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生活 ——记扶风历史上一起惨绝人性的暗杀事件 文/安永成 民国二十八年阴历九月十八日(公历年10月30日),我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午井镇高望寺村窑庄,我出生那年是十二生肖的兔年。我的父亲讳名安映瑞时任扶风县杂税局局长,我的母亲是马家庄我外祖父的大女儿。我出生后,父亲、母亲给我起名“安永成”,祝愿我一生“平平安安,永远成功”,这是父亲、母亲留给我永远的纪念,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我一生,从未改变。父亲、母亲不仅给了我健康的躯体,通过起名也给我指出了一生永不言败,稳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幸福家庭,幸福生活 我出生的家庭,经过祖先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到了父辈已是家道殷实,有土地几十亩,骡马成群,并在扶风县、午井镇有多处药铺、染房、杂货铺、粮店等,同时家里有长工。据老一辈人讲,我的爷爷曾是一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中医大夫,祖辈的富裕是几代人继承中国优良传统——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结果。 我出生时,我父亲前妻崔氏所生的女儿——我同父异母的姐姐16岁,姐姐的生身母亲属眉县常兴镇庵家塬崔姓,早年因病去世。我父亲抚养的堂兄永才九岁,他的母亲为强家沟李姓,据说他的父亲、母亲早年去世,由我父亲负责抚养。 父亲四十岁中年得子,全家人十分高兴,我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欢乐,为父母亲带来了希望。我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无忧无虑,一家其乐融融,父亲在扶风县作官,母亲和姐姐在家抚养我,料理家务,堂兄永才哥在高望寺小学上学,在当时应属于小康型富裕、幸福的家庭。 父亲被害,梦想破灭 正当全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时,一件意外的大祸降落在我家,我的父亲被明官暗匪的兰刚遥暗害了。这个惨无人道的血案,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打碎了我的梦想,改变了我的童年生活。根据老一辈人断断续续的讲述,我的记忆中,父亲被害的前因后果逐渐清晰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父亲任扶风县杂税局局长,是当时扶风县西南地区 的官员,他一生清正廉洁,乐于助人,热心教育事业,曾是高望寺学校的创建者之一。时任午井镇镇长的是明官暗匪的蓝刚遥,他白天是镇长,晚上带领警备队专门从事烧杀抢掠等伤天害理的勾当。据年出版的“扶风县志”记载:旧社会,匪患危害严重的地方,一时路断人稀。由于大股匪首多得到当局官员的暗中庇护,受害者常泣诉无门,遂导致匪患更加猖獗、蔓延。更有甚者,当局镇公所、联保处的所谓治安人员有些亦晚间化装,持枪抢劫,以至图财害命。群众指骂说“真是名官暗匪,官匪勾结,警匪不分”,蓝刚遥和他的弟弟蓝启荣,一个为官,一个为匪,正是这种关系的真实写照。蓝启荣是年出版的“扶风县志”中记载的扶风县 的匪首之一(见扶风县志页)。 年左右,时任午井镇镇长的蓝刚遥,利用晚上夜幕降临之际,率领午井镇镇公所的治安人员,化装为土匪,入室抢劫了我们邻村豆村一个村民的家(至今我也不知究竟是哪一家)。据年出版的“扶风县志”记载:土匪入宅后将户主及其亲属缚绑于屋柱上,先用枪托、皮带、劈材毒打。户主难熬,献出部分钱物。匪众仍不满足,将户主悬吊屋梁,用蘸油燃火的扫帚烧其身,有的被烧得皮焦肉烂,半死不活;有的倾交贵重财物,亦难填匪欲而烧得血肉模糊,有奄奄一息毙命者;亦有举家与武装土匪抗斗而遭枪杀者。豆村村民的家遭到抢劫后,曾向我的父亲哭诉被蓝刚遥及其带领的午井镇镇公所的治安人员,化装为土匪入室抢劫的过程,希望我的父亲能主持正义,为他们申冤报仇。我们村西街、我称三爷的安应西,当时也是午井镇镇公所的治安人员,被挟迫参与了那天晚上的抢劫。他利用我父亲回家的机会,来到我家,详细向我的父亲讲述了那天晚上抢劫的过程,认为来自县北乡的蓝刚遥,太欺负我们南乡人,希望我的父亲能主持正义,向县当局揭发这种罪恶行径,为民申冤。我的父亲作为扶风县西南乡的官员,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为民作主的重任,向当局揭发了这一惨无人道的勾当,希望能惩罚这些官匪不分的败类。 图1 这是母亲留下 的一张照片,父亲被害,我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以泪洗面,度过了艰难的一生 我父亲这一为民作主的正义行动,引起了蓝刚遥及其同伙的嫉恨,策划要暗害我的父亲。他们事先侦察了我父亲回家的路线,蓝刚遥命令他的弟弟蓝启荣和爪牙林某,于年古历4月7日傍晚,埋伏在午井三人庄附近的一个土壕内。