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壮美扶风

文/毕林飞

  没到过祖国的三山五岳,却知道世界上的名山胜水大抵一样风流峻拔。不同的只是地域性的人类文明故事有别罢了。就扶风一个小小县城,其之壮美,也可道上它“一千零一夜”。

  扶风之美,大略有三。一是自然,二是心灵,三是文明。

  就自然而言,乃山水之美、川塬之美。

  山,载入县志者凡17座。其以石为主者8座,皆归乔山所有。其以土为主者9座,皆囊中部塬区。

  山石者首推野河山(古称乔山、美山,俗称北山),属千山东沿余脉,列国家3A级风景旅游区。位居地理之北,东接桥山,南并秦岭。其山水秀丽、绿荫壮阔引人赞叹。野河山南脉凸兀马泉山(俗称东观山)、明月山(俗称中观山)、龙泉山(俗称西观山)三大主峰,分别供奉着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姑。明月山是其核心,野河山庄座落景中。

  土崖者应数飞凤山,位于旧城东门外南侧、湋河南岸,是由河水冲涮黄土坍塌而形成的悬崖高峰,并无山石,但其秀美可餐,古建曾有天和寺(又称天宝寺)、班马祠、远爱亭。相传有凤凰而落其上,且旭日、晚霞皆可照耀,故列旧八景之首曰“飞凤拱秀”。

  水,载入县志者凡14条。其在山者8条,皆北部山区。其在川原者6条,皆由原至川。最名者渭河也,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扶风,乃黄河最大支流,概南北二山夹击并西部高地流水汇集东涌而成,年代久矣。再名者湋河(古称沮水)也,源自凤翔县老爷岭雍水,经岐山县东北湋谷,入扶风县经飞凤山东去,出马超岭而入武功县漆水河,南流注入渭河。三名者七星河(又名畤沟河)也,源于乔山南麓西观山之龙泉寺,南注入湋河。

  扶风县因这山这水有了这灵气,孕育出了无数川塬之美。

  川,平原也。自西周开国之初,则有周原之谓。周原者:广七十公里,袤四十公里。《诗经》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自古来物产丰富,五谷丰登。小麦、玉米、油菜、红薯等为主产,苹果、桃子、李子、核桃、柿子之类为副产,各种树木、蔬菜、花卉、苗林、草木、瓜藤之类比比皆是。自古誉关中粮仓。

  塬,台阶地也。县之南脚绛帐镇跨塬吞渭。塬边引渭渠顺势东伸,塬下渭河两岸滩地平整,塬中林木绿化成带,塬上谓关中八百里秦川之周原大台阶也。

  扶风县因这川这塬才有了这富庶,养育出了无数风流人物。

  就心灵而言,乃人气之美、品德之美。

  人气者,有上古帝王炎帝、黄帝、姜嫄、后稷之农耕文明,有西周名臣周毕召毛(摄政大臣周公姬亶、顾命大臣毕公姬高、大臣召公姬奭、大臣毛公姬叔郑)之礼乐文化,有东汉名将班马耿窦(定远侯班超、伏波将军马援、建威大将军耿弇、波水将军窦融)之武功文治,有前秦安南将军窦滔之缠绵故事、女诗人苏蕙之锦心诗帕,有宋代河南扶风人窦氏在江苏省宜兴市为官定居而兴建的扶风镇(年并入芳桥镇)、扶风街、扶风村、扶风桥,有近代国民军上将师长冯华堂(~)、抗日国民军少将司令毕梅轩(~)、中共烈士长征红军战士彭修(~.1.17)\扶风县委书记孙宪武(~)、抗战诗人侯唯动(.8.2~.8.26)、少将郭生昆(.2.14~)等等之英雄故事。扶风县解放以来的第十三任县委书记曹毓刚划时代开拓迁移县城,把自己定格在历史光辉的一页。

  品德者,有前秦女诗人苏蕙之忠贞,有大唐诗圣李白之豪赞,有盛唐美女杨贵妃故事的情赞,有北宋文豪苏东坡诗之盛赞,有江泽民主席观光法门寺的题赞,有三千年来文人墨客诗词之美赞,有现代诸多英雄人物用生命之歌的礼赞。英名入县志者:抗日战争3名,解放战争22人,抗美援朝24人,其他人。扶风人可谓“意气相倾山可移。”

  扶风县因这人气这品德才有了这深厚,诞生出了无数璀璨瑰宝。

  就文明而言,乃古建之美、新建之美。

  古建者:首推法门寺(原称阿育王寺),寺内有塔(原称阿育王塔),塔下有宫,谓之地宫,宫内安藏佛指舍利,谓世界九大奇迹,今供奉于新建合十舍利塔内。法门寺塔雄伟壮观,世人称:十二层子八棱子,九十六个窑门子。法门寺塔高大入云,古人云:扶风有个法门寺,把天磨得格吱吱。法门寺鼓一锤而声闻数里,扶风县鸡一鸣而人醒数万。旧八景之五曰“法门晓钟”,也属宝鸡市旧八景之四。次为旧县城东湋河南岸湋峰塔,与法门寺塔相隔二十公里南北对峙。再有大明寺、凤泉寺、观音寺等。还有旧县城城隍庙、周原博物馆、南宫适墓、原隋文帝陵、师旷墓、召公甘棠树、原毕公讲经台、原马援祠、马援墓、班固墓、窦融讲经台、窦滔墓、杨珣墓、杨珣碑、温家大院等。周武王阅兵伐纣古战场、汉代烽火台等遗迹历历在目,皆为游览观光之处。

