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传播扶风文化、传递本地资讯、抒发城市情感、联络乡情乡谊。圈圈姐0

◎来源丨扶风档案馆

远古6千年前,本县境内已有先民聚居村落。

夏·商约4千年前,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弃(即后稷,姬姓,名弃,周部族始祖)帮禹治水于境内,“治梁及岐”,导漆水、水入渭。弃因“教民稼穑”有功,封于邰(今揉谷乡姜嫄村)。

公元前17世纪,夏桀欲灭周部族,公刘率族人离邰地,越岐、梁,进入今彬县、旬邑县、长武县一带定居。

商武乙元年(前),戎、狄攻周人。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周太王)送皮币、大马、珠玉求和,未遂。遂率领族人来周原(今黄堆召陈至岐山县京当)定居。

商帝乙三年(前)六月,岐周地震。今推算:北纬34。5′,东经′,震级4~5级,烈度5~6度。

商帝辛(纣)二十六年(前),西伯姬昌(即西周的奠基者周文王)从周原迁都城于丰(今户县、长安县交界处)。

周公执政元年至七年(前~前),功臣亲贵离岐周就国,本县境内为毛公、南宫适、召伯采邑。

周成王八年(前),诸侯在岐阳会盟。

共和元年(前),国人暴动,波及岐周,毛公采邑毁于战乱中。

周幽王十一年(前),西周亡。岐周地为戎、狄所踞。

周襄王五年(前),晋旱,请秦援粟。秦援粮之船自雍东行,经渭水流域穿过本县,史称“泛舟之役”。

秦孝公十二年(前),置美阳县(今法门镇)、邰县(今揉谷乡法禧村)。

周赧王七至二十四年,其间(前、、、、)大雨,泥沙流失,渭水混浊,呈赤色数日。

秦王政五年(前)七月,县境内发生瘟疫。

秦王政九年(前)四月,秦王嬴政令昌文君、昌平君至本县平息嫪毒叛乱。

秦秦始皇出巡陇西,途经本县。

汉武帝建元元年至后元二年(前~前87),修成国渠。自眉县引渭水入本县上宋乡东流。

武帝元鼎二年(前)三月,关中大寒,雪深5尺,本县民有冻死者。

武帝元封(前~前)中,睛天雷,声闻里,飞鸟集棫阳宫,降落两块黑色陨石。

元封二年(前),关中大寒,雪深5尺,野鸟、兽皆死,牛马蜷缩如猬,民冻死者十有一二。

武帝太初元年(),改左右内史为“左冯翊、京兆尹、右扶风”,合称“三辅”,本县属右扶风地。

宣帝元康三年(前63),数万五色鸟成群飞过“雍”地属县。宣帝下诏:“三辅(庶民)不得以春夏挝巢卵,弹射飞鸟”。

宣帝神爵四年(前58),美阳出土青铜器“尸臣鼎”,有铭文32字。

孺子婴居摄二年(7)九月,关中翟义率众10万自茂陵经本县境。槐里(今兴平)赵明、霍鸿自称将军,攻烧宫寺,杀右辅都尉及邰令。

新莽地皇元年(20)九月,武功、长安等地大雨60余日,美阳中水乡三庄民房下陷,原地成为池塘。

淮阳王更始二年(24)冬,赤眉军进入关中,途经本县。

光武帝建武二年(26),“三辅”大饥。黄金1斛易米1斗5升,人相食,城廓皆空,白骨满野。

建武十一年(35)十月,先零羌攻临洮。汉将马援破之,降羌被置于天水、陇西及本县。

建武二十年(44)五月、十二月,匈奴两次攻上党、天水、扶风。马援击匈奴,屯襄国。

建武二十五年(49),伏波将军马援病死军中,还葬于本县今伏波村。

永平十年(67),美阳县建阿育王塔(在今法门寺),藏佛指骨。

安帝永初二年()冬,滇零招集武都、参郎、上郡、西河诸羌断陇道,扰“三辅”。梁懂率兵战于武功、美阳关,连胜。羌败退。

永初五年()三月,因羌扰,安定郡迁美阳(今法门镇)。顺帝永建四年()迁回。

顺帝永和五年()九月,羌扰扶风。扶风至汉阳(今天水)间筑陇道坞所,置屯兵。翌年十月,安定郡又迁居美阳。中郎将庞俊在美阳募兵。