当我父亲和他的贴身警卫、我的姑夫张天昌,骑着大马经过时,他们用残忍的手段杀害了我的父亲。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使全家处于无限悲痛之中,年仅25岁的母亲失去了丈夫,18岁的姐姐和襁褓中的我失去了父亲,年轻的堂哥失去了 的靠山,全家失去了顶梁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应。 我长大后,姑夫张天昌曾多次为我讲述父亲被害的过程。那天傍晚,他和我父亲离家之后,从午井北坡下塬,走到午井三人庄附近,发现情况不妙,远处地里有人出现。匪徒们在暗处,已有准备,他和我父亲在明处,毫无准备,等发现匪徒时,想跑、想躲避已经来不及了。虽然父亲和姑夫也有枪,但事情太突然,匪徒的枪声已响,无法躲避,父亲已经中弹倒下,惨案就这样发生了。匪徒们实施罪恶行径后,立即逃散。晚年姑夫张天昌为没有保护好我父亲,终生悔恨不已,我们也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不是他的责任,这是匪首蓝刚遥一手策划的血案,是万恶的旧社会黑暗制度造成的悲剧。 图2 这是姐姐留下 的一张宝贵照片,父亲去世后,我姐弟失去了父爱,从此相依为命,度过了艰难的一生 当晚将父亲的尸体抬回家后,母亲、姐姐、堂兄和家族哭成一团,全村处于震惊之中,悲惨的情景,惨不忍睹。这一血案是当时震惊扶风、眉县、岐山已及关中西部的大案,人证、物证、傍证齐全,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匪首蓝刚遥和匪徒蓝启荣等却长期逍遥法外。 在我的记忆中,年幼的我是在痛苦和泪水中长大的。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在父亲的忌日、清明、十月一等祭奠亡灵的日子,或是受人欺负时,或是对前途忧愁时,总抱着我痛哭。他哭,我也哭,母子两以泪洗面,很少有人过问,只有孩童的围观。实在感到无助时,就抱着我,回马家庄舅舅家,这时只有舅舅家,我们母子俩才能得到安慰,才能得到温暖。舅舅家是我母子俩温暖的避风港。 漫长的申冤报仇路 为了给父亲申冤报仇,母亲怀抱着襁褓中的我,领着姐姐和堂兄永才哥,在几个舅舅和亲邻的陪同下,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申冤报仇路。我们走扶风,去宝鸡,下西安,但在黑暗的旧社会,官官相护,罪犯始终逍遥法外;旧社会,有钱能买鬼推磨,蓝刚遥用金钱买通了各级贪官污吏,今天刚将诉状递上去,蓝刚遥的金钱就到了贪官的手中,我家的冤案始终得不到解决。至今我仍记得母亲怀抱着我,在法庭上哭诉的悲惨情景。为了给父亲报仇,父亲的遗体,曾在家里的窑洞内镶埋了半年,半年后,经法医开棺验尸后,埋葬在东凹徐家庄附近的祖坟内。埋葬那天进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在坟地里,母亲、姐姐、堂兄、亲戚等哭成一团,记忆中的悲惨场景,我至今仍有印象,每当想起,我都会泪留满面。 年七月,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北的扶眉战役中,扶风县得到解放。在年1月到5月,人民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通过群众检举,组织审定,依法判决,罪大恶极的蓝刚遥、蓝启荣等罪犯才得到惩罚。在公审、枪毙罪犯的前夕,扶风县人民政府和法院,特地通知我去参加公审宣判大会。 枪毙罪犯的那天,我特别高兴,早上早早就吃完了早饭,在堂兄湖水哥的引领下,步行三十多里路,很早就到了扶风县城,先在扶风县人民政府门口,看了公审、公审蓝刚遥、蓝启荣等罪犯的布告,上面清楚地叙述了蓝刚遥、蓝启荣等罪犯暗害我父亲的经过。接着去扶风县北大操场,观看了扶风县人民政府和扶风县人民法院公审、宣判蓝刚遥、蓝启荣等罪犯的群众大会。会场群情激昂,人山人海,罪犯一个个五花大绑,由两个公安干警压解到会场。那天同时被公审、枪毙的反革命分子、土匪、恶霸共二十多个。法院院长一个个宣判,宣判完,验名正身, 这些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土匪、恶霸被压解刑场,只听一声声枪响,正义的子弹,结束了这帮匪徒的生命,我和堂兄湖水哥亲眼看见了杀害父亲的仇人躺在血泊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回到家中,兴奋地将这一过程告诉母亲时,母亲欣慰地笑了,流出了激动的眼泪。 至此历经整整十年,我父亲的冤案才彻底得到昭雪,我和母亲及姐姐对人民政府非常感谢,感谢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为我家和千千万万个在旧社会受欺压的百姓,伸张正义,报仇申冤。据说,在六十年代,扶风县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会时,蓝刚遥、蓝启荣等罪犯暗害我父亲的经过,还作为阶级教育的典型案例,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了详细展示。