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氏脑针治疗疑难病理论基础 http://www.kouqinq.com/yjgmy/4291.html ▲年春节笔者采访屈军强先生(右) 作者简介:周向东:年出生在“辅助京师,以行风化”的扶风县法门镇建和村,中共党员,自小性喜笔墨,工作之余爱写作,抒写胸意,笔名取香冬,书房取名“紫光阁”,有向东迎紫气的氤氲气息。年7月大学毕业在扶风文化馆从事文学创作,年9月先后又在扶风政府办、扶风政务大厅、扶风招商局、扶风县发改局、扶风县工信局工作,扶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从事“信访天下第一难事”,每天面对众老乡亲诉说,经历颇多,见闻不少,情不自禁用笔记下这些感悟,化做灵魂的记忆,在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作品30万字。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就是军人有一颗奉献的心,散发着优美的磁场和魅力,走到哪里,就照亮哪里,温暖哪里,正能量、正气正心、正言正行,屈军强,你就是最美丽的风景! ——作者题记 (一)“扶风是我家” 扶风大地,沃野千里,政通仁和,英雄辈出。 扶风是个兵员大县。扶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周文化的发祥地,青铜器的故乡。“扶风”得名“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是京畿之地。 年农历8月初六午时,一声清脆的啼哭,屈军强“呱呱”坠地,当时屈军强的午井公社老家,属于贫农家庭,一个小院子,三孔窑洞,天井后院三颗白扬树笔直挺拔,窑洞上方的金灿灿菊花清香四溢,给人希望。屈军强的爷爷笑拈着花白的胡子,给宝贝孙子起名“鳖强”,寓意福祉乐寿,美意延年。 午井地处扶风东南角,屈军强的村子九道梁,八面坡,弯弯转转,种田靠天,如遇旱灾,只能怨天怨地吃国家返销粮。记得有一次,屈军强不到2元的学费也只能靠大队审批,学校减免。 屈军强就生活在这个贫穷而富有诗意的环境中,但他从故乡的环境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古往今来,扶风的文化艺术更是好戏接踵:社火游演,十分壮观;劳动歌谣,悦耳动听;皮影说唱,轰动乡里;一个瓦当,就可讲一段故事;一副匾额,就会有一段传说;老人过寿、结婚生子、逢年过节,吃长寿面,贴红对联,写大福字,鸣放鞭炮,敲锣打鼓;品中堂书法,赏窗户剪纸,那民情风俗,那色彩音响,那多样文化才称悠远深邃。周文化历史璀璨,在扶风县出土的青铜器丰富多彩,特别是镌刻或铸于古代钟鼎礼器上的古文字――钟鼎文,有文彩,有意境,十分精美,成为金文书法之最,被后人接踵临摹。正如林正义诗云:“西周文化看周原,百件青铜成大观。尊爵觥壶皆瑰宝,金文美奂法书源。”“有情知望乡”。扶风,风调雨顺,人勤地丰。桃花点山红,槐香满村庄。庄稼人喜种麦子,乐栽玉米,兼种豆类,谷子黄色金灿灿,高粱红面情朴朴,夏日田地流金,秋季丰收溢彩。这里人质朴厚诚,形象好似兵马俑,讲话就像唱秦腔,与人闲聊,高喉咙大嗓门,满脸通红似吵架一般,一个个都是倔性子,牛脾气。 家乡美给屈军强留下了长久的思恋,这种爱融入他的血脉中,他在一首诗中这样为故乡唱赞歌:“常有五谷叠画跃,又闻金秋现娇娆。满目沃野彩抹就,恰似新娘喜出轿。高楼幢幢别故道,秦韵声声迷父老。鸟唱夕阳记忆闪,故乡仙境添新歌”。 家乡有句俗语:“树有根,水有源,房檐水不离沿窝窝”。屈军强的父亲是个文化人,他从陕西凤翔师范毕业后在学校任教,为了家庭弃教回乡务农。父亲常给屈军强讲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马援是扶风老乡,少年时就有大志,常对人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马援“堆米为山”就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后来屡见不鲜用来进行战争区域地形模拟的军事沙盘就是由此而来。从此,军事地图从2D平面进入了3D化的时代,这都是马援的功劳。马援说过一句豪言壮语:“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犹如惊雷,响彻云霄,震撼人心,激励后人!如今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秀美的漓江由北向南穿城而过。江边有一座灵秀的小山—伏波山,一座孤峰雄峙在漓江边,一半插入江中。伏波山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有关。伏波将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伏波的意思就是降伏波涛。历朝历代中曾有多人被授予伏波将军,马援在其中最为著名。马援南征时曾经过这里,唐朝时山上还建有伏波将军马援的祠堂,所以得此山名。马援受到后世景仰,马革裹尸、老当益壮的典故世代流传。 马援的故事激荡着屈军强幼小的心灵,屈军强从小就种下了“当兵去”的种子,南海风云起,马援定风波。