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m/ 光绪八年壬午(年)三十八岁 正月人日,雪堂邀王懿荣、邓质、柯凤孙、王季寅(王懿荣的十五兄)到新繁东湖赏梅。王懿荣即席作诗曰: 蜀国东湖竟眼前, 我来正及早春天。 诗僧合作林间主, 佳客能参句里禅。 野饭味兼蔬笋下, 新晴暖起涧溪边。 寒山拾得终成佛, 管领梅花十万年。 附雪堂和尚作唱和诗: 文藻回翔玉陛前, 朗吟飞下大罗天。 莱衣五彩瞻西蜀, 蒲榻三更话北禅。 既许银钩留石上, 又劳金马驻江边。 东林莲社东坡带, 佳话从人说万年。 柯凤孙有诗记此: 新繁寺里雪堂师, 万树梅花万首诗。 记得当年人日作, 薯灯挑尽夜眠迟。 二月,作《游火峰山》: 路转滩声急,峰回涧底空。 如何春二月,黄叶自山中。 作《子规》诗: 庭前老树因风响, 窗外青山带雨横。 一枕新凉天欲晓, 北人初识子规声。 柯凤孙有诗: 一枕春寒听子规, 成都二月海棠时。 渭南老子堂堂去, 只有王郎七字诗。 作《游窦圌山》: 圌山势比剑门雄, 迤逦诸峰列壁同。 最是寺僧飞渡稳, 平悬一縈两山通。 得吴大澂二月望日函。云:“去冬得簠斋丈函,知弟新得开皇十八年沙门明判造像小铜碑,尚乞寄我精拓本为感。”并寄新得龟符一鹿瓦二拓。 得吴大澂三月既望函。告在各处得古物并令旧仆皆学拓砖瓦事。 王懿荣八月要参加庶吉士散官考试,送次女崇煐出嫁,从成都返北京。 雪堂与邓质为他送行,当夜宿新都昭觉寺,翌晨出城访《东汉兖州刺史王稚子石阙》,再送到弥牟镇揖别。 作《昭觉寺留别雪堂和尚,雪堂招同顾子远复初、邓文甫质为作践》: 去城十里不知寒, 行尽秋林滑滑滩。 一带横墙藏寺院, 四围修竹亘阑干。 食僧二百饭锅大, 坐客两三酒律宽。 几日放晴我将去, 匆匆策马又长安。 行到鹿头关,作《罗江道上寄怀雪堂和尚、文甫(邓质)同年》诗: 宝光寺内离筵晚, 稚子碑前客意闲。 今日忆君在何处, 斜风细雨鹿头关。 回京后,又有诗寄雪堂: 八十余年老雪堂, 五千里外古江乡。 诗情已逐亲朋散, 春梦还连日月长。 萧寺夜游成故事, 东湖天暖正韶光。 无端相忆便相寄, 泥上飞鸿已渺茫。 过四川广元时,见到一金轮石像,乃是武则天时的,甚喜爱。 走至马嵬驿的时候,晚上睡觉又梦见了杨贵妃。“忽梦太真,黄病高颧,以青巾扎额。侍者、内官、黑蟒、与人间所传异议。”真所谓“梦寐以求”了。 作《马嵬驿》四首: 往事何须刻意寻, 千秋荒塚夜沉沉。 雨霖铃曲曾知否? 悽断三郎此际心。 明皇忒不自聪明, 七夕一宵心太平。 若使当年深解悟, 长生殿上说无生。 碧落黄泉何所期, 世间更莫怨生离。 石壕村里夫妻别, 犹自天涯相见时。 六龙迥跸泪如铅, 村妪翻赢看袜钱。 至竟美人怀旧宠, 擘钗分钿下瑶天。 行至宝鸡,要渡黄河。宝鸡有陈宝之神祠,欲进祠祝祷,可祠门未开,于是就在祠外叩拜,愿能得到古器。 在长安,从古董商杨实斋手中买到古彝器,其中有一牺形者尤佳,另有方鼎一、小鼎一、觚一。又从一位古董商小苏手中买到一把古剑,认为“当为天下第一”,鸟形的阳篆,如花、如字,字下又有花,锋如新。还买马氏殿的瓦当一个,古泉、古印不具数。认为这都是“陈宝之神所佑也,望空谢之。” 在杨实斋那里看到他要给吴大瀓寄去的古泉百余,佳者累累。其中“兴定宝钞”铜板,乃是绝品。原是一马姓古董商,得之于河南府的李姓家族中。听说他还有《文选》铜板一页,“不知何物何归”。 