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以“辅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宝鸡市的东大门。全县辖8镇,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扶风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佛教名刹法门寺的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教圣地”的美誉,是中外闻名的周原文化宝库、万众朝拜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县有4A级景区1家(法门寺文化景区)、3A级景区1家(野河山生态景区)、三星级宾馆一座(关中风情园),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关中风情园)、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法门镇)、陕西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法门镇美阳村)。法门寺文化景区5A级景区创建已通过省局初验,正在上报国家旅游局。旅游产业已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为理念倾力打造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称号——法门寺文化景区顺利建成并对外开放,扶风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随之得到空前提升。 法门寺文化景区 法门寺位于县城北法门镇,相传始建于东汉,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寺内有13层8棱宝塔1座,高48米,年倒塌,年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已有年历史的“地下宝库”,内有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和大批珍贵文物。这一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多方重视,不仅修复原塔,并扩建成法门寺博物馆。法门寺已成为陕西西线旅游龙头和世界闻名的佛教圣地。 扶风城隍庙 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县城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年)正德十三年(年)重修。后屡有增建修葺。庙院坐落于三级夯土台上总占地平方米。自南而北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木牌坊、八卦亭、献殿、正殿、寝殿、藏经楼及两侧厢房、配殿、钟鼓楼等,高低错落分布有序。庙内现存南北朝、隋、宋、金、元、明、清及民国年间碑碣、造像碑、经幢、石造像数十通。现设县博物馆。 关中风情园 关中风情园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是我省目前最大的明清建筑群,把关中的民房建筑、风味小吃、手工加工作坊和农家风情集于一体,内设手工挂面坊、土梁榨油坊、豆腐坊、农家醋坊、各类小吃加工坊、织布坊、民间工艺品展坊、名贵花卉、名优蔬菜、10多种优质名果果园等,真实地展示了关中地区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劳动生活场景,收存并保护了大量的石器文物,如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拴马桩、石羊、上马石、石槽等,既保留了民族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让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能够亲自感受体验到关中民风、民情的淳朴厚道,您可以亲自参与体验“稼穑”、“采桑”、“纺织”等原始劳作活动,品尝关中风情园开发的近百种西府地方名吃,使您在品尝关中饮食文化的同时,尽情欣赏关中民俗文化的永久魅力。 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 野河山旅游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宝鸡扶风县,距西安公里,宝鸡公里,法门寺10多公里。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唐杨贵妃的出生地,贵妃叔父唐宰相杨国忠之父杨殉埋葬之地,是一个比较独特的黄土风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山古融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不仅自然景色迷人,而且人文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内有建于隋唐时的法门寺下院九眼凤泉寺和法门寺众僧圆寂塔院,日渐与法门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位于凤泉寺北一公里处兴于唐代的放生湖,近年来生态环境改善,蓄水增多,渐聚成湖,吸引着寺院众僧及八方信士慕名来此放生。西周文化遗址封神台、乳峰山、烽火台、三霄(云霄、碧霄、琼霄)姐妹修炼成仙的道场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等遍布其中。作为杨贵妃的出生地,其内与杨贵妃有关的贵妃梁、贵妃瀑、神仙洞、奇石山、杨珣墓等更是演绎着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野河山满山遍野槐花树,这个季节去,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槐花香气阵阵扑来,让人心醉。 马援墓 马援墓距陕西省扶风县城约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圆锥形夯土堆,高约10米,直径约10米,这便是东汉初年的将领马援墓茔。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汉伏波将军墓”碑石一通。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东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新莽末为新城大尹(汉中太守),后归附割据陇西的隗嚣,不久跟从刘秀,参加讨伐隗嚣的征战。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任伏波将军,受封新息侯。 大明寺 相传,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与太陵旁边创建了此寺。由於福荫寺的创建有皇帝支持,所以当时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安史之乱”后佛热逐渐衰弱,福荫寺和其他佛教道场一样,也随之香火日少,武宗灭佛,福荫寺也在劫难逃,殿宇佛像全部被毁。明洪武、清乾隆和道光年间,福荫寺曾三次重修和补修,再次兴盛,较以前规模更大,僧人更多,计有土地一百八十馀亩,极一时之盛,清末民初,战乱四起,盗匪泛滥,福荫寺多处殿宇被毁,仅存三间大殿、六间厢房和钟鼓二楼,有数僧看门而已。年後,寺院尚有僧人住持,有土地二十馀亩,殿堂、佛像、钟、鼓齐备,但不幸毁於“文革”。年由净天法师倡导,在原福荫寺旧址上恢复重建,年7月大雄宝殿落成,改寺名为“大明寺”,取大放光明之意,成为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道场,位于扶风下段家镇西部,段家镇与午井镇交界之处。 扶风苹果 扶风县是国家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苹果种植面积10万多亩,年产量20万吨,年均果业收入2.5亿多元,年收入十几万元的果农比比皆是。为壮大苹果产业,该县按照“做优、做强、做精”的思路,狠抓“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化建设,高标准完成大改形亩,建成示范园亩,配套养猪头,建成沼气池余口。在南阳等6个镇,建设了6个万亩绿色苹果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以及ISO-质量体系、欧盟URGP基地认证,使扶风苹果进入欧盟、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市场。同时,该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果库处,存储量达1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果库最为集中的县区。 扶风鹿羔馍 鹿羔馍是扶风县的名优特产小吃食品,其产地仅限于县城东关东四堡村一带几个村庄,除此以外,县境内再无其它能做的地方。鹿羔馍做工精细,制作复杂,但好吃好看,外型美观,入口香甜酥脆,吃时越嚼越多,吃后余香在口,而最大的特点是耐于存放,能存放二个多月不霉不坏,仍可食用。 鹿羔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相传当年武则天来法门寺拜佛,路经扶风县城时,看到有卖鹿羔馍的,当时不叫鹿羔馍,叫“柱丁石馍”,因为这馍的外型很象鼓形的柱丁石,中间还有一个凹坑,武则天吃了这馍,觉得很好吃,她见到卖馍的旁边还有一个刻图章的,就顺手捡了个鹿羔的图案,印在馍的凹坑里,并给这馍取名“鹿羔馍”。从此,鹿羔馍就代代相传,一直传承。 扶风臊子面 扶风臊子面与岐山臊子面的区别主要三点:一是臊子制作工艺不同。相同点:都是先炒后炖。不同点:岐山臊子是用辣子面上色,待臊子炖之前,加入辣子面,因而臊子是红中带黑;扶风臊子,待臊子炖之前,是用酱色、老抽或糖酱上色,因而臊子是黄中带黑。二是汤颜色不同、汤味不同。由于岐山臊子面,臊子用辣子面上色,因而,汤呈红颜色,味显辣;由于扶风臊子面,用酱色或老抽或糖酱上色,因而汤呈黄颜色,味显酸。三是“漂花”不一样。相同点: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都是一样的,做法也一致;不同点,主要在青上,岐山以韭菜花、蒜苗花为主,扶风以葱花为主。 宝鸡旅游功能介绍: 为游客提供宝鸡旅游服务信息,为企业打造旅游宣传平台,为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