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http://pf.39.net/xwdt/151104/4721404.html

扶风圈子、扶风时政、扶风文化、扶风乡愁。

◎扶风圈子投稿文章,作者|想学挖掘机

最近,朋友圈卖家乡苹果似乎成了主旋律,其实不止老家扶风,很多苹果主产区今年都遭遇了市场寒冬,果农急盼销路的场景不止扶风乃至陕西甚至其它苹果产区上演。

这几年,不是桃子就是葡萄,不是苹果就是柑橘,陕西诸多农产品均遭遇过滞销,近几年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媒体一次一次吆喝,爱心团队一次次呼吁,消费者却越来越麻木,谁叫你们种那么多?谁叫你们施化肥农药增产导致供大于求?谁叫你们不懂得市场盲目种植?

  

果农觉得冤枉委屈,我明明又勤劳又辛苦,一年四季起早贪黑的忙活,到头来却没有好收成,赶上滞销本就一筹莫展急的想死,你们城里人还说风凉话!

你想辩解,滞销是因为市场信息不对称、政府机构没有给予指导、风调雨顺增产了……这也几乎是业内人的共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经常出现滞销现象?我们果农、企业、政府又该有哪些思考?我们来年乃至今后的每一年,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这些问题如果不想清楚,不找到问题所在,不去做出改变,明年还会朋友圈刷屏卖苹果,市场是无情的,管你周原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管你农民多淳朴善良,市场只看价值。

年陕西苹果种植面积达多万亩,产量将超万吨,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世界的七分之一。目前陕西已建成绿色果品认证基地万亩、有机苹果基地万亩,发展出口注册果园86万亩,果品已批量出口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扶风县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关中西部,是国家级苹果优生区、全国55个国家级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也是宝鸡市唯一的国家苹果生产基地县,扶风苹果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目前全县果树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苹果24万亩。全县有5万亩苹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亩苹果园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0亩果园被命名为国家级苹果标准园艺场,3个百亩示范园被农业部、财政部评为苹果标准化示范园,苹果主产区天度镇被授予“中国苹果百强乡镇”荣誉称号,天度镇永平村被评为全国苹果生产“一村一品”示范村。

那么被誉为“温带水果之王”的苹果为什么开始难卖了?

1、面积太大,产量太多

中国是苹果大国,每年接近四千万吨的苹果产量,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在很多地区苹果产业是当地的主导产业,黄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各个地方都栽种苹果树,而且是以前的3、5、8亩现在是几十亩几百亩上千亩,致使苹果供应无限大增。

2、进口水果不断增加,挤占国内市场

从进口火龙果到香蕉,再到车厘子以及最近的波兰苹果,我国还进口菲律宾的、越南的、台湾的、美国的各种高端低端水果,年年增量。国人对国外产品的崇拜以及国外产品成本低廉严重挤占了国内水果市场。

3、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下跌,露地瓜果大量增加,分割苹果市场。

什么都在涨价的年代,但粮食一直稳定在一个价格,由国家专门收购,粮食现在基本是不赚钱的,这导致农民放弃种粮改种其他瓜果,中国现在的西瓜、香蕉、毛桃、油桃、葡萄、樱桃等各种瓜果全部是面积增,产量增,全部是供过于求,都在影响着库存苹果的销售。

4、高档果销量锐减,在反腐倡廉下,单位福利果很少采购,库内剩这么多。

反腐之前每个单位,最差中秋春节都会“发福利”。这类优质果品以前是充当福利的产品但现在只能流向市场终端。所以高端市场占有率非常小也导致了这类产品常年呆在冷库里的局面。

5、苹果产区大量建设冷库,使果农变成储存商,直接击垮果商。

国家最近几年大建冷库,并且高额的补贴政策全国苹果产区冷库林立。从以前的苹果下树就卖到现在果农看行情卖苹果。直接作用是果商的利益被缩小。很多从事苹果收购的老板退出了水果行业。

