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3/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娄永刚、黄礼恒)

先进铜材新星,产品应用高端化

斯瑞新材(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以轨道交通、电力电子、航空航天、医疗影像等高端应用领域为目标市场,向客户提供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医疗影像零组件等产品的关键基础材料和零组件制造商。公司前身为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年6月,由王文斌、方玲、王丽美、蔡同铭共同出资设立。公司年进军输配电高压领域,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获评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年于科创板成功上市。公司拥有核心发明专利超项,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荣誉,公司生产技术位于国内前列。

公司实控人为王文斌,持有公司40.34%的股份;员工合计持股20.59%,其他个人及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39.07%。公司子公司斯瑞铜合金及斯瑞扶风主要从事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高性能铬粉以及铜铁合金材料及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斯瑞精密主要向母公司和斯瑞铜合金提供材料锻造工艺环节的加工服务;苏州斯瑞主要负责光电材料、铜合金等产品的研发及销售;盘环科技负责机械、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加工及销售。公司及子公司产品及业务涉及新能源汽车、光电及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

-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由年3.93亿元增长至年9.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3%,营业收入中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以及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占比最大,二者合计营业收入占比稳定在72%。公司年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较大,较上年增长42.26%,主因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销售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公司的铸锭材料可广泛用于连接器等领域),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产品售价提高从而推动收入增长。公司-年毛利由0.84亿元增长至1.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1.8%,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以及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同样为毛利中占比最大产品,二者合计占比为77%。公司年前三季度毛利出现较大幅度波动,主因原材料铜价格大幅上涨、疫情对物流及生产节奏的扰动,导致毛利有所下降。

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在20%左右,其中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以及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毛利率整体高于公司综合毛利率,年受原材料铜价上升影响有所下降。伴随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上升,规模效应带来公司期间费用持续下降,同时公司专注于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的研发投入,并针对铜铁合金新材料、CT和DR球管零组件、高温合金国产化材料等领域展开了多项储备技术研发,使得研发费用占比稳步增长。

-年公司归母净利快速增长,由年0.34亿元增长85.6%至年的0.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7%,归母净利持续增长主因核心产品产销量的增长。公司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1.4%至0.6亿元。

先进铜材新星,高端市场空间广阔

公司以铜基特种材料的制备技术为核心,从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业务起步,着力开展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的技术应用,开拓了高性能金属铬粉、CT和DR球管零组件以及铜铁合金材料等核心技术。

截至年年底,公司拥有高强高导铜合金铸锭等材料产能约吨/年,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仅统计铜铬触头,占该制品收入超80%)吨/年,高性能金属铬粉产能约吨/年,CT和DR球管零组件产量约9.54吨(由于该产品主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生产,因此较难统计产能)。

公司于年3月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万股,成功募集资金4.19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4万吨铜铁和铬锆铜系列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项目整体规划分三期建设,合计4万吨/年产能。募集资金投向一期项目2万吨/年产能建设,项目中围绕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安排1.43万吨/年材料、制品、粉末产能,围绕铜铁合金材料,安排5吨/年铜铁合金杆棒线、板带、粉末产能。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和制品主要服务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以及光伏单晶硅等新兴领域,公司原有高强高导铜合金铸锭产能为吨/年,新增铸锭产能达产后,合计产能合计约为1.44万吨/年左右。铜铁合金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抗弯折性能以及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适合作为新一代电磁屏蔽材料,是新型显示器的关键材料。公司已储备铜铁合金材料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但尚无铜铁合金材料产能,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公司新增产品产能,实现了现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也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现有业务线。

高性能铜材占比低,国内铜材结构亟待优化

铜加工材是指由铜及铜合金制作出的各种形状的铜材,具体包括铜带材、铜管材、铜排板、铜棒材、铜箔材、铜线材、铸造铜合金及其他。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年中国铜线、铜杆产量万吨,占全国铜材产量的51%;铜板带(排)、铜管、铜棒、铜箔产量分别为万吨(其中铜排万吨)、万吨、万吨、62万吨。目前国内初级铜加工材占比较高,铜板带、铜箔等精加工铜材供给仍有上升空间。

