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三天小长假,天公作美,前几日的高温天气终于在一场小阵雨的降临下终结。趁着前两天假期的好天气,“阎良骑行爱好者群”组织骑友骑行宝鸡扶风县,一路骑游沿途景点,夜晚体验帐篷露营。两天共骑行约公里,游玩参观沿途十六处景观:寿平民宿小镇、汉平帝康陵、卫青墓、汉武帝茂陵、兴平清梵寺塔、马嵬驿、黄山宫、杨贵妃墓、武功教稼台、隋炀帝陵、班固墓、扶风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七星小镇、大明寺、咸阳赵梦桃主题公园。 参加这次两日骑游的骑友共五人:领队无疆,队员老张、老董、悟空、石头。放假第一天的天气是小阵雨转多云,也许是我们运气比较好,断断续续的阵雨一整天也没下多少,地面基本都是干的,丝毫不影响骑行,反而感觉身上偶尔飘点雨滴很舒服。 第一站途经的是位于泾阳县乐华城附近正阳大道西侧的寿平民宿小镇,小镇与乐华城相毗邻,因为乐华城以前骑行去游玩过,所以本次仅参观了民宿小镇。寿平民宿小镇以泾河古渡、民宿体验为核心,由主题文化广场区、生态农业示范区、乡村民宿居住区、汽车露营区、拓展训练区五部分组成,是休闲度假、民宿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景观。小镇上有一条美食街,而现在似乎都关门了,冷冷清清,没有游客。小镇民居。墙体浮雕《晚归》,描绘了一组寿平村民撑着渔船从泾河打鱼归来,船夫着急撑船靠岸回家,船头三只鱼鹰左顾右盼,跃跃欲试,一幅急切归巢的场景,体现生活在泾河边的寿平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小镇上有茶楼、食府和酒吧等,小院中间的圆桌藤椅可供游客休憩、品茶。星空帐篷体验区。体验区内的帐篷位于一座座高台之上,每座高台上各有四顶三角形的帐篷可供游客租住。适合周末度假的星空帐篷,也是小朋友们的最爱。平静的湖水。河边的雕塑《后晌》塑造了两位年轻的母亲在寿平村泾河边洗衣服,兼顾照料小孩的生活场景,体现了寿平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及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方式。 古渡口帆船造型的雕塑。寿平古渡牌坊,与民宿小镇相通。 沿咸阳机场南侧的县道X向西骑行,一路上可以看到公路两侧到处是高高的帝王陵墓封土堆,年“阎良骑行爱好者群”曾专程组织骑行过这些帝王陵墓,可参考博文《骑行咸阳机场周边帝王陵》,因此本次骑行就忽略了以往参观过的那些帝王陵。 西汉平帝康陵是本次骑行途经的第二处景观。康陵是西汉第11位皇帝汉平帝刘衎(kan)(前9-公元5年)与王皇后的合葬墓。陵前的铁栅栏围着五座碑,清代陕西巡抚毕沅误将此处认为是汉元帝渭陵,所以立有一块“汉元帝渭陵”的石碑,另外还有“清乾隆十三年七官员共立保护碑”、“年咸阳市政府立保护碑”、“年陕西省政府立保护碑”和“年陕西省政府立保护碑”等四通石碑。毕沅所立的“汉元帝渭陵”石碑。 参观了汉康陵,继续向西骑行就来到了汉武帝茂陵景区。茂陵景区包括“茂陵博物馆”和“茂陵”两部分,均为收费景点,连票票价80元/人。茂陵博物馆西侧有一条小道直通“卫青墓”,墓前建有“卫青祠堂”一座。卫青墓位于茂陵博物馆西侧,为免费参观景点。卫青(?-前年),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汉武帝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曾对战匈奴七战七捷,为汉代北部疆域的开拓和稳定做出重大贡献。由于卫青功劳显著,去世后被安葬在汉武帝茂陵的东侧作为陪葬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清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站在卫青墓封土堆上可以俯瞰到位于茂陵博物馆东侧的霍去病墓,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同样是当时抗击匈奴进犯的名将。向西还可以眺望到那高耸的汉武帝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前年-前87年)的陵墓,是西汉五陵中规模最大的帝王陵,据说陵下地宫中曾经埋藏着无数的珍宝。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茂乡,故称茂陵。刘彻是西汉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诗人,在位54年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茂陵前立有三块石碑:一块是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一块是年陕西省文管委立的“茂陵汉武帝刘彻之墓”碑,还有一块是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写的“汉孝武帝茂陵”墓碑。 离开茂陵上县道X继续西行就进入了兴平市,在兴平市区西街村的一处院落里,矗立着一座古塔:清梵寺塔。院子大门紧闭,据邻居大妈说:上前敲三下门,或许就会有人开门。我们试了试,果然门被打开了,说明来意,开门的小师傅同意了我们参观古塔的请求。清梵寺塔俗称“兴平北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梵寺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年),宋代改称宝宁寺,寺内原有南北双塔,后寺毁,现仅存北塔。