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宝玉短暂的俗世人生中,有过两个天上有地上无的绝世佳人,这足以让俗世男人羡慕到骨子里了。 这两个绝世佳人,不但有着绝世之貌,而且有着绝世之才,并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宝玉。 那么,宝玉对她们,分别是什么感情?有没有感天动地的爱情? 非常抱歉,都没有,宝玉对黛玉和宝钗二人的感情,正好代表了俗世男人对世间女子的两种感情,一为怜爱,一为敬爱,但都不是爱情。 宝玉对黛玉,是因弱而怜,属于怜爱。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黛玉,那就是“弱”。 作者曹雪芹对黛玉这个人物,极写其弱。 首先是体弱:“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初进贾府,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让人不觉生出怜爱之心。 看在宝玉眼里,则是“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这种病态美,正合了宝玉这种男性的味口,这也是几千年来,绝大多数男性的审美。 从古至今,说到美,总要提到流传千古的四大美人,但其中最有名的是西施,只因她有“病西施”之名,她被人提及的美,都与东施效颦有关。 因此,第一次见面,宝玉就给黛玉取了字:颦颦。 然后是身世弱:童年丧母,少年丧父,除了贾府这门外亲,一个亲近的族人都没有,是个孤得很彻底的孤女。 这种身世,即使是听故事,都容易让人生出怜爱之心,何况她真实地出现在宝玉面前。 还有性弱:本性柔弱,有事没事都泪水涟涟,加上仙姿般的美貌和病弱的身体,只要一哭,就有“梨花带雨”之态,任凭多硬的心肠,都会软下来。 都说眼泪是女人最好的武器,黛玉天然就拥有这一武器,且战无不胜,每每用它来辖制宝玉。 怜弱是人之本性,而且,越是自身有优越感的人,越容易对弱者生出怜爱之心。 宝玉对黛玉的怜爱,是从上辈子开始的。 前世的绛珠,是长在灵活岸边的一株野草,无人养护,自生自灭。神瑛对她施以浇灌,和我们看见流浪猫流浪狗时施以食物的心态差不多,就是怜弱。 看看作者对神瑛的定位:赤瑕宫神瑛侍者,赤为红色,代表热情,瑛为美玉,一个美玉般的侍者,内心充满着热情,需要释放他的热情。 他所浇灌的野花野草,应该不止绛珠,正如宝玉的多情,不止对黛玉释放,但只有绛珠走心了。 来到凡间的黛玉,延续了绛珠的孤和弱,化身为宝玉的神瑛,继续对黛玉施以怜爱之热情。 宝玉的这一品行,是多数男人的共性:在婚恋中,男强女弱是主流,男人更喜欢弱女子,以满足自己的保护欲。 身为国公府占尽优质资源的宝玉,被全方位保护着,这就造成了他的热情无处释放,这也是他喜欢在内帷厮混的原因:除了保护自己院里的丫头,他的保护欲还有哪里可以实现呢? 弱到极致的黛玉,正好填补了宝玉内心的这种虚空,或者说是填补了他的需求。 同理,宝玉与秦钟一见如故,也是因为秦钟“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最使人怜爱”,因此激发出了保护欲。素来厌恶上学的他,主动向秦钟提起上学之事,并做出妥善安排,俨然一个懂事的成年人。 宝玉对黛玉的怜爱,是千百年来的两性相处的主流,习惯成自然,因此被误以为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其实,真正的爱情,应该是贾芸和林红玉那样,势均力敌,没有弱者对强者的依赖,也没有强者对弱者的保护。 宝玉对宝钗,是因强而敬,属于敬爱。 与黛玉的“弱”相对,作者赋予宝钗的特点是“强”。 这个“强”不是强势的强,而是强大的强。 首先是体强:“先天壮”。虽然也从娘胎里带出了病根,但“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也就是说,这病如果不用药,也影响不大,发病时“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如果是穷苦人家,也就不当回事了。 80回文本中,除了为引出冷香丸提到宝钗生病,再无她生病的文字,而且这次生病也无病弱的表现,依然“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描花样子”。 