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昨天(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脱贫攻坚路上的巾帼力量”中外记者见面会。五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女性代表,分享了她们的扶贫和脱贫故事。01:36见面会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原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石顺莲介绍了她带领村里余名苗族留守妇女,通过开发苗绣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来自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吴家村的村民王喜玲,不仅率先脱贫成为致富标兵,还通过发展苗木经济,帮助几百户乡亲共同增收致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鑫鑫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岳桂玲,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打造绿色大豆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三海镇苏屋塘村村民甘有琴利用网络平台,帮助贫困农户销售沃柑、荔枝、百香果、蜂蜜等农副产品,拓宽销售平台,为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的“90后”女村支书程桔,带领村民建设光伏发电站、中药材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零”的突破。据了解,年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多万,其中约一半是妇女。广大妇女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脱贫攻坚也让贫困妇女在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凭志气消除思想上的贫困,靠智慧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01:56眼下,正是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脱贫摘帽的关键时候,精神扶贫文艺小分队来到孟泉村给大家加油鼓劲。当地村民:适用我们乡村,很有启发,很好很好。像精神扶贫小分队一样,“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脱贫攻坚”主题市州巡演等等一系列的公益演出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文化的力量”。演出精彩,扶贫夜校也很热闹,不仅讲政策、讲文化还培训实用技能、传授生产技术。甘肃省礼县马和乡孟泉村村民马新义:通过夜校,我们学到了掌握了不少的知识,勤劳扎实地干,学到知识以后才能发展起来。现在,礼县个村都有扶贫夜校,仅去年就开设了场次。甘肃省礼县雷坝镇甘山村第一书记王仁:从思想上激发大家的动力,归结到一点,就是一切幸福都是干出来的,都是奋斗出来的。扶贫夜校可以增长知识。而知识,几乎是每一个贫困家庭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两年前,母亲因病去世,家庭的贫困,让王续平产生了厌学的思想。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什川镇太山学校贾凌超:当听到他要辍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和班主任都非常的着急,三番五次到他家劝说,我作为老师,不想让一个孩子辍学。在学校和老师的努力下,王续平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今年,他顺利地考入了通渭职业学校。他告诉记者,特别感谢当初老师没有放弃他,毕业以后,他想自己开个饭店。甘肃省通渭县职业学校学生王续平:特别幸运赶上这么好的一个时代,我也希望靠自己的双手能给自己和家里带来一些好的收入。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年以来,甘肃全省累计劝返复学人,教育支出连续七年成为全省财政第一大支出。(编辑陶梦琪)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