这是旧社会官匪勾结、官官相护、社会贪腐的典型,是对年轻一代进行新旧社会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 据年出版的“扶风县志”记载,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全县共审定反革命分子名,处决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反革命分子共74名。经过镇压反革命运动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从此社会安定,匪患绝迹,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政府清廉,风清气正,群众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 艰难困苦的童年生活 父亲去世后,家境日渐衰落,药铺、染房、杂货铺、粮店等相继关门,土地也让出了许多,只留了37亩地。那时,家里地多人少,没有壮劳动力,生活异常艰难,母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人劝她改嫁,改嫁可能有好日子过,但扔下我怎么办?姐姐和堂兄永才哥怎么办?不改嫁,今后的日子怎么过?那时我才两岁,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成人?我的母亲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母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我外祖父和几个舅舅的支持下,母亲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坚持,拒绝改嫁,尽力维持一个完整家庭,扶起这个即倾倒的大厦,她一个弱女子,下定决心,要把我抚养成人。这就是母爱,世界上最崇高的母爱。 姐姐出嫁后,为了帮助母亲照养我,她每年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娘家,母女情深,姐弟情深,母子四人,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艰难度日。马家庄的外祖母、陈家沟的姑姥姥(瓜婆)等,为了帮助母亲抚养我,也经常住在我家。那时二舅、三舅都在上学,我母子一家的大事、小事都由外祖父和大舅作主安排,舅舅家就是我母子的主心骨,舅舅家对我的成长费尽了心血。 父亲去世后留下37亩地,必须雇人耕种,才能维持家庭的衣食住行。据说,曾经有一个品行不端的长工,曾对我的母亲有不礼貌的行为,我母亲立即回马家庄,向几个舅舅诉说了情况。那时马家庄陈家家大业大,人多势重,我六舅陈景贤血气方刚,敢作敢为,听了非常气愤,立即带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将这位长工用绳子吊起来,暴打了一顿,并辞退了他,从此以后,谁也不敢再欺负我们了。后来大舅从马家庄、杨家庄等地,物色一些人品好,靠得住的务农能手,作我家的长工,帮助料理家务。我至今记得曾给我家作长工的人有马家庄的狗贤、虎牙、杨家庄的苟根劳父子、眉县常兴尧家庄的均彦、以及同一家族的天桥哥等。这些人大多与我家是亲戚关系,称我母亲为“姨”,我称他们为“哥”。在我家作长工,与其他家庭相比,生活好,待遇比较优厚,干活比较寛松,许多人都曾在我家作过多年长工。那时我母亲的原则是每年收成能维持家用就可以了,不求剩余,主要目的是将我抚养成人,没有其他要求。这些人在我家最困难的时期,帮助我们度过了难关,我至今对他们怀有感恩之情。 图3 这是年10月,在宝鸡外甥银锁家拍的一张“四世同堂”照片。银锁(图中左起第三人)、银扣(图中左起第二人)、忙扣(左起 人)分别是姐姐的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我(图中带眼镜者)算 代,外甥银锁、银扣、忙扣等属第二代,外孙女娟娟、小丽等属第三代,外孙女娟娟的孩子、外孙根科的孩子、外孙女小丽的孩子就是第四代了。 正当我们母子艰难度日时,年,堂兄永才哥患了骨癌。为了给堂哥治病,全家不惜代价,倾其所有,到处寻医问药,并去西安市,医院, 的大夫。按当时的医疗条件,为了保命,只能采取手术,锯掉一条腿,据说,他的亲属不同意,他们认为锯掉一条腿,成了残废,今后怎么过日子?结果堂兄永才哥于年去世,年仅15岁,那年我六岁。“屋漏偏逢连阴雨”,堂兄永才哥的去世,家里又有缺少了一个壮年男子汉,只剩我和母亲、姐姐,孤儿寡母,使家庭困难重重,日子更加艰难。 年7月,扶风县解放后,年冬到年5月,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简称土改)。土改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废除土地剥削制度,将地主多余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贫农、下中农和雇农,实现耕者有其田,团结农村大多数农民发展生产。土改运动中首先要根据土地占有量、参加劳动的人员和劳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每个家庭确定成分。