屈军强曾经给父亲写过这样一首诗,表达内心的敬意和感激:“知书达理淡一生,言传身教扬家风。一笑坦荡走坎坷,四季原野忙勤耕。修渠平地乐善事,最重邻里起和声。终年奔波心无怨,双肩挑月尽所能。”屈军强的母亲田凤霞,一个实在又手巧的人,她和父亲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母亲剪窗花、做虎帽、拉鞋垫、搞刺绣、织布纺线都是她的拿手戏。屈军强认为他遗传了父母的“美术”基因,他也给母亲写过这样的赞诗:“日夜纺车音绕家,风雨耕耘全靠妈。教子灯下不言苦,绣鞋剪纸巧手画。诚言嘉行慈善家,厚德仁义乡里夸。雅素槐花馨香传,平凡白宣写伟大。” 生活里,人们总要翻山越岭,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屈军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父母的期冀和希望,不泯然于众,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了…… (二)“我要当兵去” 年秋月,酷爱看军事电影的屈军强,读了作家李心田小说《闪闪的红星》后,被军人的崇高与英武所震撼,自己更名为“军强”,为他助威壮精神,让他扬眉吐气,这也宣示一种心念:“军强军强,就要参军强军”。 年十月的一天,已经在午井公社当了一年文化宣传干事的屈军强给公社李志远书记说:“我想当兵去”,李志远认为屈军强是个人才,让屈军强在文化站当半工半农的干部,待遇工分加补贴,家人也鼓励其好好干,不要辜负领导的期望。可屈军强一个心眼要参军,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下功夫学习文化工作的新知识新方法。 湊巧的是那年部队来扶风县征兵,屈军强五官端正,视力、身高、体重都过关。儿时的军强就喜欢军人英姿飒爽的气质,当那些军人出现在电影的镜头里,军强总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天天盼望自己长大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为祖国为家乡的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年11月25日这一天,屈军强如愿穿上了绿军装,自豪地成为一名军人!带着理想,带着好奇,扛着一小纸箱写作、书画书籍,乘着列车,屈军强去了新疆,开始了军营生活。远方的胡杨林,掩映楼兰国度,行囊的一卷书,总将张骞来诉。当他离开家乡亲人的那一刻,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到部队后,打电话告诉家里一切安好,部队里的伙伴都喜欢他的真诚,特别的照顾他。开始就去锻炼一些俯卧撑、沙袋、单杠等扎实的基本功夫。后来无论刮风下雨都在泥泞的土坑里爬滚,所有的苦累屈军强从不告诉担心他的父母。最艰难的就是野外军营生活的训练,竟然吃些鸟蛋、蚯蚓还有一些野菜来充饥。新兵训练一段时间后,屈军强担任乌鲁木齐陆军学校电影队放映员,一年放映近场,乐此不倦。在乌鲁木齐军区工作时,主办了《战胜报·电影电视专版》。年5月调至兰州军区政治部文化工作后,与乔宇峰站长创办了《西线影视报》,办报26年,他既当记者,又当编辑,精心组稿,累计出版期,发行万份。1年12月28日,兰州军区成立了军区影视技术训练队,被任命为队长。年7月,在陆军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6年2月16曰,担任军区文化工作社副站长。7年11月,进京进行影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论文答辨,取得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参军三十年来,屈军强就像一头骆驼,载满期许,扎根传奇的西域,从士兵一直干到西部战区陆军文化工作和网络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大校军衔领导干部。他又像仙人掌,默默坚守,在寂寥处长出骄傲的绿色:是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甘肃电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篆刻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军影视专业高职评委,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评委。他曾担任过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国际影片评委。他被数家艺术院校聘为客座教授。他数次举办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组织书法与国学、书画下基层等活动,曾为王震、陈荒煤、王蒙、古月、斯琴高娃等60多位国家领导人和艺术家们治印书寿,榜书"福""寿"被数家艺术单位收获或刊石。