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自四川的美食而说开 文/郭方正 姑母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在四川定居了三十年,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四川的美食天下闻名,而四川的腊肠麻辣美口,滋滋幽香,颇有嚼头,更是平民百姓餐桌上最普通,舌尖上最离不开的美食,姑母年年自制,年年寄给陕西的亲人以表相思之情,逢年过节做为一道肉菜亮相,供故乡的亲人大饱口福,赢来啧啧称赞和良好口碑。 如今快递发达快捷,姑母年年用心作得腊肠都能提前品尝,今年的腊肠已翻山越岭上千公里到老家,前天家父已收到了。年年开胃,年年吃不够,年年想吃。想想姑母每回制腊肠的过程,我们都会感动不已。 到制作腊肠的季节,姑母骑上自行车,去温江郊区买不吃饲料养的土黑猪肉,选前槽后鞧,筋少的五花肉带回家。姑母是这样制作腊肠的:首先把肉按肥瘦比例2:8,切丁或切片,切丁不要太小,切片不要太薄,瘦肉切大些,肥肉切小些,把切好的肉混合在一起,均匀搅拌,加入特制的广味腊肠拌料,香肠调料包,或麻辣味的,腌制两小时以上。其次,把风干的洗净的猪肠衣,用清水浸泡大约1小时以上,水里兑点酒,把泡好的肠衣根套在买来的灌肠器上(或自制的灌肠器上),灌入腌制好的肉。最后一边灌肠,一边用手去挤紧,灌好的腊肠以自己平常认可的距离,一般15CM左右用棉线打结,悬挂在阴凉通风处,大约需半个月风干就大功告成。 香肠好吃,是源自四川的美食,香肠年年吃,是源自姑母的思乡之意。由这道美食说说对四川的印象,对四川的久仰之情。 对四川的迷恋,是对蜀国的历史热心,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对家乡的山山水水的痴情,是对天府蓉城美好一切的眷恋,成都自古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集山川秀丽、旅游观光、深厚文化、舌尖美食以及历史熏陶的川人语言,性格,习俗,风貌而闻名当世。 四川是说不完,到不完的迷,我只想浮光掠影说说我所知道的四川,我所仰慕的四川。 四川人人才济济,名人辈出,从文化上讲,这两个古人就入雷灌耳,家喻户晓,他们足以让国人敬畏和自豪,“青莲居士”李白,长于江油,仗剑出川,其文如日月璀璨,江河浩翰,手可摘星辰,惊天地泣鬼神,留下的文化瑰宝,至今难以超越。“一门三父子,千古文章八大家”,生于眉山的苏氏三父子,他们对中国文化贡献世人都从心底崇拜。尤其苏东坡,比誉为中国文化界亘古才情第一男人,放在世界文化长廊,也是一等一的男人,不论他的文章,诗词,书法,画家,美食家,政治家的横溢才华,还有他身上体现的中华文化优秀精神以及伟大情怀,都是后人学习借鉴,永远不能忘记的精神高峰。 也不说琴台古韵,文殊禅佛,安顺廊桥,草堂烟云,三国风云,武候古柏,道教青城,水利奇迹都江堰,峨嵋山秀色,九寨沟美景,大渡河铁索,骑驴剑门关等历史遗迹。 也不说天府锦里,古时锦官城,现为成都市步行街,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浓缩了成都小吃,川西工艺品,府第客栈,时尚娱乐生活区,也不说宽窄巷子,井巷子这些最神奇的地方,当你走进成都的这些青石深巷,岁月斑驳,仿佛可以捡拾光阴,寻回风情。豁达的川人,文化积淀,慢生活情调,个个都是吃货,巴适安逸的主,他们懂得生活的节奏,慢悠悠思考,乐悠悠享受,小富即安的潇洒情思,他们喝茶品茗,啜饮咖啡,几杯烈酒,川剧音乐,麻将声声,美女如云,美食诱惑。你去了成都,都不想走,因为成都长了魔性,你会暂时忘掉你是哪里人,你为何离开故土,去成都游玩。 成都的好处说不完,你如果有闲钱,可以小住几天,慢慢品味风流的成都,开放的成都,最接地气的成都,最有文化的西南大都会,你光聆听那动听的川语,看变脸,远望漂亮的川妹子,那静静的时光,甜密的畅想,那吃不尽的美食,看不完的风景。你真的乐不思家,相忘于江湖了。 点这里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