6、开支大

收货代办费选级工装箱工网套库费利息等开支每斤加8毛。即1块果入库后成本每斤就到1.8元。对于果农投入的费用太高,从开始的疏果元,套袋元,摘袋元,再加上袋钱肥料农药化肥,还有浇地的费用。

7、货币贬值也影响苹果价格

8、各地政府盲目的倡导摘果树也导致了果业行情

各地政府为了政绩纷纷卷起袖子下地督促老百姓改种苹果树,但没想办法帮老百姓怎样卖苹果。

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看看工厂难做及外企撤资就知道。民众收入锐减没有钱消费这么多的苹果造成苹果过剩。

这么多的不利因素,下一场冰雹吧,可是就靠冰雹抵消掉是不现实的。那么种植苹果还有前景吗?只能说,市场是无法估计的,你眼前所见的未必就不会翻转也未必就会翻转。就好像你不知道今年全国多少果农不想再种苹果了,何况影响因素还不止这一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多个县正是借着“苹果春风”,摆脱了“贫困县”的帽子。现如今,市场经济为各个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灵活性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和投机。苹果滞销就是落在咱老陕头上最好的例证。

果农大多老实本分,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挥汗,在市场的漩涡中处于劣势。这时候,除了果农要积极学习,转变观念,把握趋势外,政府必须发挥职责,帮助所有在漩涡中处于劣势的群体,找到解决问题的终极“法宝”。

陕甘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强,苹果原有的酸味不断淡化,香甜口感更适合上海等南方城市的口味,尽管也存在果皮硬厚、肉质微哏等缺点,但当地土地面积广阔、劳动力成本低,使得陕甘地区苹果价格占优势,因而近年来在市场上形成了有力竞争,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迅速增长。

与传统苹果品种的滞销、低价相比,一些高附加值的新品种苹果,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如近几年兴起的有机苹果、保健苹果。

一面是传统苹果的滞销和降价,一面是新品种苹果的高价畅销,过去我们政府对果农的技术指导往往围绕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增产技术等方面,果农增产了却无法增收,苹果滞销以后反逼政府帮着卖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砍掉果农赖以生存的果树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从“调数量”转而“调质量”,如何更好地利用原有的果树增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随着果农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如果不转变思路,引进新技术,就无法改变现状,甚至会继续走下坡路。然而将技术成果转移到果园,对于技术的鉴别、专利购买费用等都是横亘在果农面前的难题。

政府机构,尤其是作为苹果主要产区政府最好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出面,鼓励果农们联合出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根据市场需求适度规模地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博士孙光璀认为,陕西苹果70%的品种是引进日本的红富士,品种过于单一,导致陕西苹果虽然优质却无法优价,出现恶性竞争。只有品种具有丰富性和互补性,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结构。

果农应该联合起来,让苹果生产采取集约化种植和经营,引入专业化运作团队,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甚至直接承包经营果园,让果农免担风险,旱涝保收甚至增收。

除此以外,还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拓展国外市场。尽管部分果蔬合作社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电商、微商进行销售,但广大果农群体仍然依靠批发商和企业上门收购,这种思路已经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果农们急需抱团扩大宣传,带着苹果出去!

最后对于企业而言,面对苹果价格下跌,适当冷藏是必需的,但最好是果业骨干企业进行收购冷藏,为明年春节和上半年供货,以避免市场断档。长远来看,骨干果企才是对接市场的主力军。多年来“公司+基地+会员果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等模式,实现了企业管两头、农民管中间,既规避了市场风险,又对接了市场需求。

?

同时,苹果的产业链太短。如果能多加工一些诸如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酒、苹果面、苹果宴、苹果冲剂等等,既能缓解苹果的冷储压力,又能拉动苹果的日常消费,还能实现由产业链进入价值链,拓展苹果升值空间。

道理都明白,但改变是困难的,可是不改变呢?

想学挖掘机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