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最大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这为确保“十四五”时期保障国家粮食生产

和安全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

在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的

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早已“先行一步”。

1月19日,

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在这里揭牌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康振生教授被聘为中心主任。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大学为支撑、

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题、

园区为平台、产学研相结合、

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3月12日,记者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杨陵区五泉镇帅家村小湋河旁看到,千余亩绿油油的麦田像一片绿色的大地毯,一股浓郁的泥土芳香扑面而来。

“今年,我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多亩,品种以西农20、西农等三个品种为主,目前看来,长势良好,预估今年小麦产量能达到万斤”。杨陵区五泉镇帅家村魏党民说。

魏党民口中的“西农20、西农”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代又一代小麦育种团队的科研硕果。品种以其高产、优质、抗病、节水等突出品质,为陕西优质小麦新品种增添新力量,给粮食加工企业增添了优质原料和更多的选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以及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重要力量。

“我认为种植粮食的关键词是‘优质’,在保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保障粮食的安全品质。老百姓要‘端牢饭碗’,不能光算经济账,要引领带动更多人投身到粮食种植生产中来,尽最大的努力支持国家粮食安全生产,这是我们粮食种植户的责任。”在他看来,积极引导和带动的同时,要学习摸索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既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优质,还要坚守国家“18亿亩”红线。年,魏党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10年计划,“我用三年时间学习积累粮食种植生产经验,总结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模式;用两年时间来扩大种植面积;最后用5年的时间来进行复制推广,将利用自己总结的集约化管理、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粮等粮食种植管理模式带动更多农户种植粮食。”依托杨凌示范区得天独厚的农科资源,魏党民与杨凌农科专家在宝鸡麟游县、凤翔县衡水镇、扶风县、旬邑县等地小麦种植区进行培训、指导粮食种植户管理生产,把自己的系统管理经验传授到农民手中。多年来,带动了周边5县区、30多个经营主体、周边农户超70家,种植粮食面积达余亩,并托管土地亩,每亩每年提高效益约元。

魏党民为了能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解决麦田生长中出现的问题,他把亩麦田分成了若干板块,并做以标记。哪一块麦地什么时候需要灌溉、施肥,他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年,在遭遇小麦条锈病的情况下,因为他的科学管理,平均亩产达到了斤,创下了他的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随着国家强农兴农惠农的政策越来越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粮食种植,一起为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如今已是五个年头,他的干劲依旧很足。“我农场里的小麦根本不愁销路,销售价格比普通农户还高,所以很多农户愿意在我的带领下一起发展粮食种植,抱团发展会做得更大,走得更远。我还承担着多家种子企业的良种繁育工作,秋季青储玉米也被几家大型养殖企业早早下了订单。”魏党民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年,他打算在凤翔、武功继续扩大粮食种植版图,将“种粮模式”复制出去,带动和引领更多人发展粮食种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继续贡献力量。

农业科技报全媒体记者冯玉龙李煜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