铜杆是制作铜线的主要原料,是铜材中最大类的产品,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年期间中国铜线材产量增长26%至万吨。铜管是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都较为成熟的铜材产品,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年期间中国铜管生产运行较为平稳,平均产量为万吨/年。目前,各铜管企业生产技术多采用连铸连轧技术,产品结构中紫铜类占比较高,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较为类似。铜板带得益于需求端的带动,成为国内铜材的主要增长动力。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年期间,中国铜带材产量增长23%至万吨/年。从产品结构上看,黄、紫铜板带占比为75.4%,其他铜合金板带占比为24.6%,国内铜板带产品合金化水平仍有上升空间。电解铜箔是铜加工领域产量占比较少的一类铜材,但发展速度快、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年期间中国铜箔产量增长44%至62万吨,但目前中国生产的中低端铜箔产品较多,高端产品(如高频高速电路用铜箔、IC封装载板用极薄铜箔等)领域相比日本、欧洲生产技术和装备存在较大差距。从铜材需求结构来看,电力行业是国内铜材最主要的需求领域(需求占比约48%),其次为空调制冷(占比约14%),其他如交通运输、建筑、电子等领域分别消耗了9%~10%左右的铜材。从近年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来看,我们预计电力行业或仍占据铜材消费主要比重,但占比趋于稳定;汽车工业中的新能源汽车板块将成为未来拉动铜材消费增长的亮点之一,或将带动铜板带及电解铜箔需求持续增长。

从铜加工材进出口结构来看,据《先进铜合金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年9月),按照包括各种常用铜材在内的总体产量和进口量计算,通用铜材(铜线、铜管等)的国内满足度达到了96%,但中国对在国家安全、重大工程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进口依赖度较大。据安泰科,年中国铜箔出口量占比24%,进口量占比32%,是国内最大的进口铜材产品;同样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铜板、带出口量占比9%,进口量占比18%,中国对于高性能铜合金材料进口依赖度较高。考虑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终端或为未来铜材主要消费领域,国内对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需求将不断提高,但当前中国出口铜材仍以工艺简单的通用铜材为主,进口则多为工艺复杂的高端铜及铜合金产品,产品单价存在贸易逆差,因此开发先进铜合金材料及其高效制备加工技术对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中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迈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乘新能源之风,高强高导铜合金迎快速增长

公司所生产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是一种技术含量高、处于国际科技前沿的特种铜材,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导电性,同时具备导热性、耐磨性、耐蚀性、抗高温软化和抗应力松弛等性能,应用范围包括牵引电机端环和导条、承力索和接触线、高端连接器、引线框架等,涉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目前公司已实现高强高导铜合金在高端连接器方面、牵引电机端环和导条的产业化运用。

高强高导铜合金将随新能源汽车迎广阔空间

连接器是使导体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流或信号接通和断开的元件,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构、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着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连接器的上游原材料是有色金属、稀贵金属、塑胶材料和其他辅助材料,其中有色金属材料主要为铜合金,用于制作连接器的接触件。

汽车的合成化趋势使连接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因此对其材料的综合性能要求也逐渐苛刻。汽车连接器所需的性能包括高接触力、位移形变小、折弯角度小以及交变应力不失效等。这便要求铜及铜合金带必须具备高屈服强度、高弹性模量、高导电率以及优异的抗疲劳性等性能。由于铜易与其它元素形成铜合金,因此可通过合金化的方式提高铜各项性能,来满足汽车连接器用铜合金带的性能要求。高强高导铜合金作为兼具高强度、高导电性和一些特殊性能的合金,是高端连接器的重要原材料。

伴随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万辆和.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5%)。由于新能源汽车大电流、高电压的电驱动系统对可靠性、体积和电气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连接器(特别是高压、高速连接器)在新能源汽车中较传统汽车连接器用量有所增加,我们预计伴随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新能源汽车连接器行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目前传统汽车连接器仍占汽车连接器市场主要份额,年中国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为.3亿元,同比上升6.4%。在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各主机厂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力度,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上升,进而带来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发展迅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年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为47.8亿元,占汽车连接器总规模的7.4%。我们预计伴随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汽车连接器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高压大电流的连接器对汽车电动化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的单车价值量约-0元,远高于低压连接器。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及各大车厂新能源布局推进,高压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高压连接器需求有望由58.4亿元增长至.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43.7%。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安全系统应用下的高速数据传输为高速连接器的新应用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高速连接器应用随之增长。高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打开高速连接器需求空间,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年中国高速连接器市场空间有望由65.5亿元增长至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9.8%。

伴随连接器向小型化、无线化、高速化以及智能化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以及5G等领域将成为连接器需求的新起点。5G智能终端的Type-C接口和基站用电源连接器不断技术迭代,对材料性能要求不断提升;航空航天连接器的应用环境苛刻,可靠性要求高,并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速化发展;而新能源汽车则伴随渗透率的提高以及辅助驾驶及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继续驱动高端连接器消费增长。据《铜合金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研究》,目前一辆新能源汽车平均用铜40-83kg,一整套汽车线束重量大概是20-30kg,其中导体重量一般占线缆的75%,基于此我们假设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约为万辆,则对应线束(含连接器)铜合金用量由年的10-14万吨增长至30-45万吨,对应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1.6%。

