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严禁重喷最重要二次稀释要做到

低温弱苗不施药积水漫灌禁用药

寒流霜冻禁用药大风雨雪禁用药

随意配药不可要农民用药嘱咐到

麦田杂草对小麦减产不同程度影响20%左右,杂草化除是小麦作务必须手段。近几年宝鸡地区节节麦发生厉害成为农民头疼的一件事情。在冬小麦除草剂零售工作开始之前,小编将关于除草剂销售相关的些许认识与大家交流分享,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我们组织召开冬小麦除草剂销售工作启动会的出发点?

首先感谢各位客户对田地头农服工作的支持,三场工作启动会议圆满成功。因节节麦与小麦过近亲缘关系,化除有一定技术要求,在销售前我们目的是通过启动会的组织参加掌握产品与技术的各个相关面。关于节节麦性能、辨别、防治要点我们会议已经详细分享,在这里不再赘述。

2、我们农资经营者的岗位角色定位?

在去年的销售中我们已通过各种方式宣导,在农资经营中我们更重要的一个角色是庄稼医生。技术指导对症、正确用药,规避风险、达到高效化除目的,同步彰显我们责任与价值根本。

3、我们宝鸡地区农民对节节麦化除的认识与现状?

一小部分节节麦始发区域,农民还不认识不会辨别节节麦;年小麦略早种植区域(凤翔以西),一大部分农民已使用甲二产品防除节节麦防效较良好,但农民基本不掌握用药技术(比如重喷漏喷);年岐山扶风农民使用甲二产品因晚种、天气、苗小苗弱等客观因素,麦苗发黄、药害现象比较普遍,无论农民、零售店普遍反馈不理想,影响使用和销售心理,带有杯弓蛇影。伴随节节麦化除的使用过程,农民从辨识节节麦,到熟悉甲二产品使用技术,再到正确安全使用甲二产品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农资经营者是需要客观认识、积极引导。

4、如何认识甲二产品的销售尴尬?

我们在销售甲二产品的过程中,难免有农民用药不当麦苗发黄而上门发难。目前节节麦化除的化合物产品只有甲二,有时前面在销售后面农民在找事,将我们处于尴尬位置。小编认为,这个是可以控制规避和减少的,我们客观对待,不足以影响我们的销售心理。我们全面认识三个方面:1)选择优质成熟产品,给农民宣传到嘱咐到正确用药;2)客观认识产品技术与性能,部分麦苗发黄是正常的,有些小麦发黄药害也不是药剂的问题;3)销售控制,看天气指导农民用药,天气不理想暂停销售。

5、甲二产品是否可以和含唑草酮成份的药剂混用?

我们不建议混用。在综合用药环境理想的情况下甲二与唑草酮混用并不特别影响小麦生长,而现实情况是很难把握有合适的用药环境。唑草酮属于触杀作用除草剂,降低小麦的耐药性,混用容易致使麦苗发黄。经过三年推广使用,我们推荐锐超麦、麦倍静混用方便安全,禾阔双除一遍过,省工省力。

6、甲二产品年前使用还是年后使用?

建议年前使用。年前使用可以有效铲除致死节节麦,年后使用只会抑制节节麦生长不会致死,仍会有少量抽穗结籽。

7、为什么每年打药每年都有节节麦发生?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1)小麦原种很难彻底筛选干净节节麦种子;2)收割机跨区域不停歇作业,清理不干净传播;3)化除、拔除不彻底,比如拔除后将节节麦随意扔到地头传播。小编建议小麦制种基地采用人工彻底拔除,集中烧毁。

8、甲二对节节麦的化除效果如何?

经过田间防效跟踪观察,小编认为正确使用甲二化除节节麦达到70%以上铲除就是理想效果。一方面是人工喷雾很难做到精准全面,另一方面节节麦与小麦过近亲缘关系的难选择性。但这并不影响我们销售使用甲二,因为节节麦蔓延太普遍,正确使用甲二可以有效铲除或者大大降低我们来年田间人工拔除节节麦的劳动量。

9、甲二每亩地药量和水量多少?

以麦迪旺举例,每亩地药量30+90一套,不得随意降低、加大药量;用水量我们建议一套一亩地兑水30-40斤,我们去年根据农民一般打水情况建议30—60斤水。根据企业产品经理指导及全国使用情况,兑水30斤或40斤效果最好(一桶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兑水量),正确使用不会产生麦苗发黄表现。夏季除草我们一般要侧重于水量,秋冬季除草我们要侧重于药液浓度。那么我们在指导农民使用一喷雾器水的情况下喷雾均匀,掌握好前进速度,达到高效化除。

10、我们为什么建议使用扇形喷头?

1)减少重喷、漏喷;2)水量适宜效果好;在使用扇形喷头时,相对打药速度会慢,我们提倡化除高效,让农民走慢打匀。我们针对客户自有的喷雾器,第一批我们免费提供更换,具体需要数量联系业务人员。

最后请大家可以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