桓帝建和元年至灵帝中平六年间(~),建阿育王寺(今法门寺),称塔为“圣冢”。

桓帝延熹四年()六月,扶风、京兆、凉州地震。

灵帝中平元年()三月,边章、韩遂(甘肃金城人)进兵“三辅”,侵逼西汉陵园。时董卓、张温步骑10余万驻美阳护卫,双方交战。边、韩败走金城(今兰州)。

灵帝中平四年()四月,扶风人马腾起兵,与韩遂联合,推汉阳(今天水)人王国为主,活动在关中西部。

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雹大如斗”,大风伐屋拔木。

献帝兴平元年()秋,“三辅”大旱,谷1斛50万,豆麦1斛20万,人相食,白骨弃置于野。

三国魏明帝太和二年()八月,岐、雍地震。

魏明帝青龙元年(),司马懿开凿成围渠,引水从陈仓(今宝鸡)经本县至槐里(今兴平),灌田数千顷。

晋武帝太康元年(),设扶风郡,辖眉县、雍县、陈仓县、美阳县、漆县、县,共20余户。

宗室司马亮、司马峻先后封为扶风王。

孝武帝太元二年(),重修阿育王寺。

南北朝北魏太平真君七年()三月,阿育王寺被取缔。

北魏延兴二年(),岐州太守拓拔育初启法门寺地宫,瞻仰佛指骨。

北魏孝文帝太和四年()正月,雍州氏齐男王反,杀美阳令。

北魏太和十一年(),移美阳县治于境东南姜嫄嘴、辖武功地。

西魏文帝大统二年(),关中大旱,本县尤甚,人相食,死者十有八九。

梁绍泰二年(),宇文泰死,其子宇文觉封为周公,领岐阳地。

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十一月十七日,周武帝狩猎岐阳。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在原周城县置三龙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至仁寿四年(~),文帝多次来岐州,7次居仁寿宫(扶风凤泉寺)。

开皇二年()三月初四,尚书李询监督民工,引杜相水(今麟游县)于三畤塬(今扶风、武功境),灌溉本县和武功土地数千亩。

开皇三年(),阿育王寺改为成实道埸,文帝到此拜佛。

开皇七年()二月,发丁男筑长城。

开皇十六年(),移三龙县于岐山南10里,改名岐山县。原美阳、邰县并入岐山县。

开皇十八年(),从长安到仁寿宫之间修行宫12所。

炀帝大业三年()、四年(),两次发丁男筑长城。

大业五年()三月,炀帝游张掖,途经本县,沿渭河西行。

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扶风郡沙门和尚向海明起事称帝。二月二十九日,扶风郡人唐弼起兵,有众10万,推李弘芝为天子,自称唐王。

唐高祖武德元年()一月八日,李世民驻军川(今扶风),参拜成实道埸。改道埸为法门寺,又名无忧王寺。十二月初七,隋末割据者薛举兵犯扶风。秦王李世民击之,十二月十七日在扶风大破薛兵,追至陇坻(今陇县)。

武德三年()设川县(今扶风县址)。

太宗贞观五年(),无忧王寺火灾。岐州刺史张亮上奏获准,重修寺院,建四级木塔。贞观八年(),分岐山及京兆上宜地置岐阳县(今法门镇)。

贞观八年(),撤销设在长宁之扶风县。改川县为扶风县。

贞观十六年()十一月初四,太宗李世民狩猎岐山。十一月初九,至本县祭隋文帝陵。高宗永徽五年(),本县、岐山等地大水成灾,渭河决堤,毁地数百亩。

显庆四年(),改法门寺为会昌寺。僧智琮等奉旨修塔,砌石为基,柏木为料。

显庆五年(),高宗诏令开无忧王寺塔,迎佛骨至宫敬奉。龙朔二年(),送还故塔。

武则天长安四年()冬末,武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与法藏(贤首国师)来无忧王寺迎佛骨至东京洛阳宫供奉。赐绢0匹修寺塔。