出版有《屈军强书法艺术》、《节日诗贺》、《屈军强印迹》、《走西北》、《时光馈赠》、《影视风铃》、《吉祥印语》、《军强说艺术》等艺术专著22本,在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诗词、评论、散文、摄影、书法篆刻、文学等余篇(幅方)。18篇书画和影视论文荣获全国全军一等奖,举办书画、艺术讲座场次,为军地培养书画等艺术人才人。他因工作成绩突出,艺术创作卓著,曾8次荣立三等功。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书法导报》等数家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其创作成果,又被全国全军评为″先进文化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唐大诗人李白曾写过《扶风豪士歌》,其中有句很名的诗句:“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写出了扶风人的豪爽与仗义,表达了一种感恩的期冀。屈军强很喜欢这句诗句,起名号为“扶风豪士”,并精心治印一方,勉励自己扶摇直上,做一名豪放大气之士。军强诸多斋号、雅号当中,最精彩确当、最传其神韵的就是“扶风豪士”。军强生长在扶风,成熟在军营,在自己的人生历练与艺术实践中,用热血和汗水给“扶风豪士”的“意气”注入了新时代精神与新的文化人格气韵,因而,他的为人与作品,总能给人以意气风发、豪情万丈的强烈的精神感召,这就是文化人格魅力的感人至深。参加过一次军强同志的艺术成果展示盛会的人,都会感动不已、感慨万千、感触幽深。是什么力量使军强愈奋愈强,接连不断地将一朵又一朵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之花奉献给大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他身上的文化、心中的文化,源自他身心合一的文化人格魅力。 (三)赤子艺术家的告白 时间可以染白头发,皱纹可以爬满额头,却揉碎不了屈军强眼眸里对扶风故乡最深的情。 屈军强从小受家乡历史文化的影响,周礼文化让他尚德好礼,和谦处世。佛教文化让他存心养性,乐善好施。青铜文化让他寻古问美,雅好金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他从军前就参加了扶风县新闻骨干、文学创作和下基层宣传采访队,汪润林、赵麦岐、吕松柏、韩星海、闰土诸多师友的教诲和鼓励使他进步很快,年还被县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三幅书法作品参加了文化馆春节书画展览,这些都为他后来走上艺术创作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特别感恩,坚守诚信、善良、勤苦、谦逊、感恩的人生信念,一路走来,有艰辛,有执着,更多的是快乐与收获…… 作为一名军人,恪守初心,不忘初心,屈军强心中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和使命。他从一个士兵晋级到大校,不忘初心,奉献苦干,为强军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军离家三十年来,每当春华开、莲蓬长、中秋月圆、除夕守岁的时候,念亲怀乡之情更浓郁更悠长。业余时间,屈军强刻印、写字、写书,把对家乡和亲人的爱表达出来,把对人民子弟兵和祖国母亲的爱表达出来,他的作品接近底气,精气神充足,充满了正能量,光明正大,鼓舞士气,激发热情。 “翠竹洒脱展风姿,挺拨刚柔守德品。碧玉妆成节操正,破石山惊出禀性。”屈军强以竹作诗明志。退役以后,多次回到扶风老家,年6月回母校午井初中开展“感恩母校书法艺术活动”,为师生赠书赠印,举办艺术讲座;年10月,在扶风县举办了“翰墨沙场印象扶风”主题展览,展出作品百余幅,省市县有关领导出席并讲话,为有关单位赠送作品38幅;年夏天,在法门高中举办了书法艺术教育活动。年1月5日,扶风县“畅谈扶风文艺品赏茶韵墨香”喜迎乙亥新春传统文化座谈会召开,主办方特邀屈军强讲座。我是写散文的,不会写诗,那天受其感染,给屈军强老师写了一首诗歌《你是新时代文化人》,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 你是新时代文化人, 你有自己的艺术视角和个性, 你爱扶风家乡, 你像一只鸟儿在晨曦中唱一曲心窝的歌 你是新时代的文化人, 你有自己的担当和使命, 你爱扶风家乡和伟大祖国, 你为人民唱一曲赞歌 你是新时代的文化人, 一杯清茶待人生, 一卷画轴留春色, 你是最阳光最健康最快乐最有价值人! ——写于年6月25日扶风 往期经典回顾 ◆ 过往,父亲的故事 ◆ 绛帐镇罗家村“快乐舞蹈队”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 扶风渭河水生态公园将成为夏季夜晚纳凉休闲好去处! ◆ 扶风县“耕墨轩”举行乔迁新址暨揭牌仪式 ◆ 村民建议“扶风渭河水生态公园广场”安装照明设施 ◆ 古水村 ◆ 扶风县政府联手爱心企业“千食餐饮”助力脱贫攻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