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是公历新年,再过4天,便是小寒节气了,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也是插花人都知道的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

蜡梅罗汉松山茶插花

林和靖诗意插花

为什么二十四番花信风不起始于百花争艳的立春,却始于寒冷的小寒呢?

最早完整记录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明代王逵,在他的《蠡海集》中解释道:“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然却但以冬至为一建,小寒为二建,大寒为三建也。何以知其然也?盖造厯始于冬至,察天气也;候花信之风始于小寒,察地气也……”就是说植物依赖土地而生长,地辟于丑,小寒是古代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因而它就成为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

梅山茶水仙(小寒瓶花)

十全瓶花

经历了一年之中阴气最盛的冬至之后,自小寒起阳气开始萌发。“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意思是,大雁在小寒之日开始向北方飞,到立春之后全部归来。小寒之后,喜鹊也开始做巢,山鸡开始鸣叫,这都是禽鸟感受到阳气生发的气息所致。

水仙一元瓶花

松竹梅

二十四番花信风中小寒有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修建的上林苑中就有“朱梅、紫叶梅、紫花梅、同心梅、丽枝梅、燕梅、猴梅。”

梅花在唐五代时期地位还并不算特别高,在五代张翊的《花经》中,梅花还被排在四品六命的最后。到了宋代因文人清雅之风日渐兴盛,梅花的地位逐渐上升。到了明代,张谦德在他的《瓶花谱》中,已将梅花升至一品九命的第三位,仅排在兰花、牡丹之后。

松竹梅

松竹梅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春小寒轻,南枝一夜阳和转。东君先递玉麟香,冷蕊幽芳满。”

在小寒时节,梅花浅苞纤蕊,幽芳满庭,令寻常的日子里不期然盈满诗意。

松竹梅瓶花

以上为易花道作品

宋代之后更是有不少画梅名家。南宋杨无咎、元代王冕都以画梅闻名。在他们的画作中,梅花凌霜傲雪,冰清玉洁,凛然不屈,体现着中国文人的铮铮风骨。

南宋杨无咎《四梅花卷》(局部)

元王冕《墨梅卷》(局部)

宋马致《林和靖图》

清董诰《仿钱选岁朝图》轴

小寒、大寒前后,也正好是中国公历新年与春节之间,插制新年花的日子。新年花是指在新年时节,民众为了辞旧迎新,采用寓意吉祥、符合时令、色彩艳丽的花材插花,装饰新年家居。

新年时节的插花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先民对神灵、祖先的祭祀与供养。唐代起盛行在立春日制作春盘(盘花)孝养双亲;宋时在立春日以花装篮(年宵花),坐乘小春牛;除夕夜备好迎神的香花(供花)供物,以祈新年之安;而最具写实精神的,是最迟在北宋已经出现、在清代广泛流传的采用鲜花与果实道具组合而成的“岁朝清供”。

以明代程羽文《花历》所记腊月的蜡梅、茗花、水仙、梅花、山茶,正月的兰花、瑞香、樱花、望春可谓时令之花。为了讨个好彩头,除了以上时令花卉,还会采用代表富贵的牡丹,代表平安的竹,代表长寿的松、菊、太湖石;谐音百事如意的百合、柿子、灵芝;带着红果的万年青、南天竹、草珊瑚等。

在花材日益丰富的当下,更多色彩艳丽如:北美冬青、各式热带兰、彩掌等,均可用于新年花的创作。

在江浙一带,红、白、绿是新年花的经典搭配,如:白梅与红山茶,红梅与水仙,红梅与山矾,玉兰、牡丹和海棠。另外,瑞香与樱桃的粉色,迎春、蜡梅的黄色也往往给人以暖暖的春意。

以上为杭州觉简花塾作品

小寒之时,天气严寒,尤其在今年的疫情之下,人们的心中更多了一份对平安健康的祈福。一个红色半开的花苞,或者一个小小的花蕾,更彰显了在酷寒天气中的热烈生命力。

以上为無花道创始人吴永刚作品

在此新年之际,也祝福所有的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健康平安!

感谢:易花道、杭州觉简花塾提供相关文字资料

读完点一下“在看”

您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文章推送

编辑:李颖设计:园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