中宗景龙四年(),中宗旌表“无忧王寺”,题塔名为“大圣真身宝塔”,并迎佛骨至宫供奉。

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唐叛将安禄山陷长安。玄宗由长安至本县逃往四川。

肃宗至德元年()正月二十六日,邑人康景龙组织民众袭击安禄山所部薛总,斩其余人。

至德二年()二月初十,肃宗驻凤翔,集大军攻长安,唐将王思礼战败后退至本县。十二月,唐兵马元帅李俶、副元帅郭子仪率朔方等镇兵及回纥、西域兵15万,从凤翔出发攻长安,途经本县时,宴回纥兵3日。

肃宗上元元年(),肃宗来无忧王寺迎佛骨至宫奉养,并赐金袈裟。

德宗贞元九年()四月十三日,关中三辅地震,有声如雷;城壁房屋倾倒,地裂涌水。

宪宗元和三年(),岐阳县制缩为镇,以北境之周城入岐山县,以南境之太白骆谷入眉县,眉县之成国渠、武功之邰城入扶风县。

元和八年()六月,渭水暴涨,毁三渭桥,南北绝行者1月。

元和十四年()元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持香来无忧王寺,迎请释迦佛骨入宫供养3日,历送诸寺瞻礼。刑部侍郎韩愈上表谏阻,贬为潮州刺史。

文宗开成三年(),改“无忧王寺”为“法云寺”。不久,复改为法门寺。

懿宗咸通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懿宗隆重举行迎佛骨仪式。佛骨出法门寺,四月八日到京。

昭宗天复三4年()元月唐节度使李茂贞劫昭宗于凤翔。车驾至本县时,县令朱友伦率兵侍卫。

五代后梁太祖乾化二年()至末帝贞明五年(),重修法门寺。

贞明六年(),遣功德使左卫上将军李维千、僧录明国赐法门寺梵夹金刚经卷。

宋·辽·金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邑民杨延昭等修法门寺浴室,日浴千僧。

淳化五年(),建贤山寺(今午井乡南官村),张载(横渠)在此讲学。

至道二年()十月,关西地震,波及本县。

真宗咸平二年(),改法门寺为崇真寺。

仁宗庆历五年(5),崇真寺重修九子母殿,建普通塔院。

嘉佑八年(),苏轼任凤翔通判时,游本县飞凤山,以《远爱亭》为题赋诗留念。

嘉佑年间(6~),本县周原出土西周青铜器“伯庶父簋、弁、叔高、父盨、毛伯、盖”各1件(今下落不明)。

神宗熙宁三年(),张载辞朝,回故里,在眉县横渠镇和本县午井推行“井田制”,后失败。

熙宁年间(~)本具出土“姬父豆”(今下落不明)。

哲宗元佑六年(1),修汉伏波将军马援祠于山巅间。明嘉靖十七年()移建于飞凤山。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增马融、马超,更名三马祠。(今废)。

徽宗政和八年(8),徽宗赐崇真寺一匾额,亲书“皇帝佛国”,镶于山门。

高宗绍兴十年(1)六月,宋军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吴璘、都统制杨政与金军约日会战。金军败,退入扶风县城。李师颜复克,领兵战于百通坊(今扶风境内)。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陨星如雨。泰定帝泰定元年()六月,渭水及黑水河溢,淹民庐舍。

明太祖洪武二年(),修建县署。设立川驿,洪武十四年(),更名凤泉驿。

洪武三年(),县主簿金渊修建城隍庙。

洪武四年(),修建儒学(亦称学宫)于文庙东,有明伦堂、博文斋、约礼斋。

洪武七年(),建察院。以前殿为宾馆,亦称大公馆(今县委址)。

洪武二十八年(),全县设32里。编民百户为里。

代宗景泰元年(),修筑县城墙。嘉靖三十四年(),崇祯八年、十年(、)先后增修。

孝宗弘治二年(),知县马毅奉令在飞凤山创立“多贤书院”。

弘治十三年(),明廷太监刘瑾随太后到法门寺降香,施2尺高鎏金牌书:“皇帝万岁万万岁”。

弘治十四年(),朝邑大地震,波及本县。

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大旱,全县贫民流移殆尽。

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十二时左右,华县大地震。今推算:北纬34.5°,东经.7°,烈度11度,震级8级。本县公署房舍倾刻皆圮。将军祠(即“三马”祠)倒塌。

