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吴树臣《龙井亭碑记》 《易》曰:坎为水,以巽木入坎而上出其水,则为井。井者,养也。君子以劳徕其民,劝勉相助,皆取井养之义,以法井之用施,与先王教民耕凿、田里树畜之功用相同。 井之为义大矣哉,西宁狼山猺水之区也,建治虽有百余年,但兵燹之后,民困未苏。自大梁张使君以润物之甘泉为济时之霖雨,政治所施,出斯民于沸汤而膏泽汪濊者,美不胜书。即以构亭言之,亦可以见其一班矣。 龙井在县治西北郭外五里半山,藏于精舍庭中,其广仅尺许,深止五寸。其味甘以冽,湛然一泓,清空澄澈,旁溢不盈,频取不竭。使君构亭蔽覆于其上,凡汲泉烹茗者,凭栏临眺,对岚翠之苍茫,听瀑泉之奔泻,钟磐、梵音与樵歌鸟语相和答。山籁云涛,掩映左右,恍若置身霄汉,动天际真人之想。而近山耕凿居民,任携瓢荷担相望于道,往取而不禁。无不交颂使君济人利物,有裨于井养之义不浅。余闻而乐之,适为亭既成,遂书诸贞珉以纪之。铭曰: 玉枕山泉,泷西江水。不如龙井,既甘且美。洁澈庭中,渟泓沙底。翠叠云根,花生石髓。异瀑,布之长悬;得虚,亭之高峙。人云,逸兴漱流;我谓,灵源如醴。 康熙二十五年岁次丙寅仲冬月长至日,四川成都府知汉州事、前广东肇庆府四会县知县、松陵吴树臣撰。 解释《周易》的书说:坎卦是水象,用巽卦的木象(如木桶、桔槔等)进入坎卦的水象取水,就像是水井了。井是养人的。君子慰问、劝勉前来的人,鼓励他们互相帮助,都是取法水井养人的意义,效法水井的作用和施予,与古代帝王教导百姓在田里耕种,在居住区凿井,栽种畜牧的功用是相同的。 水井体现的意义很大,西宁是狼人瑶人聚居的地方,建县虽然已经多年, 但经历了顺治年间的动乱,百姓的困苦没有得到缓解。自从河南大梁的张溶知县以润物细无声的甘泉和匡救时弊的甘雨作为治理手段,把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并给予全面和深入的滋润,美政不可胜数。就以修建龙井亭这件事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一斑来看到他的整个施政情况了。龙井在县城西北面的城外的半山腰,距离县城5里,隐藏在寺院前面的地坪中,井只有1尺多大,深只有5寸,井水的味道又甘甜又清凉,一池井水清澈见底,水满了,可以从旁边的溢水口溢水,不会满出来,无论多少人来取水,也都不会干涸。张溶知县在井上修建了一个亭子,所有前来汲取泉水烹茶的人,靠着亭子的栏杆居高临下眺望,面对苍茫的草木上飘荡的山岚,听着瀑布泉水奔流飞泻的声响,寺院里的钟声、磐声、作法事时的歌咏赞颂之声、樵夫的歌声与鸟儿的啼叫声互相应和。在山间的声音中涌起的云涛,在左右两边时隐时现,令人仿佛置身在天空中,让人想象自己成为了天上的仙人。在附近耕田生活的百姓,无拘无束地、在山路上一个接一个地带着水瓢挑着担子来取水,不会被禁止,他们都互相称颂张溶知县救助别人,对世事有益,深深地体现了水井养人的意义。 我听到之后很高兴。刚好亭子建成,于是写了这篇石刻碑铭。铭文为: 玉枕山的汩汩清泉,西宁县的小河大江,水都不如龙井,甘甜美如酒浆。地坪上的小井,水是如此清澈;井底铺着沙子,井水深深一汪。层层树木苍翠如叠直到白云深处,石缝中涌出的泉滴滋润花朵芬芳。瀑布特别,像白布悬挂高处;插入云天,龙井亭高耸万丈。有人说,用这井水漱口,是最有逸兴的;我却说,这美好的井水,真比得上醴酿。