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唐代“初唐四杰”之首的著名诗人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了千古名句,人尽皆知。

而“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则通过描述巍巍长安和渺渺四川的遥远距离,营造出一种苍茫、旷达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慰勉。

那么这里的三秦指的什么呢?有什么由来吗?

据《史记·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记载:“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根据这里的解释,三秦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的政治局势和战争。

秦朝时期,中国的领土被分为多个郡县,其中关中地区是秦朝的都城所在地,也是秦朝的核心区域。然而,在秦朝末年的政治动荡中,关中地区也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

秦灭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立秦三将,三分关中,将秦国故地的关中地区分为了三个小国,分别是雍(以章邯为王,都废丘,今京兆府金城县。)、翟(以董翳为王,都高奴,今延安郡金明县。)、塞(以司马欣为王,都栎阳,即今县。),这就是“三秦”的由来。

在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平定“三秦”,发动了多次战争。最终,这一地区被重新统一并建立了三个郡县,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这时三秦又称为三辅。

“城阙辅三秦”正是象征着长安作为唐朝首都的显赫地位和历史底蕴。而“辅”字形象地描绘了长安作为三秦之地的中心地带,周围有群山环绕,与三秦之地共同构成了一个稳固的地理格局。

“三秦”除了地域背景外,也有时候指长安城周围的三个秦国遗址,即咸阳、阿房宫和骊山,这三处秦国遗址见证了秦朝的辉煌和衰落。

原指战国时秦国故地,特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的“三秦”之地,现在,则被描述为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三大地理板块。

在历史上,除王勃外,还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经写过与“三秦”有关的诗词,如:

诗仙李白的“水绿天青不起尘,风光和暖胜三秦”;

诗圣杜甫的“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诗鬼李贺的“相如冢上生秋柏,三秦谁是言情客”;

温庭筠的“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

陆游的“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

这些诗词歌赋了“三秦”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和文化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