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痤疮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19340431032125&wfr=spider&for=pc 春夏之交,又是柳絮飘飞时,“似花还似非花”。 红楼梦里关于杨花也很多,最主要的还是宝黛钗柳絮词: 《南柯子》(宝玉半阙):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唐多令》(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 柳絮词对八十回后三人最终命运有极强的暗示,毕竟此时行文已至七十六回。那三人柳絮词到底有啥意思呢? 先看黛玉的。黛玉的柳絮词好理解,毕竟青春逝去的命运是必然的。黛玉本身就有柳絮的比拟,如走路在宝玉眼里是弱柳扶风,才华在判词里是“堪怜咏絮才”。 在这首唐多令里,黛玉将其一生的命运作了精辟的概括:由于父母双亡,自己如柳絮般漂泊无所依。自己愁苦如柳絮浮在草木上,自己的生命也最终随着春天的逝去而结束,“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次是宝玉的。宝玉的词是接着其同父异母的妹妹探春写的,探春的柳絮词充满着离愁别绪,自己远赴番邦的感慨。 而宝玉也是也是生离死别的思念,只不过是关于黛玉的。说虽然经年柳絮飞去,但明年还会再回来,还会相见。就如苏东坡代入送别词: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很可能是黛玉死后一年,柳絮又翻飞时,宝玉才从疯傻中清醒过来,此时才又完全想起林妹妹,可惜已经经年了。 宝钗就不同了,其是“白玉堂前春解舞”,何等的春分得意啊!其之所以还未上青云,只是缺少“好风”而已。 那八十回后三人的命运怎样呢?木旦鸠兹认为,由柳絮词可见一斑。 黛玉因贾母去世,处境更为艰难(紫鹃曾有谶语“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才有,“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此时宝玉被王夫人强行移出大观园(袭人有此建议),并尝试参加科举。后又因贾府败落,开始在社会上活动,尝遍了世态炎凉,且受尽歧视。 此时黛玉老师贾雨村登场了。其向贾政建议,将黛玉嫁给北静王水溶。黛玉自是不从,最终上吊而亡,一如其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地点可能是惜春的藕香榭,七十八回,宝玉曾于此黯然伤神,脂砚斋曾点评是思念黛玉。 听闻消息的宝玉,急速赶回大观园,目睹真相后,再次呆傻,王夫人得以重新运作金玉良缘。 宝玉宝钗婚后过上了一段举案齐眉的生活,在宝钗悉心照料下,宝玉渐渐清醒了,于是一边假装读书科举,一边寻机会祭奠黛玉,所以才有“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而宝钗口里的“东风”,就是贾雨村了。作为黛玉的老师,贾雨村出没贾府几次,竟都有宝钗在场:三十二回,贾雨村来访,宝玉不愿会客,此时宝钗来了,就问袭人,得知是贾雨村,宝钗笑说,“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 四十八回,贾雨村为讨好贾赦,故意讹石呆子欠官银,强取扇子。贾琏挤兑贾赦被毒打,平儿特意去宝钗那借棒疮药,说给宝钗听,宝钗竟无所表示。 可见贾雨村跟宝钗的渊源! 因昨天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13周年忌日,木旦鸠兹特意把宝钗扮演者张莉和宝玉扮演者欧阳奋强怀念陈晓旭微博奉上,看看二人对她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