塔高38.6米,平面呈八角形,为七层八棱楼阁式砖塔,空心,据说塔顶也在战乱时被西藏喇嘛掠走。寺前立有两块文物保护碑:一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碑,另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 院墙边矗立着一座清乾隆年间所立的“重修宝宁寺开建万寿宫碑记”。 塔身一层有一贯通的塔门可进入塔内。塔内部原来可能有木质塔梯可以登顶,现在已不见踪迹,从塔内仰望塔顶,只剩空荡荡的八角形穹顶。寺院中的大殿:清梵寺,匾额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字。 离开兴平市,沿省道S向西骑行到达马嵬镇(现在称马嵬街道办事处),这里有座远近闻名的“马嵬驿”民俗文化村。马嵬驿民俗文化村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武官名,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民俗文化村建在原址范围内,民俗村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主要包括驿站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垂钓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八大功能区。年开园,免费景点。马嵬驿东大门。东门内的影壁墙。马嵬驿石刻碑。街头店铺。旅游线路图。 东晋马嵬将军雕像,雕像下方底座上刻《马嵬驿简介》:马嵬驿地处形胜、位居要隘,南临渭水、北依黄山,西接武功、东毗市城,为兴平古今四大名镇之一,长安西去第一驿站。初曰马尾坡,后因东晋马嵬将军在此剿匪安民,百姓崇敬,遂以其名改地名为马嵬坡。唐至德元年()因“安史之乱”唐玄宗西幸至马嵬驿,六军哗变,帝赐杨贵妃自缢,遂葬于此。年经王永鑫诸先生策划并苦心经营,于此修建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一座,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炉,萃民风民俗于一处,凸现关中古今人文优势及兴平地域文化特色,规模宏大,特色别具,已成为兴平一大景观而誉满方圆。 小镇街道。绣楼。手工艺坊。街道。美食街。马嵬驿宣传语“东有重泉古城,西有马嵬驿站”。广场。 参观完马嵬驿民俗村,顺南面的一条小路向西骑行就会途径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黄山宫。黄山宫是西汉早期的道教圣地,距今已有多年历史。黄山宫前的广场上矗立着道教始祖老子的雕像。 从黄山宫前的省道S继续西行就到达“唐杨贵妃墓”。杨贵妃墓前建有“杨贵妃墓博物馆”,参观门票45元/人。 杨贵妃墓是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之墓,距今已余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景区。相传冢上封土香气宜人,游女纷纷拾取,使得封土被大量带走,为保护墓葬,而砌成风格独特的青砖冢。墓园里有后代名人学士题诗石刻多块和杨贵妃白玉雕像一座。杨贵妃(-),名玉环,起初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玄宗看上后先把贵妃度为女道士,后入宫纳为己妃,深得玄宗宠幸。天宝十四年()胡将安禄山、史思明以诛杀杨贵妃族兄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叛,发动“安史之乱”,次年六月,潼关失陷,玄宗携贵妃西逃四川避难,行至马嵬坡前,禁军哗变,以罪咎杨门杀了杨国忠,并再三要求处死贵妃,玄宗只得赐贵妃自缢于马嵬佛堂,死时38岁。门楼介绍。 沿省道S继续一路向西骑行,到达武功镇。镇上有座“教稼圣地”,内有教稼台一座,教稼台为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之遗迹,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教稼台始建年代不详,曾多次维修,现为明清风格。早在四千多年前,后稷在此首创农耕,使人类走向文明,远在各国之先。它饮誉古今、蜚声中外,被列为关中四大明台之首,并列入全国名胜大辞典。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稷,名弃,帝喾之子,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早在多年前,有邰氏族就生息在武功县境内,弃就诞生在此。他在母亲的影响下,潜心钻研农耕技术,以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开创农耕文化之先河,被尧帝举为农师,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他功盖天地、名播华夏,人民尊称其为“后稷”,后是君主的意思,稷者五谷之长,帝王奉祀为谷神。教稼台是一个砖砌箕斗形平台,应对古时以农立国之国策;台四面各辟一门,寓意一年四季;有24根栏桩,隐含24节气;前后台阶分别有五阶六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由于武功镇以前骑车来过,很多景点都已参观过,所以看过教稼台就继续沿省道S西行来到隋炀帝陵参观。隋炀帝杨广(-)的陵据记载有两处:一处在江苏扬州刊江区雷塘,另一处位于陕西武功县武功镇张罗村西。