确定每家的成分时,土改工作队首先要作调查研究,同时将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再组织农民讨论决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家庭可以分为:地主(地主还可分为开明地主、官僚地主、恶霸地主)、富农、小土地出租者、上中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等。土地改革运动中,要将地主多余的土地无偿分给贫农、下中农和雇农。土改运动中的原则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富农、上中农中的大多数,打击极少数恶霸地主分子。 地主通常占有较多的土地,以雇长工为主,进行生产活动。对一般地主分子采取教育政策,使他们放弃一部分土地,一个不杀,大部不抓。开明地主一般都是勤劳致富,没有民愤,只要交出土地就可以了。恶霸地主一般都曾残酷剥削农民,民愤较大,除交出土地外,还要发动群众进行批斗,官僚地主一般家里有当官的,只要没有残酷剥削农民,民愤不大,也只须交出土地就可以了。 富农一般占有土地较多,但自己也参加劳动,只有少量剥削,原则上不用交出土地。一般小土地出租者家庭,都缺少劳动力,为了生存,或将土地出租,或雇人耕种。土地改革中只需交出一部分土地,留一部分土地,维持基本生活来源。我家就属于小土地出租者家庭,土改运动中同样属于团结、利用的对象。 土改工作队到村后,通过调查了解,对我母子在就社会的遭遇的不幸十分清楚,我在大伯的引导下,曾向住在高望寺学校的工作队反映了我家的困难,希望能得到适当照顾。工作队十分通情达理,同情我母子的遭遇,只要求我家将37亩地交出一半,留了18亩土地,比一般人均土地三亩高出了不少,并特许我们自己挑选距家较近的肥沃土地。那时占有过量的土地,对我们母子是一种负担,土地占有量多,意味着税赋重,苛捐杂税多,因此土改运动中交出土地对我们母子的生活影响不大,反而是减轻了负担。考虑到我们母子的实际情况,仍允许我家雇人耕种。 解放初期,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由当时主持西北军政委员会工作的习仲勋同志领导,他的工作作风比较稳健,办事实事求是,与其他执行极“左”路线的地区相比,政策掌握宽严适当,处理问题客观公正,具有人情味,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村只划了两家地主,一个未杀。定了多家小土地出租者和富农,但都属于团结、利用的对象。事实证明,解放前,我家所在的西北地区,大部分地主都属于勤劳致富,与现在的生活相比,生活并不十分富裕,民愤较大的恶霸地主很少。 年习仲勋因小说“刘志丹”被康生等极“左”路线陷害后,有人提出习仲勋在西北地区搞“和平土改”,又进行了所谓“二次土改”。二次土改执行了一套极“左”路线,补定了许多地主,扩大了打击面, 了一部分勤劳致富的农民群众,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及时被中央发现,及时作了纠正,基本恢复了年的土改结果。 年,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后,我刚12岁,正在午井镇上小学,为了维持生活,母亲决定我回家务农,于是,我不得已辍学回家,从事体力劳动。那时我势单力薄,身体还没有长大、成熟,但为了生活,我必须咬紧牙,在母亲的指点下,从头学起。农村一般农活我都曾学过、干过,犁地、种地、锄地、绞水、打场、铡草等,实在无力干的活,请人帮忙,或由我大舅帮助。 那一年的农村劳动,是我一生最困难、精神最郁闷的一年。夏天烈日当头,风餐露宿,汗流夹背;冬天冰雪严寒,漫天风雪,寒风刺骨。我必须面对严寒酷暑,克服困难,顽强拼搏,那时才真正体会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 正当我在家务农时,年春天,午井完小的郭屏泉老师得知我的境况后,两次冒着酷暑,步行近10里地,来到我家,动员我的母亲,让我复学。他认为我当时年龄太小,干不了农活。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过早参加劳动会耽误青春,遗憾终生。他觉得我比较聪明,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材料,于是向我母亲建议,还是让我复学比较好。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母亲也觉得13岁的我的确还不适合干农活,母亲深明大义,为了我的前途,同意我年九月复学。 那时郭屏泉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他祖籍山西省新绛县,是一位心地善良、知识渊博的老先生,写得一手好字,熟识孔孟之道,能精解唐诗宋词。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逃难到陕西,先在降帐保育院教书,后到午井完全小学任语文课老师,他曾给我当过半年语文课老师,当过我的班主任。