穆宗隆庆三年(),法门寺四层木塔朽崩。

神宗万历元年(),陨石落于永平里(今天度乡墩底村),入地3尺,黑色,掘出尚热。

万历六年(),全县核查户口有户,人。

万历七年至三十七年(~1),里民杨禹臣、党万良建崇真寺砖塔13级,高尺,八棱形,塔通面19尺,围尺。

万历中期(~1),修“三班祠”于飞凤山,祀汉班彪、班固、班超。清康熙五十七年()又祀班昭,称“四班”。后仍称“三班祠”。

万历二十二年()至次年,渭河逐渐冲崩而南。

思宗崇祯七年(1)正月十四日,本县大地震。

崇祯八年()八月初九,高迎祥率农民军10余万围本县城。九月二十日城破,杀知县王国训、县丞张中、教谕陈福遁、训导张宏刚。十月初九,从明月山再次攻入县城。

崇祯十一年(),知县宋之杰修《扶风县志》。六至九月,蝗虫自东入境,食尽大部林叶、禾苗。

崇祯十三年(),本县农民多次聚众反抗官府,知县宋之杰率兵镇压。

崇祯十四年(),饥馑,斗粟万钱,路有饿死者。后瘟疫,民死过半。

是年,本县遍地生鼠,大者如猫。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大顺政权在西安以“定鼎长安赋”为题开科考试。本县张文熙获第一名,草拟檄文,历数明帝过失。

清世祖顺治初,意大利天主教神甫来本县传教,先后在绛帐卢家、上宋孝母村设教堂,发展教徒。

顺治三年()一月初十,李自成农民军贺琛部攻破本县,毁城垣及建筑。顺治十六年(1),知县刘瀚芳重修。

顺治九年(),重修法门寺钟楼。其钟称“洪钟”,为本县八景之一。

顺治十一年(1)六月初八,地震(震中在今甘肃天水罗家堡,裂度11度),有声如雷,鸡犬皆惊。至日午,县城北门外景福宫及其它院墙倾塌,压死人畜。法门寺塔身向西南倾斜,塔内部分佛像震落。

顺治十四年()一月十九日,天鸣。五月初十,又鸣。

顺治十八年(),知县刘瀚芳修《扶风县志》4册4卷。

圣祖康熙二十四年()十一月朔,日蚀,自卯至辰,星见。

康熙二十六年()初,西安防旅兵马场驻本县养马,占地顷。

世宗雍正九年(),知县张娄度修《扶风县志》3册6卷。

高宗乾隆元年(),在县东门外重修大通桥,更名水桥。

乾隆二年(),知县张素在县城、杏林、绛帐、召公、崇正(今法门)各立社学1所。

乾隆三年(),知县张素捐俸,将多贤书院由飞凤山移建至县城内小西街(今扶风高中址)。

乾隆三十四年(),重修法门寺塔,增修睡佛殿5间。

乾隆四十一年(),全县编查户口,计16户,人。

乾隆四十六年(),知县熊家振修《扶风县志》1册5卷。

仁宗嘉庆三年(),白莲教齐王氏部从斜峪关入本具绛帐一带,遭刘书升为首的地方武装袭击,退至眉县。

嘉庆二十四年(1),知县宋世荦修《扶风县志》4册18卷。

嘉庆二十四年(1),核查户口,全县户,人。

宣宗道光十年()五月初五,大雨浸塌县署大堂及署内房屋;冲毁民窑孔,房屋余间,淹死29人。

文宗咸丰十一年()秋,飞蝗自山东过县境,遮天蔽日,偶落田间,倾刻食尽禾苗、树叶。

穆宗同治元年()十月,回民军自东入县境。

同治二年()正月,曹丕时率领川滇农民军沿渭水而来,与本县郭珍团勇交战于东作村,互有伤亡。

二月二十三日,东路回民军从乾州入本县召公镇。

同治六年()一月二十三日,捻军张洛行率众30万渡渭河入县境,屯兵岐山、扶风间,扎营50余里。本县2万人从捻军。五月初四,捻军与清军左宗棠、刘松山部战于泾、渭水间,清军在召公堵住捻军西撤之路。本县籍士兵逃归途中,被清军与官府杀伤者甚多。

