声律 启蒙 五微之三讲解与共读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 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 出使振威冯奉世, 治民异等尹翁归。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 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韵字:旗衣飞巍威归韡依 声对色,饱对饥 声音和颜色,引申意思,则有语气和脸色,如声色俱厉。 饱对饥。饱腹,对饥饿。 虎节对龙旗 古代使节代表,出使他国所持的凭证,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周礼》一书中,云: 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意思是周朝个诸侯国的使节,到了山国,就是山地之国,用虎节。 土国代表平原之国,用人节。 泽国代表水乡之国,用龙节。 到了后的朝代,虎节,也是古代将士出兵打仗时用的兵符。 调发军队时必须出示虎符才能生效。 龙旗,古代画有龙形图纹的旗子。 古代王侯出行,随行的仪仗总是会用有龙图纹的旗子。 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对龙的崇拜自古以贯之。 龙旗的使用,从周朝就开始了。 杨花对桂叶 杨花,即柳絮。 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柳絮便会漫天飞舞。 桂叶,即桂树的叶子。 桂树秋天开花,芳香四溢,故称九里香。杨花和桂叶,在这里都是指,春秋两季时令植物的一个对仗。 白简对朱衣 简,本为竹片或木片。 在纸没有发明出来之前,都是用竹简,代替纸来使用。后来,纸质的书和信,通称为简。 古代御史上奏给皇帝的奏章,皆用白简。 朱衣。朱,是指朱红色。 唐宋时期,四品五品的官员,穿红色的官服。通称朱衣。 相传,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时任翰林学士,主持贡院选拔考生。 每次查阅试卷,总觉得有一个穿着红色服装的人,站在他后面。注视着他手中的笔。 起初,欧阳修以为是侍从,站在他身后。但回头看时又无一人。 这穿朱衣的人头一点,他批阅的文章便是合格的,否则就不合格。 因此,欧阳修觉得非常的奇怪。 后来,他还为此留诗云。 “文章自古无凭据, 惟愿朱衣一点头。” 这事传开后,那些参加考试的人,心里常常暗暗的祈祷,“唯愿朱衣一点头”,就是希望自己的考卷合格,被录取。 这也是成语,朱衣点头的由来。 尨也吠,燕于飞 尨,多音字。此处读máng,意思是杂色的长毛狗。吠就是狗叫的意思。 燕于飞。 这是诗经里,一首写亲人送别的诗。 《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诗的意思是, 燕子啊,飞来飞去。 带着剪刀一样的尾羽。 我的妹妹,要回娘家了。 我把她送到郊野才分离。 我翘首以望,直到看不到为止。 顿时悲从中来泪如雨。 后来人们便用燕于飞来形容送别亲人。 荡荡对巍巍 荡荡是广大的意思,巍巍就是高的意思,形容做的事情或功绩崇高而伟大。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 春天之所以温暖,靠了太阳的光和热气。暄,暖和的意思。 资,凭借,依靠。 日气,日光散发的热气。 秋冷借霜威。秋天的寒冷,是借了霜寒的威力。霜威,寒霜肃杀的威力。 出使振威冯奉世 治民异等尹翁归 这里说到了,两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 西汉宣帝时,有一个名将,冯奉世。 以卫侯使节身份,持节出使西大宛国时。遇上莎车国叛乱,叛军杀了汉朝使者。 他便劝说西域诸国,出兵莎车国,他率兵击破敌军,平定了当地的叛乱,威震西域。 巩固了汉朝在该地区的统治,得到了西域各国的敬重。 治民异等尹翁归。 异等就是特等,特别优秀。 说的也是西汉的一个大臣,尹翁归。 他曾当任东海太守,在任时公正明察,清廉自守,去世时家无余财。 后来,被皇帝称赞,扶风尹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 就是说他治理地区人民这方面,非常优秀。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 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燕。在这里,和宴请,宴会的宴是一个意思。 这句韵文来自 《诗经·小雅·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韡韡(wěiwěi,形容花朵光明盛大的样子)。 “常棣”,是一种树的名字,后常用以指兄弟。 这是一首描写兄弟友爱的诗。棠棣花很艳丽,比喻兄弟们一起聚会喝酒,很亲近很快乐的意思。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 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命是下令。伊是他们,指将士们,唱起杨柳依依的歌。杨柳依依,来自 《诗经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意思是: 曾经我离家出征, 当时春暖柳绿, 如今我要回故乡了, 遇上大雪纷飞, 前路难行,又饿又渴, 我心生悲伤,可谁知! 我回乡的艰辛? 写的是边疆战士们,从奉命出征,到回归故乡所经历的艰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