记得年 爆发后,美帝国主义为了扼杀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武装、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准备对新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郭屏泉老师在群众集会上,用亲身经历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他眼含热泪,情绪激昂,使群众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了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必要性。 母亲虽然同意我复学,但家中的生活还必需重新安排,才能解除我的后顾之忧,于是母亲与我的外祖父、大舅、三舅商议,决定家里18亩土地由我的一个小表弟考元来我家耕种。考元是马家庄我大舅(陈家大排行)的小儿子,是我母亲的侄儿,称我妈为姑姑,他年龄不大,却比我能干,地里庄稼活都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同时决定将我三舅的小女儿会侠过继给我母亲作女儿,解决了我上学后,母亲一个人在家的寂寞问题。年,会侠妹妹一岁多,抱到我家后,家里立即增加了欢乐气氛,充满欢声笑语,家庭显得生气勃勃。我和母亲对这个妹妹非常喜爱,爱护无比,视如掌上名珠。从此以后,我才能安心上学,母亲有妹妹作伴,从此也不再感到寂寞了。如果没妹妹会侠与我母子同甘共苦,我也不可能完成漫长的学业。 图4 这是年九月,与三舅、妹妹会霞在会霞家院子里的合影留念,那年三舅七十二岁(三舅已于年元旦去世,享年92岁),我六十岁,妹妹会霞四十八岁,我们三位都是属兔的,相差12岁 记得从年到年,来我家帮助我家耕种土地的还有家住眉县常兴白家庄的栓栓。栓栓是我二姨夫介绍来的。栓栓的年龄和我相差不大,与我二姨夫属同一家族,又是同辈,将我母亲称姐姐,按农村习惯,我应称他为“叔”。栓栓自幼在农村长大,老实、肯干,有力气,庄稼活干得很不错。 从此以后,我安心上完了小学、初级中学。直到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土地收归集体所有,由农民集体耕种,按劳分配。少了土地拖累,母亲和妹妹能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再加上生产队的照顾,家庭基本生活仍有保证。 从以上回忆可以看出,母亲为了我长大成人,在家里缺少劳动力的情况下,受了多大困难,得到了多少亲戚朋友的帮助,舅舅家为我的成长,耗费了多少心血,至今我对这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亲戚朋友心怀感激之情。 感悟 我在故乡度过了十几年辛酸的童年生活,幼年父亲被害,孤儿寡母,受尽艰难困苦,是故乡养育了我,我对家乡有割不断的思念与留恋。当初选择离开家乡,拼命走上学的道路,最终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农村,逃离了让我不堪回首的家乡。十二岁正是人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我却过早地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这必然使我对农业劳动产生恐惧感,我没有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没有体会到丰收后的喜悦。年幼的我无法忍受繁重的劳动,无法承受精神的空虚、绝望,也无法忍受寄人篱下、受人欺负的处境。我必须摆脱那种困境,去寻找另一个新天地,我必须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寻找另一种谋生手段,不再受人宰割,不再受人欺负。这就是激发我克服困难,勇敢向前的动力。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这一代,经历过解放前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官匪勾结,官官相护,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才能体会现在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播种仇恨,而是为了告诉年轻人一个真实的旧中国,体会新旧社会两重天,特别是经过40年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社会变革,更加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热爱共产党,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希望能通过这段回忆,帮助教育年轻的下一代,认识新旧社会的对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投稿|admin ffbx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