公司生产的高强高导铜合金以铸锭形式销售至下游,并由下游客户轧制成板带,供给下游生产成连接器,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据招股说明书,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铸锭客户主要有晋西工业集团、金田铜业以及兴业盛泰,客户均布局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相关产线,我们预计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持续驱动,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铸锭销量有望持续增长。

牵引电机端环及导条有望稳步增长

牵引电机是轨道交通车辆的“心脏”,对轨道车辆的动力品质、能耗、控制、经济性等都产生影响。由于牵引电机的功率大、转矩大、转速高,转子温度高达~℃,同时有电磁力、离心力、热应力等影响,因此转子的端环和导条需要采用强度更高、导电和导热性更好的高性能铜合金材料。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是牵引电机中端环和导条的优良使用材料,经过十余年发展,斯瑞新材成功开发了以铬锆铜(CuCrZr)为核心的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解决了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关键基础材料依赖进口问题,并返销全球,成为全球该领域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主要客户有美国西屋制动、美国GE交通、法国阿尔斯通、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斯柯达、中国中车等。

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年3月交通运输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交通强国将加快建设,国内将新增铁路里程0公里。此外,《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到,到年,全国铁路网达20万公里左右,形成全国1、2、3小时高铁出行圈和全国1、2、3天快货物流圈,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十四五”期间,天津、浙江、山东、江苏等地均在“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行业规划中对铁路网络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提出具体部署,并且提出具体的铁路运营里程建设或投资规划目标,我们预计伴随政策对铁路发展的扶持,以及铁路路网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对牵引电机的需求将稳步增长。

“碳中和”带动供电及电气开关结构改善,电接触材料空间广阔

电接触材料是电气开关设备的关键基础材料,承担电路开断和耐压的作用,材料性能决定了电气开关设备的开断能力和接触可靠性。目前,铜基材料是中高压电气开关的主流电接触材料,主要包括铜铬材料和铜钨材料。铜具有高导电和高导热性能,但抗熔焊和机械强度较低,而铬具有高熔点和较强的吸气能力,在铜基体中加入铬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电弧烧蚀性、较高的耐电压强度,较大的开断电流能力,同时还具有较低的截流值和良好的抗熔焊性能,钨则可应用于电压等级更高的领域。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主要应用在电源工程(发电厂)、输配电网络、轨道交通的中高压开关设备中,斯瑞新材目前已掌握包括真空熔铸法制造、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制造以及3D打印制造技术等电接触材料及制品领域相关的核心技术。公司经过二十多年持续研发创新,研发出了领先全球的触头材料,并解决国家电网建设触头材料依赖进口问题。公司生产的铜铬电触头于年获得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荣誉,产品国内市占率大于60%,全球市占率约50%,成为全球细分行业第一。公司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客户覆盖了西门子电气、ABB、伊顿、施耐德等全球知名的电气设备制造商和西电集团、旭光电子等国内主要电气设备制造商。

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可以应用于电力的发电、输电和配电领域。发电侧主要指电源工程即发电厂的建设(包括风光水核能以及火电建设)。输配电包括输电、变电和配电三个过程。输电指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变电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将电压进行高低转换,配电则是将电能分配至家庭、企业等用户。

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年版),年以来中国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比重均在2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年全球新增发电量-太瓦时,中国新增3.7%(太瓦时)至.1太瓦时。中国新增发电量中,清洁能源发电量贡献主要增速。风电、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发电量增速分别为14.8%、16.2%以及19.9%,三者合计占新增发电量比重32.2%,表明国内电力生产供应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我们预计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新增装机量将持续增长,将会带动发电及输配电工程需求持续增长,可再生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持续提高,国内能源结构将持续优化,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的新一轮需求也将不断扩大。

电力开关设备根据绝缘介质的不同种类,大致可分为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六氟化硫(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等。目前主流设备为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以及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具有环保性和较高的安全特性,目前主要应用于中高压开关设备中,也是公司铜铬触头主要应用领域。SF6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由于具有耐电强度高、灭弧能力强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主要运用于电压等级较高的开关设备中。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年断路器行业产能持续增长,主要产品产量稳步上升,其中GIS、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真空断路器、隔离开关和真空灭弧室等增幅显著,但72.5kV及以上高压SF6断路器产量持续下滑。年72.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SF6断路器产量台,较年同比下降6.72%,产量连续三年下降。

年40.5kV及以下电压等级高压真空断路器产量95.28万台,较年同比增长6.77%;真空灭弧室产量.14万台,较年同比增长7.19%。其中,40.5kV真空灭弧室产量21.89万只,同比增长8.91%;24kV真空灭弧室产量13.78万只,同比下降0.91%;12kV真空灭弧室产量.21万只,同比增长7.43%。

