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万众瞩目清凉山

扶风/杨宗让

我曾经到过几次延安,就是没机会登上清凉山,今年因工作之便,春分那天正逢周末休息,便邀同事结伴一游。到清凉山时,工作人员刚刚上班,我们则是当天清凉山迎接的第一拨客人。售票处为三间新建的仿古式建筑,入门是一条用青石铺就的斜坡路面,一幢四柱三坊式的石坊迎着晨光伫立在那里,坊梁上横刻着“万佛寺”三个大字,题款上写着“甲子仲秋”几个字,是什么人题写的没有搞清。坊的上方有一排小仙人,共九人,从衣着模样看并不像和尚,倒有些八仙的风采。坊柱上有副对联:“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我想这牌坊应该是近代人所做,因为上面对联的上下位置搞反了,这在古时是不会出现这种错误的。

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延安清凉山的:“登上清凉山,身心皆坦然。金仙观不够,胜景绕心间。晨汲月儿水,暮观云霞岩。多少烦心事,都付定痂泉。”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让诸多游客留连忘返,甚至甘愿与青灯长伴于此。清凉山,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清凉的涅槃理想境界,又名太和山,自古就是佛教胜地。它位于延安市城东北延河对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遥遥相望,山势高耸峻峭,殿宇磷峋,金碧辉煌。历代名人咏诗、词甚多,赞颂清凉胜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登临此山即兴赋诗:“金明阻西岭,清凉寺其东,延水正中出,一郡两城雄。”清凉山名胜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多处摩岩石刻,还有众多诗词、题词,有“金仙胜境”之美称。山顶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万佛洞。万佛洞西侧山坡上有卢毗崖、三世佛洞、弥勒佛洞、释迦而不坠,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到此游观。桃花洞传说大雪时有桃花飞舞而出。此外还有诗湾、水照延安、月儿井、琵琶桥、撒珠坡、俊峰泉、插金岩、落星岩、定痴泉等名胜古迹,散布于万佛洞周围。在清凉山上还有一处自然景观不能不提及,那就是位于铁旗杆和山门上方的“宛若云霞”。那是一处凹进去的巨大崖体,一块巨石横空飞出,石体上天然形成了非常精美的花纹,形若烟波,状似流云,据说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延河之水波光折射到崖壁上,恍若片片欲飞的云霞,十分生动逼真,故而得名“宛若云霞”。石窟、佛像为清凉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现存的石窟群包括万佛洞、2号窟、3号窟(弥勒洞)和4号窟。石窟中以万佛洞最大,宽17米,深14米,高6.7米。洞中央有台基,原有3尊佛像,洞内四周石壁刻有浮雕一万余尊,故名“万佛洞”。佛像身着汉服,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刻工细腻,充分体现了华丽纤巧的宋代石刻风格。洞顶两屏柱间镌刻着八角复斗式藻井3个,图案精美。2号窟平面近似梯形,窟无前壁,呈敝口状。窟左右壁各雕天王像一尊,气宇轩昂,赳赳而立。还对称雕有骑狮乘象的文殊、普贤菩萨等16尊罗汉像。3号窟内中央多级莲台坐有一尊皆大欢喜弥勒佛,袒胸露脐,阔鼻薄嘴,两耳垂肩,姿态动人,招人喜欢,故称“大肚弥勒笑世佛”。4号窟,窟平面似梯形。窟壁用深浮雕手法雕刻成山崖、岩石、行云、流水、亭台楼阁及佛传故事等。窟顶中央为一复斗式莲花藻井,藻井周围凿成棋格形天井,雕有宝相花、如意云纹、飞龙、朱雀、花卉、几何纹等图案,其雕造精美,实属罕见。在清凉山西脚下,有一股清冽甘泉,从高约两米的石隙中涌出,汇入石池,为宝塔区最好的泉水之一。据说,当年尸毗王来清凉山修行,为救鸽子而割肉饲饥鹰,下山取河水洗伤口,久而不愈,乃取此泉水洗涤,很快结痂,故而称之为定痂泉,后人将此泉水视为“圣水”,河水改名濯筋水,即今延河。工作人员告诉我,你们很幸运,能够看到清亮亮的延河水了,要是遇到以前是不会看到的。这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结果,如今在下游修筑了橡胶坝,才使得延河中有了水。在延安曾经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种粮灌溉;八十年代,鱼虾不在;九十年代,深受其害(常发洪水);年代,河水不来(河中无水了)。面对晨光中的延河我静静无语,难道这条发源于陕西榆林靖边县,流经志丹、安塞、延安、延长等县市,长度达公里的延河,曾经也遭受过无情的践踏和蹂躏?人类对大自然的损伤也实在是太大了。诗湾位于万佛洞上方,沿着自然生成的山崖,崖壁上布满了真草篆隶等50多处摩崖石刻。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山崖的一处凹陷处有一石质平台,台儿上有一月牙形浅水槽,槽不宽,最宽处大约20公分,水不深,大约5厘米,但是只要你将头部贴近水面,在月牙槽的左上角向水面望去,你就会惊异地发现,在这一弯月牙中呈现出的竟是整座延安城,这就是清凉山著名的景点——水照延安。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玲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骛鸟,凌空俯瞰。登亭凭栏探身俯视,一钩弓月从井底涌出,故名“月儿井”。月明星稀之夜,井中明月与天空夜月交相辉映,使人无不为之惊叹。站在月儿井边,依栏眺望晨光中的延河水、宝塔山,我恍若在时光中穿梭,这是仙境?这是红都?也许人世就是在这仙境与凡尘间不断地变幻,不断地迷失,它曾经是众多善男信女朝拜的佛山,也是万众瞩目的革命红都,而它带给世人的又何止是瞩目?印月亭南侧就是鼎鼎有名的范公祠。祠左右矗立两个“望延亭”。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匾上有“宋朝人物第一”六个大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悬垂于门两侧。范仲淹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驻守延州抗击西夏。范公祠对面即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建殿宇,宏伟壮观,殿门匾额上刻有“天下奇观”四个字。旁边为两幅以明“奇观”之妙的联语: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功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天下奇观”上方东山头,就是当年中共中央在延安时的新闻出版机构——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部门旧址。建在清凉山东侧山麓的《解放日报》社旧址大门,门额上石刻“解放日报”四个大字,为毛泽东手书。在清凉山下延惠溪的旁边,矗立一座牌坊,牌坊两边刻有: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横额:清凉第一,牌坊的石崖上有几个石窟,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就诞生在这里。如今的清凉山不仅是中外游客旅游的名胜古迹,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足见,当时的清凉山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多么高的地位,寄予着崇高的敬仰之情以及虔诚的朝圣之愿,我坚信,清凉山将永远与延安人民的精神和使命同在,与历史同在,这座久经不衰的古刹,在圣地这块土地上历代熠熠生辉,光照千秋!

赞赏

长按







































涓鐧界櫆椋庡井淇¤处鍙?
鍗楁槍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