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问:中华马氏发源地在哪里?马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姓马的?马姓的郡望有哪些?马姓的堂号有哪些?(一)中华马氏发源地在哪里?答:马氏的发源地是马服山,位于邯郸市西北五十华里。但是,马氏先祖在此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马服君之子马牧一世。到公元前年,秦国灭亡了赵国,封马牧之子马兴为武安侯,迁徙到咸阳。在咸阳定居历五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马兴有三子:马珪、马琛、马嵩。马嵩生子马述。马述生子马权。马权生三子:马何罗、马通、马伦。马通任黄门郎、侍中,封重合侯。后因受到其兄马何罗的连累从咸阳迁徙到扶风郡的茂陵镇。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距咸阳12公里,距西安40公里)。从此,扶风郡成为马氏家族的发展繁衍中心。历史学家一致认为马氏家族的郡望为扶风郡。作为马氏家族的郡望,扶风郡也确实成为马氏家族的发祥地。马通生子马宾,马宾生子马仲,马仲生子马援。马援官封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之女为东汉明帝皇后,章帝时为皇太后。东汉时期,马氏家族已经成为扶风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封侯、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其后,一大部分迁到了中原地区,如今,扶风县(位于咸阳市西85公里)马氏后裔人口仍有近两万人。(二)马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姓马的?答:是赵奢的孙子赵兴时,改赵姓为马姓的。赵奢有二子,长子赵括,次子赵牧。赵括捐躯长平之役。赵牧也是赵国名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年,秦国灭赵国。之后,赵奢的孙子即赵牧的儿子赵兴迁徙到陕西咸阳,秦国封赵牧为武安侯。侯是爵位,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赵牧为纪念祖父之战功,以赵奢的封号为姓氏“马服”,始将“赵”姓改为“马”姓。武安侯马兴也被奉为马氏改姓祖。(三)马姓的郡望有哪些?答:“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马氏家族的郡望为扶风郡。马氏的发源地是马服山,位于邯郸市西北五十华里。但是,马氏先祖在此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只有马服君之子马牧一世。到公元前年,秦国灭亡了赵国,封马牧之子马兴为武安侯,迁徙到咸阳。在咸阳定居历五世。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马兴有三子:珪、琛、嵩。嵩生子述。述生子权。权生三子:何罗、通、伦。马通任黄门郎、侍中,封重合侯。后因受到其兄马何罗的连累从咸阳迁徙到扶风郡的茂陵镇(“坐何罗反徙扶风茂陵成欢里”)。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距咸阳12公里,距西安40公里)。从此,扶风郡成为马氏家族的发展繁衍中心。历史学家一致认为马氏家族的郡望为扶风郡。作为马氏家族的郡望,扶风郡也确实成为马氏家族的发祥地。马通生子宾,宾生子仲,仲生子援。马援官封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之女为东汉明帝皇后,章帝时为皇太后。东汉时期,马氏家族已经成为扶风地区的名门望族,世代封侯、人丁兴旺、名人辈出。其后,一大部分迁到了中原地区,如今,扶风县(位于咸阳市西85公里)马氏后裔人口仍有近两万人。主要居住地有:法门镇将军马家村、新店乡西伏波村、南阳乡邢马村、杏林镇马家堡等。扶风县境内有关马氏家族的历史遗迹也很多,主要有:县城西7华里处的汉伏波将军墓(长28.5米、宽25米、高6米),墓前存墓碑两通;县城南飞凤山上的“三马祠”(祭祀马援、马融、马超);绛帐镇的讲经台(马融讲学处);茂陵的“马超岭”(上有城廓工事遗迹、马道、饮马洞等);社工村的“射弓寺”遗址(马超习武射箭处);茂陵山的“马超胡同”(峻岭中的险要通道)等等。如今,马氏后裔已经分散于世界各地,但马氏血脉紧紧相连。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均建有马氏宗亲会,美国的马氏宗亲会还建有马氏祠堂,塑立先祖马援像。近年来,扶风县及法门镇将军马家村积极联谊世界各地的马氏宗亲会,追寻和搜集马氏族谱。年9月、年9月和年清明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香港等地的马氏宗亲会相继到扶风寻根祭祖。(四)马姓的堂号有哪些?答:“堂号”是旧时一户人家的称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大多有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自立堂号。马氏堂号主要为铜柱堂、绛纱堂、扶风堂等堂号。一、“铜柱堂”“铜柱堂”是为了纪念马援功绩而立的堂号。汉伏波将军马援(马服君第九世孙)一生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曾带兵远征广东、广西和越南。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领水军渡过琼州海峡远征交趾(今越南),十八年春,兵至浪泊(今越南中部),大破蛮兵,南进居风(今越南南部),擒斩蛮人首领,直至蛮人降伏。今越南白马寺中的白马将军塑像就是当地人为纪念马援将军而建立的。胜利后,马援在交趾立两座铜柱以表功。后铜柱被毁。到了唐代,马援的后裔马总作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处又立两座铜柱,铸上唐朝的威、德,用以表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期,马希范也立了铜柱。“铜柱堂”作为马氏家族的堂号之一,表明了马氏先人战功卓著,同时,也激励后人继承先人的光荣传统并不断传承下去。特别是有习武传统的家庭,更是世代珍视这个堂号。二、“绛纱堂”(绛帐堂)“绛纱堂”(绛帐堂)是为了纪念马融而立的堂号。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马融(马援侄孙)为当世通儒,门徒数千人。他坐台讲经时,台中挂一绛红色纱帐。帐前设案讲经,帐后有女乐、歌舞。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马融讲学处即今绛帐镇(扶风县城南13公里)因此而得名。据传马融讲学时呕心沥血,其心血将教杆染红。教杆插于门外空地,后竟成活开花,花皆红色。后人称其为“传薪草”。清同治年间,当地人刻“绛帐传薪”四字于石,镶于绛帐镇北门城楼上,至今尚存。“绛纱堂”(绛帐堂)作为马姓堂号之一,记述了马氏先人在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这个堂号对后人是无声的激励,同时也是无形的鞭策。三、“扶风堂”“扶风堂”是为了纪念马氏最初的发源地而立的堂号。这个堂号的意义在于不忘马氏的郡望在扶风。马姓的堂号主要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惇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四、我们贵公宗支壶瓶套祠堂的堂号我们壶瓶套马氏祠堂的堂号是“绛帐堂”。原章华港祠堂的堂号是“功勒堂”,原三份坮祠堂的堂号是“绛帐堂”。其中,章华港祠堂的堂号“功勒堂”是自立堂号。后三份坮祠堂与章华港祠堂合并,创立壶瓶套祠堂,并立堂号为“绛帐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