同治七年()三月初六,甘肃回民军入县境。

德宗光绪元年(5),德国青、红染料,缎、羽、绫、棉织品及其它外同5色火柴始在本县销售。

光绪二年(6),关中大旱,本县粮价腾涨,草根、树皮均被食尽。

光绪十年(),重修法门寺。

光绪十五年(),架通自西安经本县通往凤翔的通讯线路。

光绪十六年(0),法门镇任家村出土“克鼎”、“克钟”、“中义父鼎”等青铜器各1窖。

光绪二十三年(7),本县人冯熊、史典书不畏强权,上书官府,请求减免重赋盐课。是年,本县大旱,县令传请全县富户议捐粮赈灾。天度夏氏(天度街王凤岗之妻)捐粮百石,朝廷赐夏氏“乐善好施”匾1面。

光绪二十四年(8),王伯明与诸友在本县立“乐群学会”及“女子天足会”。

光绪二十五年(9),扶风电报局设立。

光绪二十六年(),基督教传入本县,在浪店沟、杏林西坡和县城始设教堂。是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陕。本县奉命派“接驾”大车百余辆。

光绪二十七年(),本县大旱,麦未能播种,人多逃亡,狼白昼结群入村食人。

光绪三十年(),核查户口,全具户,人。

光绪三十一年()冬,知县谭绍裘改多贤书院、考棚、演武厅为高等小学堂,并设官立初等小学堂12所。

十一月,清廷以修潼关至西安铁路,对陕西按亩加捐。本县每斗赋粮由15分银加至22分银,每斤盐由17文增至45文。

是年,知县谭绍裘纂修《扶风县乡土志》1册4卷。光绪三十二年()付印。

光绪三十二年()春,绛中村农民张化龙及李化晓组织群众六七千人,扛锄头、锨、镢等农具赴县城“交农”(农具交给官府,表示罢农),抗议横征苛捐。十一月初一,张化龙等率众烧毁盐绅马十四家酒房、染房和药铺,并率众起义,在太白山九阳宫扎营。十二月二十八至二十九日张化龙、李化虎、帅大旗、权占江、张有才、张和尚被捕入狱。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一,扶风、武功、岐山、眉县等10余万人涌至扶风县城外,声援张化龙。正月初三晚,张化龙被官府杀害于县城小西门外。

宣统元年(),隋文帝杨坚陵(秦陵)区开垦耕种。

宣统二年(),县人为张化龙立路碑于绛中村路口(今存省碑林博物馆)。

宣统三年()十月,王诚斋、魏象枢以猎虎队为骨干,在县募新兵约千人,援秦陇复汉军副统领万炳南守凤翔,抗击清军。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四月,改县衙为县署,知县改称知事。新设夫子1人。改吏、户、兵、礼、刑、工六房为总务、税赋两科。快、民、皂3班沿用。

二年(),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张云山来县禁鸦片,查出教场村李来来和县城仓门巷王录魁偷种大烟,处死李、王;查获南潴村李琼林和张吴村董林两户大烟万两以上。

三年()四月十五日,河南白朗起义军自周至、眉县渡渭河至本县西去。六月十五日又从甘肃返回,经本县东去。

本县龙泉村毋连成在西安市广济街开设“公顺和”镰刃铺,产品驰名陕西关中及甘肃等地。四年()秋,牛瘟病流行3月之久,死亡牛90%以上。

甘肃河州人盗场疯子(哥老会头目之一),被县知事陈凌云处死。

五年(),知事王诚斋改行里长甲首制,全县29里改为24里,每3里1区,共8区。是年,陕西督军陈树藩开放烟禁。暗示扶风、岐山、武功等数10县广种鸦片,烟农每亩纳洋9元。

七年()三月初五晚,陵湾村赵孟熊、魏天绪组织贫民百余人掀起反饥饿斗争,被豪绅组织的硬肚团(群众称硬顶、硬肚)全部杀于东作庙。

七月,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从三原率军西进,夜袭扶风县城。

八年(1)三月,奉军许兰州部樊钟秀驻法门、召公镇。群众负担沉重。

五月四日,北京大学本县籍学生张和鸣、魏青萱参加“五·四”运动。

十月,靖国军派郭行州(七里桥人)回籍募兵,报名参加者40余人;二十日,被豪绅郭锐、马国藩差人杀于阁老村。

九年(1)十二月二十六日晚八时许,地震约1小时,连震8次。(震中在宁夏海源,8.5级)。有吼声,墙倒房塌,仅文殊里陈家、马圈沟、东作等村,因土窑塌陷伤亡者余人。

十年(),全县大旱灾,灾民10余万。

是年,绛帐士绅卢树河在该镇创办私立学校,取名义成小学。

十二年()三月,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十三路营长陈发荣(绰号陈疯子)驻县。百般滋扰,田赋预征至二十年(1),烟税及其它征借名目繁多,并大修公馆,人民叫苦不迭。

