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扶风旅游,人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说“非法门寺莫属”,可是,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扶风野河山景区3天接待游客24.89万人次,是法门寺游客接待量的近5倍,这一结果让所有人感到既吃惊又意外。 那么,是什么让扶风旅游走出了“唯法门寺景区独大”的尴尬境地?近年来,扶风在旅游发展上有哪些新作为、新思路?日前,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扶风,采访了扶风县委书记周宇松。 必须走全域旅游之路 记者:扶风法门寺天下闻名,“世界佛都”早就扬名海内外,但是多年来,扶风旅游业却一直是法门寺“一枝独秀”,旅游带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怎样才能让法门寺旅游真正成为扶风富民强县的“龙头”? 周宇松:扶风是世界知名的佛教圣地,境内拥有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法门寺佛文化景区被誉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近年来,法门寺旅游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给扶风旅游业带来极大的声誉。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是旺了人气和名气,但对经济的带动还是短板。就目前而言,只能说是引领产业,而不是支撑产业。我们的思路是旅游绝对是扶风的第一品牌,这个资源优势无可替代。因此,我们只有补足短板,把旅游产业真正做起来,才能让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全域旅游之路。 记者:推进全域旅游,扶风的优势在哪里? 周宇松:扶风有法门寺,但扶风绝不是仅有法门寺,除了法门寺,扶风还有一张国家级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名片,那就是周原文化。此外,扶风还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遗址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目前已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除了这些历史文化可以开发外,我们还有极具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可以挖掘,尤其是在关中文化和农耕文化上,我们可挖掘的素材很多。因此,扶风未来将重点打造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农业观光旅游三大板块,实现周原博物馆和北大考古基地两个旅游增长点。目前,我们的野河山景区、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渭河十里花海等项目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七星河廊桥,打造扶风古城,使老县城恢复古城旧貌。这些资源对一个县来说,得天独厚。但是,有资源不等于就有市场,游客到扶风来,如果只有看而没有体验,那我们的旅游资源优势就得不到发挥。所以,我们将在旅游体验上做文章,让游客来扶风后,充分体验扶风独有的佛文化、周礼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把扶风打造成养心、养身、养老的福地。 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旅游产业 记者:扶风发展全域旅游,这和人们传统意义上所认识的扶风是个“农业大县”不太一样,这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扶风如何定位文化旅游产业? 周宇松:扶风是农业大县,也是文化大县。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扶风能够向外输出的就是旅游文化。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巨大,就拿法门寺和周原文化来讲,前者是世界的,后者是中华民族的,而且,这两者都是唯一的,这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因此,扶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旅游产业。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确定了“长远靠旅游、短期靠工业、基础在农业”的发展思路。这个思路也是我们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需要。 记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扶风做了哪些工作? 周宇松:在历史文化板块方面,扶风深度挖掘佛文化、周文化、汉唐文化资源,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以文化展示、文化体验吸引游客。在县城新区实施佛文化休闲产业园、鼎盛西府文化演艺中心、大唐西府书苑等项目,与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中华民俗风情一条街等构成千亩仿古园区。实施城隍庙、大明寺、孔雀寺、龙泉寺、凤泉寺、贤山寺、杨珣墓、杨珣碑等改造和保护工程,丰富旅游产品,传承历史文化。 在自然生态板块方面,我们投资万元打造渭河“十里花海”生态景观带,建成万顷芦荡、千亩荷塘、樱送春风、梨花飘香等景点,形成我县南部旅游观光的又一亮点。投资1.9亿元建设七星河国家湿地,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实施投资6.5亿元的盛鹏达七星河旅游综合开发、投资3.8亿元的廊桥商贸开发项目,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按照4A级景区标准,实施野河山景区景点生态景观建设,今年“五一”假期,野河山景区游客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据统计,3天假期,野河山景区共接待游客24.89万人次,门票收入34.1万元,游客人数较往年暴增30倍,景区门票收入大幅提高,有效带动了全县餐饮、住宿等行业消费。 在乡村民俗板块方面,我们建成了扶杨生态园、光泰农牧、神亿通生态休闲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在传统手工技艺和民间美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上,我们开发青铜器复仿制品、书画工艺、佛教法器等20余种旅游纪念品,开发农家醋、扶风臊子、油泼辣子、锅盔等地方风味小吃20余种,还有手工布、剪纸、皮影、脸谱等民间工艺品10余种。同时,县上还积极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旅游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网络推广和销售,在发展智慧旅游方面积极探索。 全域旅游,开创扶风新时代 记者:扶风旅游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未来扶风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周宇松:经过多年来的扎实推进和美丽乡村建设,扶风现在已经具备了发展全域旅游产业的基础,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域景区化、处处皆风景。 当然,在全面推进的同时,还有两件大事要抓:一是大美佛汤城建设。年底,我们与陕西省地建集团签约的大美佛汤城项目,总投资80亿元。这是扶风“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是我们建设集佛教文化体验、禅茶泡汤养生、心灵净化养老、餐饮住宿文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佛文化旅游产业园龙头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40亿元,主要建设个具有多个佛教国家特色的沐浴汤池,项目建成后,将重现法门寺二十四院之一的浴室院千人沐浴、万人朝圣的壮观图景,与法门寺佛文化景区、七星河旅游综合开发、美阳小镇形成功能互补,进一步延伸扶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完善旅游要素,增强旅游带动力,实现旅游强县向旅游经济强县的转变。二是周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围绕周文化主题,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建设周原国际考古研究基地,第二步建设周原博物院,第三步建设周文化遗址公园。通过这两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带动扶风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让扶风真正成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