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扶风文化、传递本地资讯、联络乡情乡谊。 ◎来源|扶小风的博客 ??扶小风:?原名李宇飞,生于年,陕西扶风人,现居青岛。著有长篇小说《左年》,散文集《湋川笔记》,散文散见《延河》《青海湖》《散文世界》《秦岭文学》等刊物;另有作品入选《盛开年选·散文卷》《中国最美散文》《齐鲁文学作品年展》等文集;年获第二届孙犁文学散文奖,年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第四届柳青文学奖。? 在扶风历史上,有“两朝一门两进士”的佳话,却鲜为人知。 ??? 王秉鉴,号冰壶,扶风东作村人。祖上为亦政堂后人,明代嘉靖年间迁徙至扶风县内。王秉鉴为明朝天启五年(公元年)乙丑科进士,列第三甲47名。官至山西宪副。据姜绍书著《无声诗史》介绍:王秉鉴擅长画葡萄。画葡萄的藤蔓,像写草字一样,然后用手指沾墨来点缀葡萄累累垂垂的果实,好像含露欲滴,却是生动形象,被当时称为杰作。王秉鉴后因在任山西宪副期间平叛造反不力,被认定为渎职,原本应该充军,后将功赎罪被皇帝赦免,才大难不死。 王豫嘉,王秉鉴孙,字建侯。明朝灭亡后,王豫嘉考取清顺治(年)辛丑科进士,列第三甲名。顺治十年(年)写成《法门寺》的诗,名噪一时。原诗为:“含元殿亦圯,昭陵鞠茂草。如何葬佛地,岿然当孔道。修葺重前代,岁月姿探讨。古碣长苔藓,剥蚀独谏表。禾黍正薿薿,美水流浩浩。秋风驱征马,惆怅徒盈袍。”康熙六年(年)上宋龙渠寺重修,王豫嘉撰写《龙渠寺碑记》,并刻碑立于寺内,目前此碑已佚失。康熙九年四月(年)王豫嘉于北京侍读期间,为陕西吕姓僧人撰《皇姑寺修归圆大师碑记》,此碑现存于北京皇姑寺内。康熙十三年(年)为王明德著《读律佩觽》一书作序,文中写道:“吾夜静灯青时,甫繙校已废书,泣簌簌下也”。从短短数语可见王豫嘉读书何等勤奋认真。王豫嘉还撰写“道通武陵碑”中的《正草栈道歌》,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清代宋世荦编撰的《扶风县志》对王豫嘉这样介绍:“豫嘉有操行,博综典籍,所著诗古文词甚富。”只可惜,随着时光流逝,王豫嘉的诗词也没有流传下来。《扶风县志》记载,王豫嘉死后葬于扶风县东作村。 王秉鉴和王豫嘉两位进士的事迹,在文献中记载甚少。而关于这两位从扶风大地走出的“两朝一门两进士”的名字和简略事迹,扶风人却也应该了解。? 附:《??龙渠寺碑记》全文 ?《龙渠寺碑记》(清?王豫嘉)? 去扶风东南三十里,下饴原平无如绣,目穷者久之,渭流环曲,若摇曳而任风之之也。太白端拱,揖人正如屏风叠嶂嵯峨插天内,藏其好令人兴不尽之思若是者,目有穷之。朝烟暮霭散满长空,茂树结幄,碧瓦参差,梵呗之声振于林皋,则龙渠寺实介于是夫。 龙渠寺之名不知何昉,岂以通济成国经过其地,而鸟鼠洲源竟绕其前乎,然兹寺不列郡志,相传建于唐之天宝,明宣德时且重修焉。董之者僧福清也,又云故址在柳子坡,去寺仅半里许地。微访耕者时,获断铁瓦屑,故老或指之曰:此柳子坡也,其信然耶否耶。 夫竺乾之教久不道于学士大夫之曰,况民穷财殚,使鸪形鹄面曰膜拜于维摩之前,即优昙为薪,天花作米尚尤不给安忍,琉璃映徹,金碧辉煌也哉。兹寺不然,释子可通具六波罗蜜,勤修白业,经营及十五年,竟此大功,做基三楹袅殿,四筵于上官,复其徭役,工将竣焉,余言之余乃言曰:蔀屋茅檐,人之火宅也,绀宫碧殿,世之清凉境也,众生能火其宅尽纳之,清凉境中是固象教之意也,天不犹愈,于薰以香焚膏,以明铄者之蚩蚩乎。 贞珉不朽,余言为不妄矣,是为之记。 扶风圈子,一个严肃的地方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