到城隍庙,得元注路本,每页有某路某学字样;以四百钱得残本《北史》与前黑口原本不同;又得尤西堂、王山史、刘文正、毕秋帆字条。前年所得元本《豫章别集》、《王梅溪集》,明本亦在此肆。 见同乡赵孚民大令,出所得世祖赐某侍郎御笔画一,触手如新。 此次经陕西时终于从孙姓古董商手中买到了序布,且价钱甚便宜。使其蓄志二十年集成十布的夙愿得以实现。“有极精,有极漫者,然皆真品。” 又得泥封“战国大行”一、“执法护共印”五字一。皆旧谱所无。 在陕西所见古物很多。见毛子静出所得十年宅阳一剑见示,极佳,与古铣、古陶、古币皆同时,陈介祺知之;李云生说一候补某人藏有唐志五十余种内有《魏志皇甫驎》;毛、李都说姓谢的家有一敦,已携入京师,尚有一底、盖全者,在候补官韩家;扶风令孙氏有一敦,字极多,拓本不多;还有一人家有一大壶,口有字;至于精致的铜钱范、泥范更是目不暇接。然因行程匆匆,不及物色。“天下之地,青齐一带,河陕至汉中一路,皆古董坑也余过则留恋不忍去。东坡说‘岐山风物惭’,此语乃皮相耳,东坡未解好古也。然安得腰缠十万贯哉?若有之,绝不上扬州。” 在河南买到玉含蝉一、汉印二。过龙门时,他看到山崖上那些石凿的佛像,多至亿万身,文字累累,过去所见的拓本与此相比不过万分之一,可惜只能望洋兴叹,“安得挟之以来?”一路途经的河陕至汉中一路,出土文物很多,他是流连忘返,真想把酷爱的文物尽数购回,但因行色勿勿,不及物色,且囊中羞涩,有的文物买不起,有的则无法带至京城,只能望而兴叹。 八月,至陈州,嫁次女王崇瑛与海丰吴仲饴次子吴崶(阗生,官至江苏江安督粮道、署两潍盐运使)。吴氏一家是官宦世家,祖父吴式芬(字子芯),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父吴重喜(字仲饴),咸丰十一年()辛酉科举人,官到河南巡抚,时官河南陈州府知府。为陈介祺女婿。 在陈州,见丁少山为吴仲饴校刻子苾《捃古录》及宋元人手札、书画皆精绝。 同月,与丁少山和王知仲谒太昊陵。 十一月二十八日抵直隶良乡县。 十二月初八,于良乡县续娶谢氏。母舅谢方平(伟勋,山东福山人,官直隶候补知府)女,时任良乡县知县。 同月入京,寓连升店,旋租大外廊营北口内路东大门。二十四日谢氏至京。 同月,为二楞世兄作篆书“飞龙凤凰相追逐,玉玦环佩靡从容”联。 潘祖荫署礼部尚书,于三月二十九日、十月八日两次得到慈禧画兰,嘱赵之谦为刻“赐兰堂”印。赵刻后做款云:“不刻印已十年,目昏手硬。此为潘大司寇纪皇太后特颁天藻,以志殊荣,敬勒斯石。之谦。”这是赵之谦赴江西所刻惟一的印章,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方章。 黄牧甫赴粤,居三年。 吴昌硕始号“缶庐”。 光绪九年癸未(年)三十九岁 在庶吉士教习馆肄业,参加散馆考试,得一等二十六名,授翰林院编修。正式地进入了官场。 翰林院为当时中央最高学术机构,自明朝中期以后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阁”的说法。 召试南书房,未被录取,被任命为国史馆协修官。 得陈介祺正月初一函。云“二年之别,忽得手书,知腊望文从至都,并有新婚大喜,上慰高堂,尤为代庆。” 得陈介祺正月初二函。 五月二十六日,致陈介祺函。并赠古拓二十六种,有古剑奇篆文字。(鸟虫书) 同日,致吴大澂函。 同月,为孙诒让题“百晋精庐”、“百晋陶斋”篆隶两额。时孙诒让收藏古砖逾百种。