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2/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薛立兴

近年来,宝鸡市扶风县救助管理站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切实做到“六必须,六不得”,竭诚用“四心”尽职尽责,以寻亲“三法宝”创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新模式,取得了上级组织肯定,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效果。两年多来,扶风县救助管理站共接待流浪乞讨、精神病人、流浪未成年人等人(次),救助人/天次(新统计口径),其中外省市救助人员人次,女性人次,未成年人4人次,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人次,医疗机构治疗救助40人次,在站临时救助人次,护送返乡人次,福利机构安置4人,发放棉衣、棉裤56套(件)、棉被61床,方便面79箱,矿泉水65箱。

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上级文件精神融入救助管理工作之中,作为救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各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氛围中,该县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作为一次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上级文件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紧密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精心部署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同时,坚持教育救助管理站全体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想,传承发扬救助管理站多年的优良传统,把学习宣传救助管理先进典型人物、优秀共产党员许帅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争优创优,追赶超越,为露宿街头的生活无着落人员及时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切实发挥救助工作“寒冬送温暖”“炎夏送清凉”的兜底保障作用。

落实“六必须、六不得”要求,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作为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基础。扶风县救助管理站,切实按照国家民政部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六必须、六不得”要求,即必须加强安全检查,不得携带危险品入站;必须及时开展寻亲工作,不得对受助人员不闻不问、一托了之;必须规范托养业务,不得违规开展站外托养;必须实施分类分区救助,不得出现混合管理现象;必须加强救助记录和档案保管工作,不得出现资料缺失现象;必须健全消防安全制度,不得发生消防安全责任事故。两年多来,该县救助站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市文件精神,深入广泛开展“寒冬送温暖”“炎夏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将此作为当年救助工作重点,打破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制定行之有效的专项救助方案,坚持24小时值班及节假日值班接待制度,特别注重做好极端天气、重点时段、重点区域救助工作。在节假日、风雨、寒冷、暑夏等极端天气,切实加大巡查救助工作力度和密度。充分发挥救助车辆快速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助工作。在冬夏极端天气,该站及时组建工作巡查组,由救助站一名工作人员带队,坚持每周两至三天时间上街巡查,并建立县镇村社区网格化巡查机制,重点对县城区、法门文化景区、绛帐工业园区及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废弃宅院、窑洞、建筑工地周边、自助取款机房等流浪人员易活动、寄宿区域进行巡查。在救助车上常态化备有棉衣棉被、矿泉水、方便食品及降温防暑药品,绝不让一个流浪乞讨人同流落街头,忍冻挨饿、受热中暑。

增强宣传力度,强化寻亲服务,是拓展救助渠道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首先,扶风县救助管理站充分利用每年6月19日全国救助机构宣传日,广泛开展以“在站寻家,让爱回家”、“传递温暖,关爱救助”、“推进阳光救助,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在该县新店救助站内广泛开展救助机构开放宣传日活动。每年连续邀请诚关街道百合、祥云社区、县新华书店、县地税局、县公路管理段、县妇幼保健院等多家单位爱心志愿者近百人走进县救助站参观指导工作。两年多来,我站印发《扶风县救助管理站致广大群众的一封信》《扶风县救助管理站职责简介》《关爱流浪未成年人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