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年,年)十一月冬至日,四川成都府汉州知州、前广东肇庆府四会县知县、松陵吴树臣撰写。 02题龙井亭 屈大均 泷西一龙井,涓滴是真泉。 有本云根里,无声瀑布边。 寒而带冰食,暖待扫花眠。 清绝使君爱,为亭向紫烟。 又 方寸一泓碧,秋光映欲空。 月生明镜底,天在素华中。 石作银床好,浆怜玉井同。 使君频汲取,啸咏隐之风。 03题龙井亭 张溶 龙井开何代?香林一古泉。 池依飞瀑内,泓湛落花边。 茗熟连云茹,诗成枕石眠。 构亭尘世外,面面绕苍烟。 又 一尺盈盈水,看来眼界空。 疏星临镜底,明月印潭中。 珍谢珠池异,甘分玉醴同。 抚心思不易,凭吊昔人风。 04题龙井亭 林之牧 万峰涵地脉,一勺蕴灵泉。 净自祗林接,寒从石髓边。 但须烹茗待,同向枕流眠。 不有词人到,凭谁啸碧烟。 又 片月依然朗,澄潭本自空。 恍疑飞瀑汇,高湛太虚中。 疏勒灵虽异,陵源境颇同。 使君来酌饮,争比建康风。 05题龙井亭 屈修 仙令清如水,留连爱此泉。 得天唯一勺,泽物已无边。 时有彤云出,常来白鹿眠。 自宜车马客,题咏遍秋烟。 又 石气通江海,泉源吸太空。 泻来白云下,喷出玉龙中。 芳冽不可比,虚明谁与同。 遥知作亭意,饮水尚遗风。 06题龙井亭 黄承瓒 群峰拥幽壑,尺地吐灵泉。 渺渺寒云下,冷冷祗树边。 澄凝征性定,风月带花眠。 有本知难竭,寻源拂紫烟。 又 地表渊停胜,寒光映太空。 支流千折下,源汇一池中。 爽酌吴公似,高寻杜老同。 使君亭构后,百里沐清风。 07题龙井亭 刘锡龄 山半凝青翠,方池出乳泉。 澄源依净界,德水湛林边。 自可披云对,偏宜藉草眠。 松风亭子韵,钟磐引岚烟。 又 清浅渊停处,方圆鉴碧空。 味分灵液外,光湛素波中。 蟹眼腾珠迥,狮林定水同。 使君来憩此,两袖挹清风。 08题龙井亭 沈凤 天然开胜迹,不绝蕴真泉。 清澈冰壶里,光涵玉镜边。 千林喧鸟韵,一勺想龙眠。 欢酌随仙令,清芬拂曙烟。 又 不知绀宇静,但觉碧山空。 籁响层岚外,云凝一气中。 尽宜临眺迥,端爱赏心同。 三复兹亭咏,堪追大雅风。 (1)屈大均: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和《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2)张溶:张溶,字嵋月,号娄涿。河南祥符人,康熙五年(年)举人,康熙六年(年)进士。康熙二十二年任西宁县知县。 (3)林之牧:字木文,号松亭,浙江嘉兴人,流寓岭南,著书揽胜。 (4)屈修:字修古,号鹅潭。广东番禺(有史料作新会)人。活动于明末清初,能诗,工书画。《岭南画征录》评其画“山水苍莽有致”,今人新编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收录有其诗作。 (5)黄承瓒:顺德人,捐贡,康熙二十一年(年)任西宁县教谕。 (6)刘锡龄:字眉公,韶州仁化人,岁贡,康熙二十二年(年)任西宁县训导。 (7)沈凤,字丹山,本县西坝人,壬子科举人,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 文字来源 泷西山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