然后是身世强:虽然同样少年丧父,但宝钗拥有母亲和哥哥毫无保留的爱。母亲的爱就不用说了,在外人面前异常强大的宝钗,在母亲面前依然是个爱在母亲情里撒娇的小女孩。 哥哥薛蟠看起来不靠谱,但对妹妹的爱却是无可挑剔的。知道妹妹比她有见识,听得进妹妹的劝告。远赴扬州办货,给妹妹带回来两大箱礼物。 在物流很不方便的年代,如此有心,也只能理解为把妹妹放在心上了。 另外,虽然一家人寄居在贾府,但“一应日费供给”都自给自足,不沾贾府分毫,因此不会有黛玉那样的寄人篱下之感。何况薛家“目今大富”,有足够的底气。 当然,宝钗最大的特点是性强,即面对困境不悲不忧,拥有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份能力,除了她个性上的乐观,还有她的博闻强识,虽然房间里书都看不到一本,但能做到“无书不知”,记忆库里藏着一个图书馆,需要时可以随时调取。 面对强大的宝钗,宝玉充满了敬畏,既敬且畏。 宝玉虽然不爱读正经书,但极爱杂学,偶然从宝钗嘴里听到一支《寄生草》,便“喜的拍膝画圈,称赏不已”。 宝玉写应制诗,受宝钗提点改“绿玉”为“绿蜡”,“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直接称宝钗为“一字师”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宝玉对宝钗的敬,师长般地敬。 这也说明,宝玉并非不学无术,他也有求知欲,只是缺乏正确的引导。 在对宝钗敬的同时,宝玉又怀有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也是不够强大的男人面对各方面都强大的女人时的共同心理。 在男强女弱的主流环境下,男人普遍害怕女人比自己强。 在宝玉眼里,宝钗处处都比自己强,学识,才干,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宝钗面前,宝玉找不到存在感,没有可释放热情的地方。 也就是说,宝钗这样的女性,让男权社会的男人彻底失去了优越感。而宝玉唯一拥有的,就是在女孩面前的优越感,以为自己能成为护花使者,给闺阁女子带来庇护。 正是这种敬畏,让宝玉对宝钗的“雪白一段酥臂”,虽然“动了羡慕之心”,却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打破了他“喜在内帷厮混”的习惯,只能想着“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 不得不佩服作者曹雪芹深邃的洞察力,不仅深懂宝玉这样的男性,而且对世间两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也了解得很透彻:黛玉之弱,宝钗之强,都无法获得真正的爱情。因为,世间的男性,多是宝玉这样,怜弱怕强。怜弱却不能护弱,怕强却不能服强。 所以,黛玉和宝钗,无论谁嫁给了宝玉,都会是“美中不足”——黛玉嫁宝玉,宝玉缺乏强大的能力护黛玉之弱。宝钗嫁宝玉,面对永远精力充沛无所不能的宝钗,宝玉倍感压力。 出正因为如此,警幻才在太虚幻境里创造了一个“兼美”,兼黛玉和宝钗之美,即把一强一弱进行了中和,以适应宝玉的需求。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梦是心理需求的体现,太虚幻境的“兼美”,其实就是宝玉内心所想。 这也正是脂批所提示的“钗黛合一”,她们原本是一个人,只是因为宝玉人生成长的需要,分为了两个人物,陪伴宝玉的不同阶段。 所以,“金兰契”之后,黛玉的为人处事越来越像宝钗,慢慢脱离弱而向强靠拢。另外,“金兰契”之后,宝玉与黛玉的互动也减少了,这正是脂批所提的“近中远”——宝玉和黛玉的关系,由近而远。 黛玉的弱,满足了宝玉的怜弱本性,这也是把黛玉设置为妹妹的原因;同时,宝钗的强,又让宝玉有一个成长的方向,也让宝玉慢慢向宝钗靠拢,这也是脂批所提的“远中近”——宝玉和宝钗的关系,由远而近。因此,宝钗必须是姐姐。 只可惜时间不等人,贾府来不及等待宝玉成长,老天也不肯给时间让宝玉慢慢成长。 人生往往如此,等到醒悟之时才发现:一切都来不及了! 相关阅读: 《红楼梦》|从凄美爱情到血泪忏悔录,曹雪芹巧妙地布了一个迷宫 《红楼梦》|山中高士,世外仙姝,作者对钗黛的定位有何深意? 《红楼梦》|宝黛钗的婚恋关系,作者写在了这里,真是伏线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