十四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权珍卿在县第一高级小学任教,向学生灌输新文化思想,宣传共产主义。

“五卅”惨案后,本县学生罢课抗议,并向群众宣传抵制日货。

十一月,法门镇寺背后农民朱庄庄组织贫民50余人,驻扎南阳杨铁城,开展反饥饿斗争。后被官府诱骗出城,20余人遭硬肚团惨杀。

冬,权珍卿在县第一、二高级小学创立“同志会”,宣传马列主义,发行《向导》、《共进》等刊物。

十六年()三月,国民党扶风县区党部正式成立。

三月十五日,杏林镇第一区农民协会在青龙庙召开协会成立大会,0余人参加。

五月七日,县学生联合会在县区党部领导下,配合农民协会,同恶绅卢树河(绰号绛帐王)公开斗争。八日,将卢押解西安高等法院。

是月,县长冯绳武在召公镇东门外为冯玉祥树碑1座(今存县博物馆)。

是年冬,召公镇青年、共产党员王又维从上海大学肄业,将《新青年》、《革命歌集》等刊物带回本县传播。

十七年()六月间,农民数千人扛农具汇集县城,抗议当局强征赋税。

是月,西(安)凤(翔)公路扶风段竣工通车。

是年冬,退伍警丁吕世杰将县保卫团长罗贯诚击毙于老鸦窝(今岐山京当西坞村),聚众成军,参加西北民军。

十八年(),天主教司铎张指南在绛帐大营村创“育婴堂”,收容因饥遗弃的女婴。

七月,中共菊村(召公)、马家(今法门镇辖区)支部建立,归西府区委领导。

是年大旱,川塬地颗粒无收。全县灾民95人,其中死人,外逃17人。县东南乡南寨子、南邓村人烟绝。

十九年(0)二月,值年荒。武功农民百余人随黄彦文军,从麟游至本县韩家沟城时,被硬肚团劫去全部粮物,30余人被杀。

七、八月,飞蝗群起蔽日,秋禾全被食光。

二十年(1)六月三十日晚,暴雨。七月一日,河、畤沟河(今七星河)水暴涨,深丈余,沿岸秋禾、村庄皆被冲毁,死人。

八月初四,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谢青石迫害进步学生,被第一高级小学学生驱逐出境。

