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扶风县围绕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工作,按照高标准建设,大项目带动,充分挖掘县域自然文化资源,积极提升景区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以法门寺为核心的扶风旅游再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扶风县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优秀文化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现如今,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扶风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高标准谋划注入发展新活力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和佛教名刹法门寺的所在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和“佛骨圣地”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独具韵味的民风民俗,可谓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品位高雅、产业特色鲜明。 扶风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发展、抓创建就是抓民生的理念,把创建旅游示范县作为提升扶风形象、壮大综合实力、增加居民收入的一项系统工程,全县动员、强力推进。在三年创建过程中,扶风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人文扶风建设方案》,把旅游业放在全县发展大局谋划推进。聘请旅游专家和高端人才,精心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一圈、二心、四区、六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千万游客、百亿产值的战略目标,引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编制了《扶风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法门镇总体规划》《法门寺文化景区规划》、宝塔美阳特色民俗旅游村开发等规划,引领景区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正如扶风县县长陈爱民介绍:“扶风在做靓本土,特色旅游方面,加快了推进七星河国家湿地、扶风文化旅游产业园、周原北大国际考古基地、大唐西府书苑、法门西市、盛唐文化旅游街等项目的建设进度,积极发展扶杨、光泰、神亿通等现代农业观光园,支持6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县已建成5A景区1个、3A景点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星级饭店1家、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个,游客人数逐年攀升,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断彰显。 新思维引领多措并举提品质 扶风之美,美在历史与现实相互交错,美在生态与文化珠联璧合,美在发展与保护相得益彰。 在创建的过程中,扶风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前瞻性发展、文化融合的理念,使景区的品质和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绿色GDP”使扶风旅游环境更美,县上先后开展了国家园林县城创建、省级生态县创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关中大地园林化县区,大力实施城区、台塬坡面、交通道路、水系、城镇、旅游景区绿化和经济林、生态公益林、生态家园建设等“九大工程”,累计植树万株,造林4.6万亩。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7平方米。通过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渭河专项治理、“美丽扶风”创建和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县城区、旅游景区、镇区普遍建立了完善的卫生制度,境内环境整洁、景色优美。 旅游是“眼球经济”,必须“先声夺人”。扶风一方面利用节庆、展会、电视网络等传统手段开展宣传,筹划拍摄由著名作家莫言担纲总编剧的电影《法门寺》,并召开了研讨会,以期尽早搬上银屏。另一方面注重“软宣传”,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均开通了公共专业从事白癜风诊疗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