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dfzd/

张亚炜

图①

图②

水器是商周时期的重要礼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古代“藏礼于器”的传统,就是按照礼制,让青铜器成为礼的象征,以确立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敬畏。礼器因此成为一种制度性的社会文化符号。使用何种礼器、礼器如何组合,都传达着相应的礼义信息。

“藏礼于器”的现象早在青铜器产生以前就已存在。目前发掘的青铜礼器最早可回溯至夏代。礼器最为鼎盛是在晚商和西周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冶铸业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正是礼制形成的时期。

根据礼制,商周时期贵族在祭神拜祖、宴飨礼宾时都要进行严格的洗盥之礼,因此青铜水器自可归于礼器类中。

青铜水器大致可分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yì)水器四种,常见的有盘、匜(yí)、盉(hé)、盂、鉴、盆等。

盂是一种盛水或盛饭的器皿,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盂的形制一般都较大,因为流行的时间短,出土的数量也少。

年12月17日,陕西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刘家组出土了一件重要的西周王器——王盂(图①)。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4件西周重要王器之一。

盂之上半部在入土前已失。残盂的底为圆形,底径40厘米,圈足径44.6厘米,残高14厘米,残重17公斤。

圈足的下部为一高5.2厘米的素面凸圈。圈的上部呈缓坡状向内收缩。缓坡之上为直壁。壁上饰正、倒相间的、由云雷纹组成的8个饕餮面,线条流畅。

盂的底部中间下凹,呈锅底状。盂底铸有铭文两行8字。文曰:“王乍(作)旁京中跎(寝)归盂。(图②)”

此铭文体清新,行文简练,在众多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独具一格。此器为西周早期之物,其时代大约在西周成康之时,故作器者可能是成王或康王。王盂铭文“王作旁京中寝归盂”,寝即寝宫,为王者所居之宫。王盂的出土,为解决旁京地望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鉴是盛水器。《说文》:“鉴,大盆也”。

在铜镜没有盛行的时候,古人常以盘皿盛水照容貌。马承源在《中国青铜器》中介绍,监、鉴为古今字。甲骨文的监,很像人俯首就皿照容。古人有用它来沐浴,也可以作为盥器。

青铜鉴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最为流行,西汉时期仍有铸造。

盆是大型食器与水器。流行于春秋时期,战国秦汉也能见到,用途与盂相同,盛放熟食兼用盛水。器为圆形、折肩、深腹、平底、双环耳或兽耳,多数带盖,有底没三足。器身多饰有春秋战国时流行的铜器纹样,亦有少数为素面。

(作者系宝鸡周原博物院院长,图片由周原博物院提供)

版式设计:张丹峰

《人民日报》(年10月02日06版)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