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晓科,扶风城关万杨张家底人,不管这只孤燕飞往雪山戈壁,还是飘落天漄海角。思根念土,永远昂首眺望家乡扶风那片生我养我的热土,情深意切一如既往的思念,勤劳,善良,朴实的家乡亲人。 扶风民俗 锅盔扣娃 文/张晓科 在我们扶风这片广茂富绕的土地上,不管是上至八旬的老人,还是下到几岁的顽童,个个喜欢吃那实在、殷强、酥中飘香的半拃厚的锅盔馍。 扶风锅盔馍,做工却也百般讲究,万般细致。首先把发酵过的上等面团,放在案板之上,用木杠经过密密实实,反反复复排压、醒过之后,那面自会从里到外白中泛亮,光中带柔,筋而殷实。然后再给表面洒上一层茴香,放入铁锅中文火慢烤,细火精贝,经过个把小时完全熟透后方可起锅。 做好的锅盔,酥中飘香,黄脆味美,层层芳香无比。整个锅盔优如一口偌大的锅盖,因此就有"锅盔象锅盖”的俗语。 西府祖辈对于刚刚出生的子孙后代,家中添丁加口,天降吉祥,定要用独特的习俗来迎接,美美祝贺一番。 小娃出生第三日,娘家人必须赶天亮之前,把个完整的锅盔馍带到女儿家们前,隔门送进锅盔扣住小娃,祈福娃们从此衣食无忧、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小娃满月,娘家人定要提上碎花黄布老虎,带上小娃的虎头风衣,虎鞋、虎枕、虎帽,以及整套新衣新裤满满的一大包袱。再背上用白面蒸好的虎联礼馍,家中姑嫂叔伯一个不落,大人小娃声势浩荡,风风光光前去庆贺一番。家中更是宴请八方四邻,热热闹闹给娃大做满月。 我的小外甥女是九零年农历八月十六零晨出生的,那阵恰巧农村秋收大忙时节,地里的玉米基本收完。家家户户,把掰下的玉米棒连夜运回,如小山般的棒子堆得整院都是。 晚上匆匆吃罢饭,每家把个明晃晃的灯泡往窗户外一挂,一家大人小娃,人人动手,个个上阵,剥叶的剥叶,提玉米的提玉米,站在木梯上面,往玉米架上挂的挂,搭的搭,各家忙到深夜方才息灯就寝。 记得那天八月十六,早上姐夫骑着自行车一路风尘来到家中,报了碎姐母子平安,又匆匆赶了回去。爹和娘知道小外孙平安出生,一颗悬在半空,整天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踏踏实实落在肚中。 娘高兴得眉宇间露出阵阵喜悦,忙放下手中的活路,催促爹赶快去七八里之外的益店镇,置买一个大锅盔回来。 爹换好衣服临出门时,娘又再三叮嘱着爹:“要买一个厚实边圆、顺溜、齐全的大锅盔,顺便再买一个大红包袱裹好,路上千万要把自行骑慢些,不要有半点磕磕碰碰。" 中午吃饭时分,爹从街上兴致归来,满脸荡着舒心的笑容。只见爹稳稳当当的把自行车停放在院中,坐架上斜挂着一个用红布包袱包得的严严实实的大锅盔。倾刻之间,我闻到一股股浓郁的茴香醇香,裹绕着缕缕淡淡麦香一并迎面袭来,散落整个院中,满院瞬间香飘四溢。 爹小心翼翼用手解开包袱一角打得结结实实的结儿,用宽而厚实的左手托住锅盔中间,右手一并攥住包袱边上拉在一起的两个角,如捧珍宝似的万般谨慎,千般小心地递给站在身旁娘的双手中。娘轻轻接过锅盔,细细端详了一阵,满心欢喜称赞道,“今天这锅盔厚实,颜色鲜亮,边延圆溜,真是全按人心里面来了”。娘急忙捧着锅盔转身回到里屋中,把锅盔放到炕头边上大箱最为平实宽敞的盖子上面。 爹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给娘高兴的说道着。 “今天事情特别顺风顺水,早上早早来到益店,街上车少人稀。家家都忙着自家田地里的活路,平曰卖锅盔的好几家,一连数天都没来过街上摆过摊儿。