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关中乞客

文/刘新焕

  关中农村,自古以来民风淳扑,关中人憨厚老实,待人心诚实在,平时“邻里碗来碗去,亲眷篮来篮往”,相互走访是常有的事。特别在婚丧家娶或盖房子、生孩子、给老人做生日、给孩子做满月等事情上,总要请来亲戚,邀来朋友,吃吃喝喝坐坐,热热闹闹过过。喜事叫送喜,丧事叫闹丧,喜事丧事都是过事,客来客往以聚为乐。在这聚聚乐乐贺贺声中,如今时常总会看见一些陌生的客人突然走进门来,连主人也不知是哪门子客。村民们经这事一多,对这些来客心里就有了数,且送了个新名,曰:“乞客”。有些称“贺客”、“吃客”等。

  乞客来时如客,手里不空。喜事手提鞭炮,或自制火铳,没进门就“噼里啪啦”或“嗵嗵嗵”放起来;若遇到主家办丧事,手里就拿一卷黄纸,一进门就“呜里哇啦”大声哭喊起来。并走到灵堂前急忙跪下,又是焚香,又是烧纸,头像啄米的鸡,磕了个没完。主人一见,不敢慢待,给些钱,方能打发走。

  这些“乞客”,像乞丐,又不同于乞丐,尽管都来要吃,一个纯粹为讨口饭,填饱肚子,一个却走来是为主家助兴、添彩来了。感情投资,劳而所获,自然不一样。“乞客”们类似城里的“闲人”,但比闲人要风光,要潇洒,要忙乱,一天要串五六家,甚至走二三十里路。有些单枪匹马,独往独来;有些三五成群,结帮搭伙。平时不知“乞客”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奔来跑去,一去一个准儿,很少空手归的。有的“乞客”像赶会走亲戚一样,一看时间紧,搭着便车直扑目的地,目的达到了立即移身别处。

  时下,这支队伍人数不少,有男亦有女,有老也有少,每个“乞客”随身带有贺喜的火铳和鞭炮,也有送葬的黄纸和寿衣,还有搭红的被面。

  笔者近来在农村参加了一次葬礼。村里有给孝顺媳妇披戴大红被面的讲究。那天,葬礼开始后不久,几个“乞客”同时跳出来,一个个手忙脚乱争着给主家媳妇搭被面,亲戚感觉他们搭红没资格,硬是阻拦住没实现。而村里人事后悄悄对笔者道明了更深一层原因,原来这些“乞客”搭红不是白搭,搭一条被面,主家不但要将这被面退回,还要送给这些“乞客”更多的钱,若钱给少了,有些“乞客”就赖着不走。不敢胡搅,却爱蛮缠,主家怕生事添乱,丢了面子,影响过事,只好让之,故敬些烟酒,好言劝其离去。

  笔者与一位很晚赶来的“乞客”闲谈。他很随和,也很健谈,他说他已50多岁了,大半截己埋在土里了,早些年外出寻活,把脚弄成残疾,后经人指点干起了这“乞客”事。他家离不远,日落回家背炕席,日出周游吃四方。忙了在家呆呆,闲了外出溜溜,弄些零钱花花,心里满滋润。说到兴奋时,他红堂堂的脸庞泛着亮亮的油光,很得意地告诉我,说他今天已吃了3家,得了5包烟、20元钱。但他又讲这不是最好的,他最辉煌的一次曾一天吃过7家。说着他咧嘴“嘿嘿”笑起来,一种陶醉感。

  说起当“乞客”,他蛮有兴趣,说话嘴上都来了劲:“不是我吹,干这行还得有点能耐,否则跑一天,什么也没落下,有时还会饿肚子。入了这行,依我的感觉,首先脸皮要厚。‘脸皮厚,吃个够’嘛。红事贺喜,把糖往主家心里抹;白事哭灵,把手往主家痒处搔,若变戏法般逗得主人家因你的到来笑成一片,或尽情嚎哭,哭得比死了亲爹还难过,方能讨得主家认可才好。其次嘴皮要甜,拣好听的话只管说,只要主家喜欢就行。另外眼睛要亮,耳朵要灵,眼亮观主家眼色,知脾气,高兴时多折腾折腾没啥,不高兴时恰到好处走人,耳灵是要经常打听生日做满月,寻捕信息,以便不跑冤枉路……”

  他说了许多,总之自我感觉良好。最后他急匆匆离开时补充道:“其实我们心里明白,干这行说是客人,不是客人,与乞丐差不了多少,也是要吃的命,常常被人下眼瞧着,没人能看得起的,只是混个肚儿圆罢了。”

  我仔细想想,觉得后面这话还有几分真。望着这位“乞客”摇摇晃晃渐渐远去的背影,想着这黄土地上产生的这种怪胎,心里不免生出许多悲哀。而农村人对这些“乞客”是一种矛盾的心理,尽管厌弃,却表现得很宽容,觉得这些人毕竟是些贺客,来添喜凑热闹的,有了多给点,没了少给点,也没个啥杠杠。善良的关中人如此善待之,才有了这“乞客”的存在,才有了这份额外的贺单,更有了这家家过事时一回回新添的热闹。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







































白殿病初期图片
过量使用苯酚的危害有哪些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