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遐想(散文随笔) 薛立兴 正月初七收假,适逢第一场春雪过后,天气特别寒冷。但是,空气却显得清新。我早早起床,妻子已做好了早饭,饭后,提前三十分钟上班,卫生打扫完毕,沏一杯热茶,参加毕卫生和计生局机关全体干部会议,静心回眸春节长假过去的时光…… 大年除夕,陕西关中西部的扶风县城到处张灯结彩,年气正浓,我和两个儿子及长孙女回了趟堡城老家,清扫完院庭卫生,张贴六神,点蜡敬香完毕,专程看望了年逾九旬的叔父,去三户堂弟家一一问安祝福,给唯一的堂侄孙嘉鸿发了百元压岁钱后,就去公坟上坟请“先人”、烧纸钱,此举完毕后,驱车赶回县城,已到傍晚时分,一家八口四世同堂欢天喜地吃罢年夜饭,两个儿子分别给祖母、母亲发红包,我给老娘和俩孙女分别给了八百元的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客厅观看电视春晚。今年央视春晚别俱一格,东南西北中设有分会场,与北京主会场遥相互动,呼应有佳,形成气势磅礴,场面恢弘现代,各俱特色的视角盛宴。老妈岁数大了,电视春晚仅看了一半就先就寝去了。两孙女嘉怡、嘉琪被春晚节目刺激得不亦乐乎,看着电视上春晚的歌舞节目,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一家八口,其乐融融,大家边给俩孙女鼓掌助劲,边叫好互动。俩孙女跳的更欢,口中还不时伴着笑声、童腔唱声,合着欢庆的电视春晚歌舞很是合拍合调。年过六十的妻子乐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儿子、儿媳被孙女的舞蹈、电视上的春晚剧目逗得前仰后合,喜笑颜开。儿子儿媳和长孙女嘉怡边看春晚,边操作手机争抢红包,我和妻子虽心中不悦,但在除夕之夜,信由他去。这真是玉羊辞岁一家老少团聚乐淘淘,灵猴迎春万户民众灯火亮晶晶。 除夕之夜,神州大地千家万户都睡得很晚,我家也不例外。凌晨六时叫醒儿孙,早早起床,老妻和儿媳已做好了臊子长面,先敬神佛先人,再给老娘盛了一碗,一家老少围坐在餐桌旁,各端上一碗,大家边吃边谈昔日过年的艰辛,如今过年的变化。早饭过后,为了避开去法门寺景区拜佛旅游和县城各景点参观高峰期,两个儿子带着长孙女嘉怡去县城新区北大街鼎盛西府华夏兄弟国际影城看3D电影去了,儿媳帮着公婆做午餐准备,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清扫住宅卫生兼管小孙女嘉琪了。九旬老娘也没闲着,她净手烧香拜佛,祈求一家平安幸福。 从正月初二开始就跨入待客和走亲访友阶段。自从父亲仙逝之后,我家由原来每年初九待客改到初二待客。从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全家总动员,男士压面购物,女士择菜炸豆腐、做甜米、拼盘菜已成惯例。初二待客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初一下午完全彻底做完。今年,我们一家没有回故乡过年,蜗居在小区住宅楼里。虽然在县城过年不受冷冻,但少了往昔在故乡过年诸多亲情热闹,这对我和老娘、妻子来说,确实有一些不甚适应。从入冬四九天以来,天寒地冻,家人意想今年春节“肯定”很冷,但却意与愿反,从腊月二十八之后,气温不断升高,到正月初二最低气温均高出往年同期四、五度,时尚的年轻人,急于换季穿单,母亲和妻子唠叨着早知暖和,还不如回老家过年。听到此语,儿孙们面容不悦。我笑着缓解沉闷的气氛,“今年就这样在县城过吧,明年春节再观天气另作打算。”老少安静,面带悦色,言罢各做各的事情。 由于今年老娘随我家在县城过年,新老亲戚正月初二蜂拥而至,成为我住进县城新区福兴苑小区后,家里来客最多的一次。从清早八时到上午十时,二十多家亲戚来到我家,大家春风拂面,喜笑颜开,畅谈着一年来吃穿住行的变化,述说着各自的心语、遭遇和所见所闻。午饭过后,又匆匆离去,为第二天待客或走亲访友做准备。送罢客人,一家老少又忙碌着打扫卫生,清理碗碟,准备礼物…… 从正月初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初六,我们家庭和举国大地千家万户一样,“马不停蹄”地整整走了四天亲戚,每天都要走访五六家。在四面八方走亲访友中,一路看到和往昔最大的变化是城乡公路、街道小车多了,三轮车、摩托车少了,自行车、架子车不见踪影;在农村平坦坦的水泥硬化路四通八达,昔日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大坑小坑的乡村土街道也变了容颜,行道树排列成行,水泥硬化全部覆盖,座落有序的农家住宅,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干净卫生,文明舒畅,给人一种视角上清新感觉。人们往昔过年三色衣裳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时代冬装,特别是少年儿童,浑身上下衣着穿戴更成为引领时代服装象征的奇葩;在待客过程中,一扫昔日穷酸景况,不但讲究干净卫生,文明礼仪,而且和城里人一样,特别讲究饭菜搭配,营养饮食,饮料、酒水样样俱全,奶类、饮品一样不缺;往昔饭后单一的瓜籽花生招待,变成了既有传统的花生瓜籽,又有高级糖果、水果饮品,还有各种奶类制品。看到如此巨大反差变化,怎能不叫人追昔抚今,期盼早日圆梦,建成小康社会的幸福生活啊。 感受着春节期间城乡人们的衣食住行,招待客人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的变化,倾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祖国各地客人发自内心的叙说,目睹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我们怎能不对未来助推“四个全面”和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期盼?我们怎能不脚踏实地在春节过后新的一年有所作为,有所奉献,有所建树呢?(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作者简介:薛立兴,男,陕西省扶风县人。生于年3月14日,大学文化,公务员(现已退休)。自幼酷爱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曾在《人民日报》、《乡镇论坛》杂志等全国及省市、港澳台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等作品上千余篇,获奖上百次。被聘为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杂文散文协会会员、市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曾兼任《陕农报》扶风记者站站长,现任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数百篇作品收录《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乡镇企业报》、《法制日报》、《中国农机化杂志》、《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等多家报刊年度汇集;他著有《古韵扶风》、《崛起》、《周风秦韵》等文集专著多部;他的作品也收入《扶风作家散文选集》、《扶风文艺》期刊系列丛书,在当地享有盛名。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