“百晋陶斋”额现藏瑞安玉海楼。 孙诒让(一)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晚清经学家、文字学家。同治年举人,官刑部主事。甲午战争后,他逐渐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提倡兴儒救国,年在瑞安组织“兴儒会”。年撰成《周礼政要》40篇,主张变法更政。晚年致力于地方教育,创办瑞安计学馆、瑞安方言馆,在温州开办瑞平化学学堂。年被推举为温处学务分处总理,主持兴办各级各类学校达多所。次年就任学部谘议官、浙江学务议绅和浙江省教育总会会长。著作有《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名原》、《古览拾遗》、《古籀余论》、《尚书骈枝》《札迻》、《籀廎述林》及《温州经籍志》等。 六月二十七日,陈介祺题记:“福山王廉生太史壬午过秦得古奇篆长剑,癸未拓以寄余。”(见《陈簠斋先生手题奇篆拓本》国家图书馆藏,附金文拓小片六,上钤“廉生得来”印。) 得六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陈介祺函,考释古剑奇篆文字。称“余所藏古奇字编钟、奇字残剑,皆不若此之蛟脚独重,为古今未有。” 得吴大澂七月二十五日函。告请将古剑拓再寄一纸。“六月廿五日奉到五月廿六日手书,承惠各拓墨,至感。……东边秋暑,至今挥汗如雨,为从来所未有,作答稽迟职是之故。尊藏古剑至精在簠斋之上,惜拓纸不平,装潢易于掩字。鄙意用小横纸拓文,黏于剑拓较为精到。此真宝剑,乞属拓者再为精拓一纸见寄,或尚可尽识其文也。觚文精塔方鼎‘妇疑世妇’彝器中‘世’字,异文最多,盉字及秦刻其器必佳。大泉铁范完整可喜,齐刀范面有三画亦属异品。《孝经》石多‘己’字,其文似晚唐而非宋。《乾符经》幢小而完善,至不易得。兄在秦三年,屡访之而无获,其大者皆不可移也。煦堂近年有无新得?拙著《说文古籀补》将行竣工,如有创见古字尚可录入补遗。如晤煦堂乞致‘声兴定钞’铜版拓奉鉴定。尚有新得数种,苦无拓手,容再续寄。” 八月四日、二十五日致陈介祺函。并剑拓四、元嘉石像字拓一、姚刻吾丘衍《续三十五举》。 九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连致陈介祺二函。 得陈介祺九月十七日函,交胥伦为王懿荣所铸印,云“胥芰塘铸印久未就,今将北游,措银浇铸,始成银印二方,尊大人名印,西泉稍加润色,已似胜汉印次者。” 胥伦号芰塘,晚号不灭,山东潍县人。少游陈介祺之门,尽见所藏三代彝器,遂精铁笔。晚挟技游京师,王懿荣为之延誉,盛昱亦激赏之,一时名士名印,皆出其手。 王石经(—)字君都,号西泉,篆刻家,潍县(今潍城区)人。武秀才,平生爱好金石文字,善书篆隶,尤精篆刻。著有《甄古斋印谱》、《西泉存印》。 得陈介祺九月二十八日函,并寄自叙《印举》录稿清正。 得陈介祺十月五日函,曰“贵藏封泥,望早拓寄。”王懿荣收藏的封泥后归刘鹗。《铁云藏陶》内附一册封泥。 得陈介祺十月十八日函。 十月二十二日,致陈介祺函。 十一月六日,致陈介祺函。 得陈介祺十一月三日函,谈洋人在华开矿之事。 十一月二十六日,移居东安门外锡拉胡同十一号新宅。该宅原是长白敏恪公广寿的故居。开始是租寓,继则购得之。曾说:“为翰林必当供奉内廷,得地如此之在两掖,方足以侍滴漏候鸡鸣也。”