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6/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点上面“毛氏总群"加入毛氏家族!

中华毛姓本姓姬。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共封国71个,其中周本姓姬姓封国40个,武王8弟叔郑(也称伯郑、伯明、伯耳冉)助武王灭商,功劳卓著,位列公爵之首,主管宫廷内务,被封于叫“毛”的地方,遂以封地为氏。这个史书有载,无用赘述。

对于毛国的封地在什么地方,历史上却有多种说法。目前,史学界公认毛国封地在今岐山扶风一带,因为在那里出土了“毛公鼎”,还有“姬姓封地在渭、泾、洛水之间”,“毛姓起源地在渭水流域”,后子孙避难于河南荥阳的记载。除此而外,还有别的记载:一说封于今河南宜阳县东北一带;一说“毛氏郡望在河西”;一说毛氏始居地“西距黑水东距河”(也就是黑水以东,黄河以西,此说近于河西之意)。今天,毛敏毅、薛俊武、毛天哲、毛友春等几位老师,经过多年多方考察,又提出一个说法:毛国的封地在今陕西周至县竹峪一带。

那么这个说法有什么根据呢?怎么把一个股弘之臣封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下面我想综合一下各位老师的意见,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竹峪是西周的隆兴之地

早周时期,竹峪和周边的哑柏、翠峰、青化地区,是周原的一部分。古公亶父率族人从豳地迁徙到“岐山之阳,渭水之将”的周原地区,人们从史书上就认为周原只有渭河以北,岐山以南这块地方,其实后来发展到了渭河以南的大片丘陵地带,所以周原分为北原与南原,今竹峪及其周边地区就属于南原。而且这里是周人实行翦商大业的策源地。其证据很多很多。

一是地上遗址:

1、周先王诸盩宗庙遗址:在今竹峪乡西盂村东约米处,民称殿子疙瘩,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西峪遗址”。《诗经》有“古公亶父,掏复掏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的记述。据有关方面考证,诸盩宗庙历史上多有毁兴,秦、汉、唐时代有过大规模修葺。现在这里古宫殿遗址迹象十分明显,文化层层层叠加,厚度达1.5米。这也是盩至县县名的起由。

2、泥峪石门遗址:《周至县志》记载:周至很早就有“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的传说。现泥峪石门遗址尚在。是在山石上开凿的一个通道,打通进出南山的道路。南原一带还有“周亶王,占龙脉,这里将出三石(音担)六斗菜子颗的官”的传说。

3、姬亶庙遗址:在今竹峪乡姬亶庙村北50米处的高地之上,该村至今仍有姬姓后裔祖祖辈辈在这里居住。站在庙台向北远眺,南原、北原遥相呼应。

4、文王庙遗址:文王后裔,为了缅怀祖先在这里的丰功伟绩,在诸盩庙、姬亶庙西侧姬家沟村北约米、姬家嘴建有文王庙。文王庙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5、南宫适陵墓遗址:南宫适陵墓在今周至县青化乡南二庙村北约米处,陵墓封土高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宫适一生,作为微邑伯长,周初任军马大元帅,助武王灭商(周原甲骨有记载),南北征战,东剿西杀,功勋卓著,但始终没有离开他的微邑封国,竹峪南原这块领地,死葬南原脚下的二阶台地。

二是地下的文物:周至出土的西周时期文物有:

《子又父鬲》西周中期后段铸器。有铭文12字“子又父作尊鬲,子子孙孙宝用”。

《□簋》;西周中期后段铸器,有铭文39字“□簋黄祖益公、文公、武伯皇考龚(恭)伯作彝、口簋万年无疆,灵冬(终)灵令(命)其子子孙孙宝用享于宗室”。注:西周黄族后裔作器。

《邓孟壶》;西周晚期铸器,有铭文14字,“邓孟作监晏(宴)尊壶子子孙孙宝用”。

《作宝簋》;西周早期后段铸器,有铭文3字“作宝簋”。

《太师簋》西周中期后段铸器,有铭文6字。“太师孟姜鉢簋”。西周初期成王年幼,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姜太公为太师。此器为姜太公后裔铸器。

