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5/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乔师傅今年55岁,是宝鸡市扶风县召公镇人。去年开春,他和大儿子在邻县的乾县临平镇开了家手工麻花店,取名“召公香酥麻花”。乔师傅的麻花店不大,有30多个平方面,生意还不错,一天手工能做3袋面,所以就在当地雇了一位女帮工。女工是临平马里人,给乔师傅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麻花制作技术,现在生手也变成了巧手“我家老辈就做麻花,到我这辈,将制作技术进行了改进。从掺面、和面、搅面、翘面,调料的添加,油炸的火色,都很有讲究,所以,做出来的麻花香脆、筋道、耐贮藏,而且久放不坏。”乔师傅说,面行好后,先将长条块面手工搓成小拇指状细长条,再对折,一边上劲,一边柠条,这是拧麻花的第一道工序。接下来,他还要将拧好的麻花再搓成长条,三折对折,手往上一提,麻花自然拧成一股。由于麻花在搓制的过程中,面的表层涂抹了菜油,所以在油炸的过程中是不会粘连的。乔师傅说:“我的麻花是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色香剂,所以在镇上来买的人特别多。一天加工3袋面粉,做近个麻花,从早到晚,人坐在凳子上,累的腰都疼了。”巧师傅的大儿子跟父亲学做麻花,负责油炸和招呼顾客。他说:“不要小看这麻花,真正把它学懂弄会,还真不容易。”儿子说,他打算开家网点,将老辈遗留下来的炸麻花技术传承下来,要将家乡的土特产麻花销往国内外,要让大家都尝尝家乡的美食!正在炸麻花边说边聊,乔师傅就将要下锅的麻花搓好了。麻花出锅啦!乔师傅的麻花只是西府小吃中的一种,但每道小吃不知滋养了多少三秦父老!在每道小吃上,也不知凝聚了他们多少智慧和梦想!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