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棠遗爱 成语。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原义指召公在甘棠树下决狱断案,使社会和谐,留下恩泽,人们颂扬召公的恩德。 召公姓姬名奭,周武王的弟弟,因他的采邑在召(今扶风县召公镇),故称召公。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后,据《史记》记载,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其诗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公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翻译成现代话: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伤,召公曾用它做房。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砍劈,召公曾在此休息。棠荫茂盛树萌长,千万别动手,召公曾在此逗留。 扶风县召公镇召公初中旧名甘棠公馆,今校园留有甘棠树一棵,据说是召公亲手所植,三千载生生息息,至今郁郁葱葱。当年召公初中修建教学大楼,为了保护召公所植甘棠树,大楼后移十米。 (二)刖人守门 鼎名。全称“西周刖人守门方鼎”。年12月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窑藏出土,陕西省周原博物馆馆藏文物。(刖,音月) 鼎为方体,双附耳,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各有一个立体卷尾龙,口沿下装饰云雷纹衬底的窃曲纹。下层为盛炭火的炉膛,底部四兽足。炉膛正面铸能开闭的两扇门,右门外浮雕刖足者(被砍左足)持一插关,与史书记载刖者守门相符。左门有虎头关口。两侧铸方孔窗户,炉底镂有5个小方孔,可以从左、右背后、下4个方向出烟。背面是镂空窃曲纹,可以通风助燃。炉内可烧木炭,使鼎内的食物保持温度,是一种温食之器。四个鼎足为四兽足,下部四角饰立体隼鸟。 刖刑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就是把脚砍掉。此鼎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实物资料,反映出西周时就已经开始对受刑的罪犯,给予他们生活的出路。 (三)铁胆御史 典故。王纶,明代官吏。字汝言,陕西扶风人。明武宗时,任定远县令,恰逢当朝权贵权珰奉使在定远县辱官吏、笞邮卒。王纶乃直入权珰驻所,解下自己的袍带击打权珰。后为山西道御史出巡四川,揭露并弹劾督臣洪钟、高会置盗匪作乱于不顾而“日事宴饮”的丑行。后掌管十二团营。逆党宦官刘瑾因怀恨忠臣许进,命王伦查处,王伦反而“力为昭雪”,遂为刘瑾迫害。刘篡权事败,王纶因此事“声震中外”,时人称为“铁胆御史”。 王伦告老还乡,明武宗御批寓所,在扶风县城北门外修建了王伦住舍。明嘉靖年间,关中遭遇大饥荒,扶风受灾最重,饿殍遍野。官府赈灾不及,王伦便在县城北门设粥棚,煮豆粥赈济灾民,救活无数贫苦农民,赐福一方百姓,被传为美谈。王伦去世后,葬于扶风县城北庵村。被老百姓尊为扶风城隍爷,老百姓希望王伦希望虽死犹生,仍像生前一样,声张正义,护国保邦、扬善惩恶、救苦救难、为民赐福。 (四)宋女告状 戏剧。明朝时,刘媒婆见傅朋给孙玉姣手镯,就向孙玉姣要来绣鞋,答应代为撮合。媒婆之子刘彪拿了鞋去讹诈傅朋,地保刘公道加以劝解。刘彪又夜至孙家庄,误将玉姣舅父母杀死,将一个人头投入刘公道家内。刘公道惧罪,打死长工宋兴灭口,郿坞县令赵廉将傅朋屈打成招。宋兴之父宋国士控告,也被押入狱。 宋女巧姣趁大太监刘瑾伺候皇太后到扶风县法门寺降香时,前往上告。刘瑾以惊动凤驾为由,要杀宋巧娇,恰遇皇太后降香,告诉刘瑾,今天是敬佛向善的日子,杀不得人。刘瑾便责令赵廉复查,真相大白。刘瑾复审后,斩刘彪、刘公道,并奉太后旨,以孙、宋二姣赐婚傅朋。今法门寺大雄宝殿前还留有宋巧娇告状跪过的告状石一方。 (五)闯京救兄 典故。东汉明帝时,扶风人班表去世,留下《史记后传》,班固在扶风老家守孝,动笔续写父亲的《史记后传》,终成《汉书》初稿。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有小人向汉明帝举报,说班固私修国史,其心可诛,其行可杀。因为班彪的《史记后传》已经被汉光武帝定为国史,不经朝廷允许,不能修改;有谁擅自修改,便是恶意篡改,严惩不贷,国法不容。汉明帝一纸圣旨,直达京兆尹,很快班固就被抓了起来,关进京兆(长安)大狱,同时,作为罪证,家里的书籍书稿,全部被官府抄走。 班固之弟时年29岁的班超闻讯,舍命策马洛阳,斗胆闯京救兄,面呈汉明帝,详述班固修撰《汉书》的原委,汉明帝差人带来《汉书》手稿,详细御览,认为班固所著《汉书》,有别于前辈司马迁文风的直锐,有别于其父班彪文风的委婉,真乃好史笔也!这样的人才,朝廷不用实属可惜,应该给他更充足优厚的条件,让他专心著史,以使汉室功德流芳千年。于是,汉明帝立即命人将班固释放,招入京城,聘班固到校书部,担任兰台令史一职。 (六)冯勋告盐 案例。冯勋(-)字世臣,扶风县豆会冯家村人。祖父冯云路曾任延安府台,其父冯东祥清光绪年间举人,曾任汉中府台。本人淡泊仕途,拒官不坐,终身事农,为人仗义执言,深受百姓敬重。 时在清朝末年,中国受列强欺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特别是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割地又赔款,清政府将赔款全部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各级官员借机又搜刮民财,使得穷苦百姓更加饥寒交迫。据《扶风县志》载:扶风知县陈官绍,勾结盐商,抬高扶风盐价,到了盐贵如金的地步。光绪二十三年(),冯勋和史典书(扶风县白龙史家人)不畏强权,上书官府,请求减免重赋,降低盐价,具状上省城巡抚衙门打官司,历时两年,终于打赢这场盐官司,使得扶风盐价降到老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价位。 ↓↓↓发布扶风生活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冯高明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