《饕餮纹爵》西周铸器。

《王作姜氏簋》西周晚期铸器,有铭文5字“王作姜氏簋”。注:姜氏,周懿王正妻。此器乃周懿王为姜氏铸器。

《王作仲姜鼎》西周晚期铸器,年出土眉县上青化油坊堡村南。有铭文5字,“王作仲姜鼎”注:仲姜,周懿王后妃,此器是懿王为仲姜作器。

《窃曲纹鼎》西周铸器,有铭文4字,“窃曲纹鼎”(窃曲纹是西周青铜器的一种纹型)。

《父辛鼎》西周早期铸器,年出土于眉县青化风池村,有铭文“父辛”两字。父辛,西周文王大将南宫适后裔,此人为周王朝命官,穆王時人。

《此母觯》西周早期后段铸器,有铭文“此、母”二字,“此”底外,“母底”内,觯(音至)古代的一种器皿。

《父丁爵》西周早期后段铸器,有铭文3字,吊父丁的一件作器。

《敔簋簋》西周恭王時作器,有铭文43字。大意为唯十又一日即生霸,乙亥王在康宫召敔,王赐敔,孤裘衣,敔感恩周王,铸器以表留念。此器是周至出土青铜器中文字最多的一件。

《亚父丁簋》西周后段作器,有铭文“亚父丁3字”。亚父丁是西周王室后裔,为纪念父丁作器。

三是遗留的地名:

地名是历史的脚步声。周至哑柏以南有以周文王誉名的昌公原。周至竹峪有周人先祖诸盩、古公姬亶、季厉、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在这里活动曾居住的姬家沟。周至有西周两土六师驻地头屯、二屯、三屯、四屯、天屯、六屯遗址。周至有文武二王时期在这里屯兵养马、练兵留下的村名:官村、肖村(哨)、马营、欢乐、嘉会堡、青化、文王八卦台、擂鼓台、中军岭等地名及历史传说。

古公从岐周北原向南原移民,至今南原一带的许多村落名称而与北原村落名称有不少相似或者相同。

四是历史传说:

哑柏地名的来历。文王在昌公原下勘址移民还留有美妙的传说。相传文王踏勘地形时雪地黄昏,前面隐现一人,连喊几声无有应答,近前一看“哦,原来是个哑柏!”哑柏其名便从此鹊起(据《周至县志》)。

另有一个于清光绪22年(年)出土山东黄县莱阴的重器《旅鼎》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旅鼎》西周成王時的铸器,鼎内有铭文33字:“隹公大?(唯太保)來伐反尸(夷)年,才(在)十又一月庚申,公才(在)盩(師),公易(錫)旅貝十朋。旅用乍(作)父丁(尊)彝。(來)”。经考古学家唐兰释文为:唯公太保来伐反夷年,公锡旅十串贝,旅用做作父尊。注释: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周公姬旦摄政,由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为三监,扶佐成王。三监疑周公谋权,便联合纣王子武庚发动叛变。周公得到了姜子牙、召公等人的支持,于盩师发兵一举消灭了反叛之敌,巩固了西周政权。周政权安定后,在反夷年庚申这天,召公在盩师这个地方的军营赐给旅十串贝,旅感恩召公,用召公赐给的十串贝铸《旅鼎》答谢恩命,因作是器。考古学家唐兰认定《旅鼎》铭文中的“盩师”就是“盩厔”,今周至县。所以竹峪对于西周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周武王将八弟毛叔郑封在竹峪这个重要的地方再合理不过。

二、竹峪是南郑的首建之地

薛俊武先生是西安西周文化研究会特聘顾问和研究专家。他的《周文化与姬家沟》是他多年研究盩厔历史的精品汇编,是周至县史学界20多年来探索盩厔成因的代表作。在该书的《姬家沟漫絮》一文中,他记述了看到渐江金华毛天哲先生撰著的《毛氏源流考》和《毛父叔郑世家》两文,其文中结论竟和自己不谋而合,令他兴奋不已。

现摘抄薛俊武先生如下文字:

毛公班之后,毛国实际分成两支。毛伯迁是毛公班长子,居北郑(郑邑邰城之北)。毛龚伯为毛公班的次子,居南郑盩厔(现名周至,在郑邑邰城之南),南郑国的地盘即盩厔。

也就是毛龚伯之子,懿公毛叔郑的三世孙,自他以后另立姓氏为郑,属地在盩厔(现名周至),也就是西周的南郑之地。

而周王室小宗冉季载(毛叔郑)族中确有郑(奠)氏这一支派在盩厔(今周至)有封地。而盩厔是周王室祀父辈先王诸盩的宗庙所在。

幽王十一年,郑桓公战死于邰城,醴泉之地为犬戎占领,郑国难民南逃(汉中)建立(汉中)南郑。

周平王四年,郑武公建立新郑。

冉季载长子毛,初封于盩厔,为盩伯毛,见“召(盩)伯毛鬲”铭文,盩被误读为召。次子芮被封于芮地,称芮伯。盩厔位于南周原,是周人故土。也是周先祖葬地、宗庙所在。《诗传》:“盩为古公父名。”盩即“诸盩”,是周大王古公的父亲,故这里立有“盩先王宗庙”,也是周人自称的南奠(郑)所在。(李注:上文是毛天哲先生文中之句)