  新建者:有扶眉战役纪念馆、倒虹双管、四面大佛、新区县城、西府古镇、关中风情园、合十舍利塔、新区东门牌楼、马援雕像、法门灵境园等,有法门民俗村、降帐工业园等,还有太川水库、信邑水库、七星河水库以及洼里陂塘等人工设施。宝鸡峡引渭渠过境导流,既能储水又能灌溉、既可观瞻倒虹双龙起舞又可呈现信邑飞瀑插河。

  论自然:以绿色为主。野河山槐树成林,每年五月份槐花飘香,槐花节人如潮涌。太白镇通村公路杉树林带成为新景。县城新区绿化已臻完美。山区、平原、川道、河畔、塬坡皆绿色世界。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是为修身养性之理想佳地。

  论心灵:以儒学为主。周公制礼作乐,毕公作《顾命》篇、《毕命》篇,姜太公代理封神榜,师旷奏乐弹琴。周礼成就了孔孟之道,影响了中国三千年文明历史。周公吐哺、伏波请缨、绛帐传薪等历史典故映射着扶风英才的忠诚贞心。扶风古今风流人物、莘莘学子无一不受儒学资才。

  论文明:一谓青铜器之乡。西周京畿在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一带,古周王朝留下的青铜器历代出土且名扬天下,其史墙盘、夫克鼎等铭文(称金文)填补了夏商周断代历史且已为书法界一大法宝。二谓芙蓉之国。扶风地处关中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占之地,四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险峻,能攻能守。秦吞六国,汉灭西楚,这里均是兵源、粮草之后盾。三谓佛教圣地。扶风县法门寺塔倒悬天空,佛指舍利陈列合十之塔,出土贵重文物展藏博物馆中。佛家理论思想薰陶着千余年无数信众。法门寺这一佛教圣地,引来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推动了经济发展。三以文艺为荣。四谓臊子面源地。自周文王起发源的臊子面在扶风广大农村流传了三千多年,仍是今天人们请客设宴的最佳面食。据说是为大家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和气一团。臊子面又称浇汤面,其吃法多种:以大肉为底汤的面叫臊子面,以蛟龙为底汤的面叫蛟汤面(传说),以辣子为底汤的面叫辣子面,没有臊子、没有辣子的面叫清汤面,又因其吃法是只吃面条不喝汤水且将汤水还原再用叫哈水面、涎水面,特点是:薄劲光、煎稀旺、酸辣香、不喝汤。五谓诗经之乡。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前~左右)的诗歌篇,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内容多与扶风人文有关。六谓豪士之家。盛唐诗圣李白歌行诗《扶风豪士歌》里豪赞的“扶风豪士”,据说就是在江苏省溧阳市任溧阳主簿扶风人窦嘉宾,他盛情接待了李白。七谓文化大县。扶风自古到今广泛流行社火、皮影戏、秦腔、庙会、马勺脸谱、广场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周《封神演义》故事源于乔山脚下,明代民女宋巧姣《法门寺告状》发生在这里,清末庶民《毕得录告草》皮影戏上演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当代扶风作家大块头小说众多,已影响了全国文化论坛。特别是近年来扶风青年张军科创作的裱装米剪纸长卷,贴付剪纸作品、配首乡土古诗,获吉尼斯世界记录。八谓美食之县。法门镇新建民俗旅游度假村,号称美食之村,以农家乐为题,主营扶风臊子面。全县各地皆有皮带面(一皮带宽)、锅盔馍(一拃厚)、煎饼馍、邱家鹿糕馍、冯家擀面皮、豆花泡馍、羊肉泡馍等都比较有名,众多美食和一些引进来的美食更是五花八门、各呈异彩。

  扶风县因这心灵这文明才有了这美誉,创造出了无数传世遗产。

  有天地造化,即有自然之美。有自然之美,便有心灵之美。有心灵之美,则有文明之美。自然、心灵、文明,乃扶风圣地之精华。

  自然美者,钟灵毓秀,天地之造化。心灵美者,礼乐教法,儒家之智化。文明美者,物质创新,智慧之悟化。风调雨顺的大自然,浸润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使这里的每一个扶风人都成为自然的生灵,放飞着扶风繁荣的梦想。

  人物、动物、植物、事物,天时、地利、风水、人和,演绎了一出美丽扶风的锦色书画。自然造化、人类造化、智慧造化,合凑出一部美丽扶风的黄金赞歌。

  看扶风过去:历史悠久、人文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故事延宕、山水奇秀、美丽无边。参观这里的人、特别是扶风人为之惊叹。

  看扶风新区:环境优美、社会安宁、物产丰富、生活富饶、高楼林立、街平道宽、绿茵锦绣、香气袭人,一个超前建设且具时代精神的小城镇巍然耸立,居住在这里的人、特别是扶风人为之骄傲。

  看扶风现状:党政齐心、政通人和、生活富裕、人心所向。铁道、高铁、公路、高速、环游七路穿境横过,法汤路纵插秦岭,政治、经济、文化、电力、水利、教育、养殖、医疗、环保、福利、敬老等等优越生活难以言表。谈论这里的人、特别是扶风人为之喜悦。

  自然、心灵、文明三大法宝,滋润着扶风大地,造福了扶风人民。人与自然和谐,自然与人安舒,人类创造文明。扶风美丽,美丽扶风。

  (本文部分图片由扶风百姓网友雪原拍摄)

  .10.3(周四.晴.扶风);刊载.12.1第7期《扶风文艺》

毕林飞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白癜风医院最好
癜风医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