究竟哪座是真哪座是假,目前还存在纷争。史记载公元年,隋炀帝在南巡中,被禁军将领司马德戡和宇文化缢死于扬州江都宫,后葬于雷塘。唐统一后,唐高祖李渊于公元年令李世民将炀帝坟从扬州迁至武功原上,使其能与其父隋文帝之陵遥遥相望。 隋炀帝墓前曾有清乾隆时期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碑铭的石碑一座,如今早已不知所踪。 继续西行就进入宝鸡市界。过杏林镇二十里铺,在省道S路边田地里还有一座“班固墓”。班固(公元32~92),扶风安陵人,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与西汉司马迁齐名,史称"班马";他撰著的《汉书》亦与司马迁的《史记》齐名。据记载,班固墓原先规模可观,周边有围墙,墓园内有石羊、华表、供案等。解放后因保护不善,如今只剩一点坟丘了,墓前矗立着一座“班固像”石碑和一座年立的“启动整修班固墓记碑”。 傍晚8点左右顺利到达扶风县城。我们在扶风县东面绛法高速路口处的“关中风情园”美食街上吃晚饭。关中风情园是一座大型仿明清建筑群,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晚上,在“关中风情园”附近的“西府古镇”景区内选择了一片适合的地方搭建帐篷露营。 第二天天刚亮就收起帐篷准备出发。感谢老天,昨晚一滴雨也没有下,今天看样子是个大晴天。出发前首先在“西府古镇”里参观一圈。西府古镇位于关中风情园西侧,也是一个集民俗饮食、汉唐文化、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汉唐体验式古镇。西府古镇里的财神大殿。 街道。玄武门。玄武门外是“西府古镇”的门头。 从西府古镇出来,再骑行到扶风县城的西面,这里也建有一座民俗小镇——“七星小镇”。七星小镇是建在七星河湿地公园里的一座民俗小镇,年开园。从七星广场上俯瞰下方的小镇,风光还是不错的。扶风县城以前也骑行来过两次,很多景观已参观过,这次第三次骑行来扶风,因时间关系就没有去更过地方游玩。 参观了七星小镇,沿省道S向南骑行,翻上一座高塬后,从扶风殡仪馆旁的一条小路沿一条很宽的渠道向西南方向骑行,在西大同塬上有一座“大明寺”,寺前伫立着一座金身禅师雕像。大明寺始建于隋炀帝大业五年(),距今已余载。当时隋炀帝为纪念其父隋文帝杨坚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于隋文帝陵寝——泰陵旁创建此寺,初名福荫寺。因由皇帝发心创建,寺宇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唐武宗灭佛时,寺宇佛像被毁,后多次重修,清末民初的战乱和文革将寺院毁灭殆尽。年中兴祖师净天老和尚在旧址上倡建寺院,年圆觉宝殿落成,寺院更名为大明寺,概取“放大光明”之意。寺院内左侧有“伽蓝殿”。右侧是“客堂”。正前方是“圆觉宝殿”。壮观的“圆觉宝殿”。 宝殿内供奉的佛祖和菩萨像。圆觉宝殿正对着的是寺门处的“天王殿”。“圆觉宝殿”左侧还建有“鼓楼”,右侧建有“钟楼”。整个寺院气势恢宏,寺内僧人也不少。 从大明寺出来,沿渭北南环线一路向东骑行,途经杨凌区后再沿县道X过武功县、兴平市,从兴平市上省道S继续向东骑行,骑行到纺织四路和纺织三路之间的咸兴大道旁,这里建有一座赵梦桃纪念馆。继续前行,路旁还有一座赵梦桃纪念碑,正面碑文为“梦桃精神代代相传”,后方碑文为“梦桃精神: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 赵梦桃雕像,下方基座上有人物介绍:赵梦桃(.11.25-.6.23)河南洛阳人,年进入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年任第四生产小组(年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第一任工会组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会议。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同年9月当选中共“八大”代表。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同年9月出访苏联。曾四十二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红旗手和先进工作者,先后九次出席省和全国英模会议。年因病去世,时年28岁。年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由于当天的天气有些炎热,中午大家在公路旁的公园树荫下小憩一会儿。 稍事休息,继续前行,很快就进入到咸阳市界。过咸阳市后上渭河河堤路,一路向东到泾渭镇,最后经高陵区返回阎良。 小长假两天骑游的路线图如上。本次骑行,不但驮着帐篷负重骑行里程超过公里,同时也度环游了沿途多处景点,还体验了户外露营的生活,可谓收获满满。 (完) 骑行时间:年06月16-17日 骑行路线:阎良—泾阳寿平民宿小镇—汉平帝康陵—卫青墓—汉武帝茂陵—兴平清樊寺塔—马嵬驿—黄山宫—杨贵妃墓—武功镇教稼台—隋炀帝陵—班固墓—扶风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七星小镇—大明寺—杨凌区—武功县—兴平市—赵梦桃纪念馆—咸阳市—河堤路—泾渭镇—高陵区—阎良 骑行距离:全程公里 骑行路况:柏油路+水泥路,以县道、村道为主,有个别翻塬路段,骑行+露营 骑行难度:★☆☆☆☆☆☆☆☆☆ 骑行者无疆无疆出品,必是精品! 赞赏 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