此后,他就一直驻在这里。 曾作《京邸》诗: 几日绝温裾,金门此隐居。 瞰家贫似磬,诟我富多书。 风木余生感,冰渊到死储。 童鸟犹未返,终夜此踌躇。 陈介祺在冬至致函问候,云“闻已卜居城内锡拉胡同,想已移入新宅,布置均妥,吉祥欢喜,定如心颂。” 腊月既望,致陈介祺函。 得陈介祺十二月十五日函。 得张之洞十二月函。“得赐书,深慰驰仰。新居既佳,何不买之,早定居处,可以位置清閟阁中,物事岂不胜于墨子久居朝歌乎。知外舅于明春方北上,谨已扫榻只侯久矣。……并附三十金,敢恳过市代求有风趣物事数品,以娱劳人新年。”(《张之洞全集》第12册致王廉生手札) 是年,辑《海上精舍藏印》六册。 父王祖源署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吴昌硕在苏州拜识潘祖荫,得观潘家所藏。 张裕钊主讲于莲池书院。 任伯年为吴昌硕作肖像《芜青亭长像》。 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一百九十一册本,存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方。 陈介祺辑《十钟山房汉两面印举》十二册。 桂馥《历代石经略》二卷。 赵之谦任江西奉新县令。 光绪十年甲申(年)四十岁 是年,为会典馆纂修帮总纂官。 国史馆与会典馆都是清廷的修史机构。国史馆属翰林院,主要任务是纂修清史。康熙二十九年()设“三朝国史馆”,编写清太祖、太宗、世祖前三朝历史,书成后撤销。乾隆元年()复开史馆,撰修五朝历史(加康熙、雍正两朝)竣功后亦裁撤。三十年()再设,自此成为常设机构。会典馆则是专修清代有关典章制度史书的机构。 得陈介祺正月复去岁腊月既望函。 二月八日,连上两道奏疏,即《请复古本〈尚书〉附入〈十三经注疏〉与今本〈尚书〉并行疏》与《更定京员津贴银两名目疏》。他建议光绪帝效法乾隆帝钦定二十四史时以《旧唐书》、《旧五代史》附入使与《新唐书》、《新五代史》并行之意,将古本《尚书》刊于十三经内,使与今本《尚书》并行。后一奏疏指出,朝廷允准各省督抚通筹外销闲款为京官津贴。有不择名目及未作正开销者,有滥筹、滥发之嫌,建议要严格控制。“此疏一出,望者嫌怨,议者违驳,至所讥弹”,这一奏疏中所体现的思想与他在殿试策对中所表达的安民必选察吏、治吏以廉为先,才与廉两者以廉为本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他认为京官是全国官吏的表率,京官是否清廉关系到士风政体。需要指出的是,他不是说说而已,在当时腐败成风的习气下,他做到决不同乎流俗,一直清廉自守,过着清廉的生活,为士林所推重。 同日,“王懿荣封事二件,一请古本《尚书》与今本同列学官,一京员津贴另改名提用闲款,皆交部议。”(《翁同龢日记》) 同日,被批转下来:“奉上谕,翰林院代递编修王懿荣奏京员津贴银两请饬各省妥筹闲款更定名目作正开销一折,着户部议奏。钦此。” 三月,又奏上《醇亲王位分尊崇,请恪遵御论收回成命疏》和《请速开马颊,分减黄流,以弭东患,而卫畿辅疏》。河工即黄河水利与漕运、盐政、兵饷并称为清代四大政,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向为忧国忧民之士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