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是什么导致的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2818/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的《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工作方案》,经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委员会初次评审,名人选和60个组织作为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组织),陕西省共有6人入选,其中宝鸡市有2人光荣上榜。

分别为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发起人王喜玲(奋进奖)、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宏(奉献奖)。

李晓宏

李晓宏,男,生于年,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年,他走出陇县边远山区来到陇县县城从事小规模食用菌种植,年成立陇县宏勃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成立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截至年底资产总计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带动多家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为陇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甘穷苦

李晓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家住陇县关山管委会八龙潭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年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在家里种田,但仅能维持温饱。随着陇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李晓宏的家乡被开发为内陆草原旅游风景区,外界的信息使他产生了自主创业的念头。经过一番思考和考察,他觉得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专业技术经验,发展食用菌种植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年,做了6年代课教师的李晓宏,在对食用菌种植技术了解甚微的情况下,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路。年5月,李晓宏用从亲戚那借来的元,在县城郊区租了4间平房,开始了小规模的食用菌种植,走出了自主创业,改变贫穷的第一步。

苦干实干

企业创办之初,李晓宏也走过了一段艰辛之路。那时候,他一个人,既是采购员、技术员、推销员,又是生产工人和货物搬运工。他认为入行要趁早,只要自己不怕吃苦,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所收获。5年,他自费到杨凌学习科学养猪技术,通过学习养猪专家的繁育、喂养、疾病防治等一整套养殖技术,同时多方努力,克服资金紧缺的困难,自己拿一点、亲戚借一点、朋友帮一点、国家贷一点,在陇县东南镇纸沟村建起了一座投资近万元的宏勃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精心繁育、科学饲养、定期防疫,自繁自养的仔猪4个月便育肥出栏了,当年就出栏肥猪多头,净获利4万多元。

在筹备相应项目建设的同时,他继续踏上了提升业务技能求学之路。于年4月在陇县温水镇坪头村成立了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

富而思源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经过5年的探索与磨练,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李晓宏和他的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在陇县有了较高的知名度。但他没有将钱用在享受上,而是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用到支援家乡建设上。多年来,他坚持给周围的养猪户和食用菌种植户排忧解难,先后为群众讲解技术问题近百次,还亲自上门为村民指导、培训。

他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为灾区捐款、帮助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家庭儿童。陇县孤儿院、关山八龙潭小学的孩子们是他最大的牵挂,为保护母亲河工程捐款5万元,年先后为延安贫困山区学校,宝鸡市青年慈善基金会等捐款4万元。

创新模式

年李晓宏又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机制,通过五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与贫困户结成联利、联营、连心的利益共同体,解决贫困户缺乏资金、技术和销路的问题,到目前已带动户贫困户入园发展,户均年收入1元以上。“借袋还菇”模式也被评为全国食用菌扶贫十大模式。

李晓宏,一个普通的山区农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陇县青年农民致富创业树立了榜样,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为陇县脱贫攻坚不懈努力,带动本县农民走向共同致富的道路,是广大农村青年学习的一面旗帜。

王喜玲

王喜玲,女,年8月生,宝鸡市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发起人。

年,王喜玲被确诊为癌症,高额的医疗费用花光了家中多年来所有的积蓄。年,王喜玲的丈夫又因车祸不幸身亡,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对疾病带来的心理阴影和丧夫的悲痛,她没有一蹶不振......

 不幸的遭遇

王喜玲虽然是女性,却有敢想、敢试、敢做的创业意识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近年来,她创业的脚步从未停歇,先后开过理发店、鞋店,有了一些积蓄。她对市场做了充分调研后发现,农村养殖业大有可为,于是倾其所有,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养猪场。

然而养殖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起初并不顺利。她一边买来专业书籍,认真学习养殖技巧,一边提上礼品,东奔西走,向别的养殖户“取经”,正当养殖事业渐渐走上正轨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终止了她创业的道路。年9月,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手术后放射化疗近一年时间,总花费11万元。高额的医药费,逼得她不得不将家里养猪场的多头猪“打包”出售。谁知祸不单行,年6月,丈夫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这对她来说更是晴天霹雳、雪上加霜。但是,当她看到正在上学的女儿和体弱多病的婆婆时,她无数次告诉自己,必须坚强、不能倒下。

在得知她的不幸后,镇村将她们一家三口列为低保户,县上将她们认定为贫困户,并作为县领导的扶贫帮扶对象,为她解决了创业资金难题。大家的关心让她从阴霾中走了出来,也重新点燃了她对生活的希望,点燃了她再次创业的热情。

不懈的努力

再次创业的王喜玲发现,十里八乡不少农户凭借种树苗赚了钱,于是她买来白皮松和樱花树苗,把家里六亩地全部种成了苗木。但是,树苗当年赚不到利,还要不停地投资,家里开销怎么办?她看到附近栽植苗木的农户不少,但出售渠道却不多,于是就试着当起了苗木“经纪人”。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她连一个客户都不认识,风里来雨里去,瞎跑了几个星期,钱没少花,一笔生意也没谈成。但她没有气馁,而是及时调整思路和方式,别人在里面投标,她就在大门外苦等。只要看到有人拿着标书出来,她就凑上去与中标人洽谈。也许是被她的诚心打动,终于谈成了第一笔生意,两万棵核桃苗一星期内交货。她借来一辆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扶风县的每个乡镇。一次,摩托车在乡间小路上摔倒,她满面流血,门牙也磕掉两颗,为了按时交货,倔强的她硬咬着牙赶到地头与树农谈价钱。第六天,两万棵核桃苗全部运到交货地点,客商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接连做成了几笔生意,她的信心更足了、跑得更勤了。村里鸡叫头声,她便带上药,揣上几个馍馍就出门了,不到满天星斗不回来。联系客户,寻找货源,挖树装车,累了,靠着田垄歇歇脚,身上痛时,倚着成堆的树苗缓缓劲。她这种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赢得了客商和苗木种植户的信任。她的苗木“经济人”越做越好,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如今,患病所借账务早已还清,新建的二层小楼窗明瓦亮,村里村外,大伙儿为这个弱女子竖起了大拇指。

不悔的付出

创业经历,不但为王喜玲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而且积累了宝贵的育苗经验。她申请贷款8万元,成立了扶风喜玲苗木果蔬合作社,主动为苗木种植户提供技术、销售等帮助。

她还想方设法将群众修剪果树的枝条,变废为宝,出售给育苗客商。她主动为周围群众联系客商,帮助他们销售苹果、核桃等苗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今,王喜玲成了群众眼中的女强人,帮助大家致富的领路人。

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组织)

公示公告

(陕西省入选名单)

王喜玲(女)扶风县喜林苗木果蔬专业合作社发起人(奋进奖)

李晓宏陇县宏盛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奉献奖)

刘斌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马家镇桥上村村民(奋进奖)

郭琴(女)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妇女联合会、镇安县宏丰村第一书记(贡献奖)

李小勇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美华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创新奖)

张延刚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支部书记(创新奖)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组织创新奖)

陕西省延安市扶贫开发局(组织创新奖)

素材来源:综合自中国扶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