二十一年(2)七月初,降黑霜杀秋苗,民陷绝境。七月十二日,恶绅姜博君以“GCD”罪名将王又维告发于武功驻军,王被杀害于武功镇刘家门外。

是月,本县农民六、七百人抵制乱征田赋,扛农具至县衙“缴农”①。

秋,霍乱(俗称“虎列拉”或虎疫)流行,人死甚多,杏林、新店、绛帐、城关集市停顿约3月之久。

二十二年(3)法门上康村康克勤之子在村东壕掘土时,发现西周青铜器“函皇父”窖藏。

二十三年(4)二月,在县保卫团崇正、天度区团建起ZG地下(意即秘密)ZB。

是年,全县设立互助合作社62个。

二十四年(5),实行保甲制,全县划为12联,保,1甲。

九月一日,动工修建渭惠渠,渠经本县至武功金铁寨,全长50公里。

二十五年(6)“西安sb”后,ZG扶风县救国会ZB建立,归ZG陕西SW领导。ZB下设县城和豆西两个D小组。

是年,县召开各界救国会成立大会,砸掉县衙门“天理国法人情”牌,烧毁GMD县D部档案。捣毁立于绛帐为豪绅歌功颂德的石碑,开展第二次“反姜”斗争。②

是年冬,黄堆齐家村东土壕掘出“铜罍”1对(建国后年交文管会)。

二十六年(7)春,ZG陕西SW先后派郑克、苏剑锋来县整顿恢复DZ织。在县城成立ZG西街小学支部,并建立农村支部6个、学校支部1个。

三月一日,陇海铁路在县境内设绛帐火车站。

六月六日,特大暴雨,倾刻遍地皆水,杏林、良峪、城关、小留、扶陀大水浸村,地突裂。

十一月,渭惠渠二期工程竣工,灌溉眉、扶(上宋、绛帐、揉谷)等5县农田50万亩。

二十七年(8)七月,ZG扶风XW在城关镇张家庄成立,张西鼎任sj。

十月,在北庵村王九如家成立新的ZG扶风XW。

二十八年(9),县政府设禁烟科,登记烟民人。

二月,在县城南公地建立苗圃12亩,培育槐、椿、柳、杨树苗。

是年,前国民军中将冯华堂退役后,集资在豆会冯家村创立私立亲民小学。朱子桥、崔献楼维修法门寺砖塔。

二十九年(0)二月,法门任家村出土“梁其器”和“善父吉文”铜器。被土匪抢劫,将任道元等4人致死,5人致残。

九月,王伯明等39名进步人士和地方士绅倡导并捐资,创建县立初级中学。

十月,县长张式伦撤换教育科长史积诚,委任恶绅姜博君为科长。全县48校师生罢课抗议,迫使撤去姜的职务,委任教育界名流张和鸣为科长。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ZG扶风县W遭GMD破坏,昝耀华、袁朝、陈洪、定性五、师志远(女)被捕。

三十年(1)七月,县私立亲民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在豆会冯家村成立。

九月,县地方法Y成立。

九月二十一日午十二时,日全蚀半小时,众星见。

三十四年(5)三月,县zf征调民工余名,修复咸(阳)陇(县)公路60公里。

六月,县zf征调民工0余名,参加修建户县飞机场。

八月,ZG扶风县工委成立。

三十五年(6),GMD扶风县执行w员会成立。

四月,黄堆后街村农民李秀成为黄堆学校捐赠大房8间,树木百余株,资助扩建校舍。

八月,ZG领导下的扶风地下yjd成立。

是月,扶风中学举行校庆活动,温天纬(字良儒)捐赠本人藏书40余箱。

三十六年(7)七月,县yjd由孙宪武、韩象纬、王志强率领赴陕甘宁边区。途中与敌遭遇,孙受重伤,11人轻伤,7人牺牲,韩等4人被三十年(1)七月,县私立亲民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在豆会冯家村成立。

九月,县地方法Y成立。

九月二十一日午十二时,日全蚀半小时,众星见。

三十四年(5)三月,县zf征调民工余名,修复咸(阳)陇(县)公路60公里。

六月,县zf征调民工0余名,参加修建户县飞机场。

八月,ZG扶风县工委成立。

三十五年(6),GMD扶风县执行w员会成立。

四月,黄堆后街村农民李秀成为黄堆学校捐赠大房8间,树木百余株,资助扩建校舍。

八月,ZG领导下的扶风地下yjd成立。

是月,扶风中学举行校庆活动,温天纬(字良儒)捐赠本人藏书40余箱。

三十六年(7)七月,县yjd由孙宪武、韩象纬、王志强率领赴陕甘宁边区。途中与敌遭遇,孙受重伤,11人轻伤,7人牺牲,韩等4人被俘,后被D组织营救出狱。

三十七年(8)正月十八日,中共地下联络点乾县旦头村李仁义家被告密,党员李天申、韩象纬、赵攀桂被捕。

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出击西府,本县首次解放。后军队离县,敌人反扑,人民政权退出,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收复,后随军东转,七月十三日回县主政。四月二十五日,西北野战军军事转移时,三旅五团参谋长强全义在新店龙泉村负重伤,被当地群众掩护,经农妇谢德珍在家精心护理治愈,由邓万银、淮德、邓学3人护送至北山游击队。

五月,扶风游击队攻克权家城,将大地主权文治余石(每石斤)小麦、百余石油菜籽分给贫苦农民。

五月二十日,中共扶风地下县委书记孙宪武在信邑沟南坡被捕。三十八年(9)正月十八日,被国民党陕西绥靖公署二处秘密杀害于西安。

十一月,扶(风)、岐(山)、麟(游)三县地下党武装,护送名进步青年赴陕甘宁边区学习。途经永寿县芦庄村时被敌包围,7人受伤,83人被俘。

三十八年(9)一月二十二日,中共扶风地下县委副书记史汀在永寿县坡龙头村被捕,后被杀害于西安。

赞赏

长按







































苏孜阿甫片价格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