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西安新闻网讯(西安晚报首席记者张佳)千年古刹法门寺藏有一方明代“大洲居士题赞法门寺痴僧诗”石刻(以下简称“大洲诗刻”),记录了明代法门寺危亡之际,“痴僧劝缘,铁链穿肩,拖地行乞”重修真身宝塔的故事。碑文中提到的“大洲居士”究竟是何许人?10月31日记者获悉,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毛小东通过长期研究考证认为,诗刻中的“大洲居士”或为明代内阁宰辅赵贞吉。法门寺因供养佛骨真身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唐宋时为皇家寺院,名震天下。到了明代沦为民间寺院。隆庆年间,法门寺木塔坍塌毁坏,官府财力有限,难于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史料记载,有僧人为修复宝塔,以铁链穿肩四处化缘,靠民间力量集资重建宝塔。明代“大洲居士题赞法门寺痴僧诗”石刻碑文中记载:“法门寺,成住坏,空中忽起痴僧债,百尺铁锁挂肩筋,欲与如来增气概,增气概,尔毋苦,好待当年许玄度。西蜀大洲居士书。”多年来,学界专家认为书写这段文章的“大洲居士”就是碑文中的“痴僧”。但毛小东经过考证后认为,“西蜀大洲居士”另有其人。毛小东称,西蜀即今四川省,据《居士传》《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明史·赵贞吉传》等史料记载,明朝内阁宰辅赵贞吉号大洲,四川内江人。隆庆四年,赵贞吉辞官回乡。诗刻落款为:“知扶风事卿晚学陈子需上石”。据清嘉庆《扶风县志》载:“陈子需,为隆庆五年上任的凤翔府扶风知县。”毛小东通过对《大洲诗刻》相关人物的考证,推断出隆庆四年至五年,赵贞吉回西蜀故乡,途经凤翔府扶风县游历法门寺,宝塔崩塌,以诗言事,赞美痴僧劝缘重修宝塔。新上任的扶风知县陈子需接待了赵贞吉,以敬重之心将其诗作刻于石碑之上,这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大洲诗刻》。由于法门寺真身宝塔在明代隆庆年间的史料匮乏,毛小东认为,《大洲诗刻》以诗文记录隆庆年间法门寺遭遇劫难,痴僧劝缘修塔的悲壮事迹,可谓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再以石刻的形制流传至今,具有实物资料的可靠性,弥补了后人史料记载不足。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