由于SF6气体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其碳排放等效系数为,半衰期长达3年,是国际公约限制使用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且据《c4f8、cf4混合气体绝缘性能研究》及《SF6替代气体研究现状综述》,SF6气体占温室气体总排量已经超过15%。我们预计伴随“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在72.5kV-kV电压等级全球用真空开关替代SF6开关的技术进步趋势推动下,使用铜铬触头的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将会有更广阔的运用空间。

高温合金带动金属铬粉需求增长

金属铬具有熔沸点高、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特点,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由于铬金属粉末对许多不同的酸和碱以及热气体具有高度的耐腐蚀性,其下游应用领域逐步转向高端化,下游厂商对金属铬的性能要求有所提高。但由于金属铬中杂质含量会对其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降低金属铬中杂质含量是使其应用高端化的重要环节。高纯低氧低氮低酸不溶物铬粉、真空级脱气铬粉及球形铬粉是一类具有高性能的金属粉末,制备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主要应用于高强高导合金、电工合金、高温合金、靶材等领域。此外,球形铬粉是球形度高、流动性好、松装密度高的铬粉,能够应用在3D打印等领域。斯瑞新材目前具备高纯低氧低氮低酸不溶物铬粉、真空级脱气铬的制备工艺技术,自主掌握了低温液氮研磨工艺,并设计了一整套低温液氮研磨设备和工艺流程方案,是国内能够批量化制备高性能金属铬粉的主要制造商之一。高性能金属铬粉应用范围广,一方面能够满足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对高性能铬粉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靶材、高温合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铬粉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高温合金指能够在℃以上高温条件和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金属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抗氧化和耐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高温合金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材料”,最初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随着技术发展和产量提升,逐渐被应用到核工业中的蒸汽发生器热传管、汽车工业中的涡轮增压器、玻璃制造工业中的离心喷头、端头、通气管等领域也应用了高温合金。随着近年来中国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温合金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长,进而推动了国内高温合金产量的增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年以来国内高温合金产业快速发展,需求平均增速在20%左右,产量平均增速在19%。

虽然中国高温合金产业发展较快,但整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差距,高端品种尚未实现自主可控,导致高温合金供需缺口较大。我们预计伴随国家对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扶持力度加大,国内企业也将逐步具备高温合金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国产化进程稳步推进,高温合金、高性能合金等行业有望获得稳健、长足的发展。

铬是高温合金中非常重要的添加元素,用于提升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和耐腐蚀性。根据部分高温合金含铬量来看,目前金属铬在高端高温合金中添加的比例在20%左右,即每1万吨高端高温合金约需要金属铬0吨。由于铬元素含量的增加,会有效提高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我们预计在高温合金超高温应用场景的要求下,金属铬在高端高温合金中添加的比例有望继续增长。

国产替代带动CT和DR球管零组件需求增长

CT和DR球管是医疗影像设备中的X射线发射源,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和使用寿命。CT和DR球管零组件包括管壳组件、转子组件、轴承套、阴极零件等。虽然近年来国内医疗影像领域有所发展,但在X射线管和相关零组件方面,中国依旧严重依赖国外企业。特别是年“新冠”疫情期间,新建医疗设施需要配套大量CT整机设备,然而由于CT球管价值量高,医院和CT厂商的备货有限,面对CT诊断量骤增、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势,实现CT球管的自主可控具有战略意义。斯瑞新材在医疗影像设备中主营CT和DR球管零组件,具体产品包括管壳组件、转子组件、轴承套、阴极零件等。基于对高性能金属材料的长期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公司实现了对CT球管和DR球管核心零组件的国产化生产。

CT设备是医疗影像领域最重要的设备之一。但是中国的CT设备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截至年末,中国人均保有量为每百万人拥有约18台,美国为44台,日本为台,中国CT设备行业发展空间仍较为广阔。年中国CT设备市场销售量为台,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年销售量将达台,复合增长率达10%,保有量将增加至台,人均保有量将增长至30台/每百万人。医院和独立影像中心,以及不断加强的基层医疗力量,中国医疗系统对DR的需求继续攀升。截至年中国DR设备销售量12台,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年将达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5%,增速持续提高。

公司为国内少数能够提供CT球管和DR球管零组件的企业,已经实现对西门子的稳定批量供货,并逐步实现对上海联影、昆山医源(原昆山国力子公司)、无锡麦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二研究所、珠海瑞能等国产设备及球管主要生产企业的供货,成为CT球管和DR球管零组件的国内主要供应商。我们预计伴随国内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国产化的需要,公司CT及DR球管零组件将依托下游医疗影像设备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盈利预测

根据公司当前募投项目建设进度,我们预计公司//年高强高导铜合金铸锭产量为0.5/0.95/1.3万吨,中高压电接触材料及制品产量为//吨,高性能金属铬粉产量为//吨,CT和DR球管零组件产量为12/24/36吨。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