凑巧得很,今天正好有一家刚到街上拉开摊子,自己就从那五六个锅盔中,精挑细选,拔了个梢,挑了个尖,选了一个最好的带回家来。” 第二天夜里,我还在梦中甜甜地酣睡着,被娘轻声的唤了醒来,睁开疲惫不堪的双眼,看见早已梳洗完毕的娘整理着东西。 我恍然间醒悟过来;昨天下午娘曾经说过,早晨要和我一起,早早把锅盔送到碎姐家门上去。因爹早上要去地里种麦子,抽不出空闲。我瞅了一眼床头的闹钟,刚好五点偏过。 我慌忙穿好衣服,匆匆洗罢脸,挂好门拴扣子,随娘一块儿大步出了大门。 村中静悄悄的一片,一轮圆如银盘的皓月挂在天边,天高夜静,点点星辰依稀可见。细如柔纱的月光洒满整个小村,田间地头远出景物一切依晰可辨。 娘把包好的锅盔背在肩后,我们一路穿过东村和西队两个庄子,走上一条宽敞大道。 耳边只有匆匆的脚步声一起一落,大路两边空旷的田野一望无际。没拉走的玉米杆儿,一簇簇堆放在地头边上。 路边的小溪中流水潺潺悦耳动听,溪边传来秋蛙此起彼伏的"呱呱……呱"的宏亮歌唱声,偶尔飘出草丛之中蟋蟀阵阵窃窃私语之声,细细聆听,倒不让人觉得幽静寂寞。 大路两边的树枝上,寒鸦雀鸟栖息树梢,偶尔传来几声“唧唧……唧"鸣叫之声,让人觉得万分可亲。 绕过本村万杨中学,我们往北一路直上。 经过北堡队时,路边几棵高大的柿树枝繁果稠,泛着红色光茫的个个玲珑剔透的小柿子,在朦朦胧胧月光的印衬下,如宝石般让人百般喜爱。 走在路上,娘一直十分谨慎的把锅盔紧贴着背在自己肩上,我要轮换一下,娘总是担心我平日毛毛糙糙习惯了,生怕把那锅盔边沿弄折,让我碰都不碰一下。 我们大约又走了两三里路之后,进入碎姐家的村口,村中依旧万分寂静,静得让人不愿吸口大气,静得让人分辨不出东西南北。 我和娘终于在碎姐家大门口站定,娘顾不得歇息一下,又连忙伸手将门环敲了两下,里屋立刻传来家人匆忙的脚步声,听到抽取门关的“咣当"声,尔后紧闭着大门"吱呀"一声拉开一道弧缝出来。 相互间打了声招呼,娘把斜挎肩上的锅盔轻轻取下侧了过去,双手柔柔的送到大门里面,然后道了声别,我和娘又原路匆匆返回。 回来路上,我如释重负,此时的娘心中也宽慰坦然了许多。 走在路上,我一次次凭空想象着小外甥女的俊貌;哪嫩嫩的小脸如红果般漂亮,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真是漂亮至极,她正一眼眼瞅着身上的锅盔,满脸露出迷惑不解的稚笑来。 回家路上,村村依旧鸦雀无声,夜空依旧万籁寂静。 唯有天边那轮明月,还是那般痴痴的陪伴着我们一起急急赶回,把个宽敞大道道照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回到家中刚坐静,窗外传来早起的公鸡们一声声的打鸣声,娘开始忙着准备早晨的饭菜。我囫囵脱掉鞋袜衣服,又倒在炕上迷迷糊糊大睡过去。 现如今细细回想,慢慢斟酌,仿佛昨日之事,如隔一秋般短暂。 或许我们西府人,就因出生后锅盔一扣,天定万象。 “大仁大量,善良厚道,与世无争,与人为善,与友无狭”。 “宁吃太多亏,不怨一声人。勤劳一生,朴实一世。" 一代代,一辈辈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自强自勉,繁荣昌盛。 虽未创出惊世骇俗的辉煌壮举,但“仁慈孝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心如止水,利万物而无争。”细悟其道,这或许是老祖先留给后人源远流长的生活道缘吧。 点这里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