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豆之会——豆会 整理/冯高明 一九六二年春陕西省考古工作队在扶风县考古时,询问时任扶风县文化馆馆长的冯公略老先生的籍贯,冯老先生作诗一首予以回答,诗曰: 考古队诸同志问余籍贯戏答 冯公略 一九六二年春 君问衰翁居何方, 教稼明农禾黍乡。 有史即传邠风什, 无人不晓七月章。 丁男家家勤耕亩, 妇女户户爱棉桑。 万绿丛中庐三径, 明月山下豆会庄。 ——摘自《冯公略诗文集》 诗中提及的“豆会”,是扶风县北乡一个不属于行政区划的地名。《扶风县地名志》载:“‘豆会’为片村名,古代每年在此地开乡饮会,并以豆的容量器发放救济粮,有人将此会称‘俎豆之会’,简称‘豆会’”。俎,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豆,上古时盛食物的器皿。 乡饮会,取之于《仪礼》名篇《乡饮酒礼》。“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国家推荐贤者。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后演变为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此宴为“乡饮酒”。乡饮酒约分四类:第一,三年大比,诸侯之乡大夫向其君举荐贤能之士,在乡学中与之会饮,待以宾礼。第二,乡大夫以宾礼宴饮国中贤者。第三,州长于春、秋会民习射,射前饮酒。第四,党正【注:地方长官于季冬蜡祭饮酒。《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俎豆之会”之“乡饮会”应该取“明长幼之序也。” 由“乡饮会”的每年举办,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仪式,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地域、固定内容等等。时间固定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场所固定在冯家村,地域固定在冯家往东一字排开的冯家西村、冯家东村、冯家南庄、夏家、杨家、毕家、吴家、王家、孙家等九个村庄,内容固定在为上年龄的老人发放救济粮。久而久之,“乡饮会”演变成地名,凡参加“乡饮会”的村庄统称“豆会”。 片村,即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一片村庄。片村名,即某一片村庄共有的名称。在扶风农村,片村比比皆是,既不是行政区划,又不是单个自然村,而是十里八村共用一个名称。如十白龙、九豆会、十二鲁马、八闫村等。就是说有十个村庄统称白龙,九个村庄统称豆会…… 豆会,地处扶风县法门镇的东北和召公镇的西北。即法门镇的东北与召公镇的西北交界处有九个村庄统称豆会。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的九个自然村为法门镇的冯家老堡、冯家北庄、冯家南庄、夏家和召公镇的杨家(部分属法门镇)、毕家、吴家、王家、孙家,东西绵延数十华里,离开法门到天度的公路向东约一华里多路程,就进入豆会地界,向东过召公到天度的公路,再向东一直到召公镇吴家村东岭组,东西绵延十多公里,整个属于豆会辖地。有“十白龙九豆会,寻不着了发后悔”之说,尤言地域较大。据《清·嘉庆扶风县志》记载,豆会冯家老堡、北庄、南庄旧称“西豆会”,当时名曰“西豆会冯家西村、西豆会冯家东村、西豆会冯家南庄”;豆会夏家、杨家旧称“中豆会”;豆会毕家、吴家、王家、孙家,旧称“东豆会”。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