郑(今简化为郑),是“奠”的衍生字,是后来为奠增“邑”作地方名用字的。“奠”是什么意思?“奠”是个古文字,骨文作“”,是将“王”树立起来的意思;金文作“”是将“酉”(华胥氏精神的物化,后为酒的指称)置于兀几之上,或高高举起;小篆作“”,是将“酋”(部落伯长,在这里是指包括华胥氏在内的先王)置于几上或双手高举。从字理讲,我想读者是不难理解的。后来受封专司祭奠盩先王的毛叔郑后裔,被西戎人赶跑了,赶到今陕南汉中。“南奠”的意义消失,纯粹用为地名,故给奠增“邑”(右“耳”的原字),并赋音为“郑(郑)”。

毛天哲先生在这里提出了“盩厔位于南周原,是周人故土,也是周先祖葬地、宗庙所在”的肯切之述,我是认同的。南(奠)郑、北(奠)郑的概念,和我过去阐述的南塬、北塬,南宫、北宫,南宫適、北(毕)宫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又和我过去阐述的“盩先王宗室,是(古公亶父)祭祀父辈先王诸盩的所在”也有惊人的一致性。更使人惊喜的是,这一立论如果成立,早周、西周以古公亶父和文王姬昌祖孙龙盘虎踞姬家沟的这块熟土,竟然是毛氏郑人、郑族以及南郑、新郑、郑国乃至现在郑州的根基之地。

薛俊武先生对盩厔县名来源考证,象穿越了一条余年的历史隧道,终于在早周、西周初这一时段,从盩先王宗室,找到了盩厔县名的源头。同时在盩先王宗室处——西峪遗址,见到了两位古人,一位是周文王四友之一,周武王时大将、创建保护盩先王宗室王家卫队——盩师的师首长——南宫適。那时,南宫適的封国——微国,就在盩厔眉县泥峪河两岸之地,微国国都不在盩厔境内,而在眉县境内。另一位是周文王第八子懿公叔郑,被封于盩先王宗室及南部南脉塬一带为毛国,是其采邑。毛叔郑除身在朝中担任司空,又从事盩先王宗室国家祭祀大典重任。为位列三公重臣。南宫適和毛叔郑两位国家股肱重臣,均在盩先王宗室——盩厔镇守履职,足见盩厔在西周王朝的重要地位。

三、竹峪是毛姓的起源之地

毛国封地南依秦岭北至渭水、东临黑水、西与眉县相接,以竹峪南脉原西沟为中心。

1、毛国辖区内有两处地名与毛国、毛姓有关,今兰梅原村北有一处地名叫毛家水曲,村西有毛家西沟。

2、西沟村西有毛家老坟占地20余亩,老坟地内有两个大冢相连,大冢直径10米、高5米。老坟内空地只用于祭祀活动。其他毛姓族人死后无资格在此陪葬。传说,毛家老坟为毛姓始祖坟。年合作化老坟被平整为耕地(现为遗址)。

3、南西沟村有毛家祠堂一座三间,始建于明代,清朝、民国有重修,今保护完好。祠堂院内原有碑石两通,文革时期破四旧被毁。祠堂内供奉先祖老容一副,清末时被四川一毛姓分支以腊月30日守先人为由,夜深人静,趁当地族裔不在祠堂,连夜将先祖老容捲回四川供奉,从此西沟毛姓失去了先人轴子。

4、周至竹峪、青化有毛姓村庄八个,现有毛姓后裔0余人,有毛家老坟,有毛氏祠堂。

5、有人到浙江做生意,发现义乌有一村村碑记载,此村毛姓人家来自周至西兰乡。

综上所述,毛姓起源周至说有充足的理由和根据,所以应当是成立的。如果说有争执应该是和岐山扶风之争,河南的宜阳、荥阳,应该是周平王东迁以后为毛姓子孙的新封地。而留在这里的毛姓才是本源,所以全国各地的毛姓应该是从渭水流域走出去的。如今天下毛氏及毛氏姓郑的族人,到竹峪这个地方寻根拜祖,自然是不会进错庙门烧错香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