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8-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撰文

小园香径长

来源

关天茶舍

先来说说他俩的家庭。

说到汉朝人,尤其是东汉人,尤其是那些有头有脸、被正式载入史册的人物,我们都要对他们的家庭,或者说家族,瞟上一眼。这是东汉社会最显著而重要的特征之一。皇甫嵩的父亲曾任雁门太守,但在正史中没有留下单独的个人传记,有专门传记的是皇甫嵩的叔父皇甫规,著名的“凉州三明”之一。所谓“凉州三明”,是指东汉后期三位著名的凉州边将:皇甫规、张奂和段颎。通过皇甫规的传记,我们知道皇甫嵩的祖父曾任扶风督尉,曾祖父曾任度辽将军。很显然,这是一个标准的军人世家,或者说,将帅之家。从他们担任过的职务看,这还是一个具有相当稳定性的二千石之家,在当时社会明确属于中上层。

董卓的情况跟皇甫嵩基本相似,也是属于军人家庭,——但地位相差悬殊。范晔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都没有直接提到董卓的家庭,——这本身就是一个说明,——只是通过裴松之注和李贤注,后人才得以知道一点董卓的家庭背景情况:

《英雄记》曰:卓父君雅,由微官为颍川纶氏尉。有三子:长子擢,字孟高,早卒;次即卓;卓弟旻,字叔颖。(《三国志董卓传》)[7]

纶氏是颍川郡的一个县,县尉大致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这跟皇甫氏家族的累世二千石相差甚大,何况还是从微官升上来的。由此可以推断,董卓的家庭,从社会地位来说,偏于中下层。《三国志》和《后汉书》写董卓传记,都写到他早年“尝游羌中,归耕于野”,可见连父亲的微官和县尉都没有继承。这跟皇甫嵩的“初举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连辟,并不到。”(《皇甫嵩列传》),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成长环境了。

也许正是因为身处中下层,董君雅先生给自己三个儿子的取名,无一不以“高”为用意,流露出非要脱颖而出、出人头地、高高在上的心迹,后来董卓算是实现了他父亲的这一强烈心愿。

在《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董卓传记中,有一个字眼需要给予特别







































白癜风治疗普查
皮肤病白癜风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