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的灯笼沿着宽阔的水泥路高高挂起,在比肩而列绵延伸展中,将悠长的道路装扮得红红火火,仿佛一条鲜艳的飘带串起静美的村庄。来往的人们闲适地走在马路上,或手扶枣木栅栏远眺林草丰茂间的屋舍田园,或来到文化墙和小游园间沐浴着身心的愉悦。微品一口香茗间,一辆辆小汽车从眼前行来驶去……这一场景不是旅游景区,而是在扶风县城关街道牛家村。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村开展升级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行动,把一个扶风城乡结合部的村子建设得像是一个大景区。站到法汤高速扶风段上环顾四周,房靓路宽、色彩斑斓,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仿佛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明珠。那生态田园的风光,似乎在诠释着:“不望秦岭山顶雪,错将牛家认江南。” 在灯笼高挂的路上,笔者见到了牛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月林。留着板寸的发型、身着干练的西装、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力量。谈到牛家村的今天,他说,这一切来源于街道党工委带领大家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牛家村围绕“学在农家倡新风、乐在农家长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富在农家增收入、和在农家促稳定”的创建要求,整合“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各类项目资源,硬化村社主干道路面4.9公里;在村委会广场周边及村社主干道、居民点门前栽植杂果、红叶李、丁香、冬青等各类树木;建设占地面积㎡绿化景观1处,㎡忆苦思甜休闲广场、农耕文化广场和高规格村史馆,清除村内残垣断壁和违章建筑82处,完成农户房屋风貌改造45户,修建文化长廊米,改造架设路灯23盏,制作宣传道旗40面,策划设计文化墙米。通过围绕“看路、看渠、看绿、看房、看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就显得早,真正让牛家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美、生活宽裕家园美、乡风文明和谐美、村容整洁环境美、管理民主村风美”。 “美丽乡村”不仅有物质的美还要有精神的美。为此,牛家村还建设了乡村记忆博物馆。 走进牛家村乡村记忆博物馆,从百年前村庄的历史到今天的发展成就,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让人唏嘘的文物仿佛给人们播放了一场鲜活的电影,让人在感慨历史变迁中看到这个村庄取得的迅猛发展。 张月林向我们介绍,为使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激发遵德守礼,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牛家村规划设计建设了㎡乡村记忆博物馆1座。该馆按照“四馆合一(乡村记忆博物馆、牛家村史馆、家风家训馆、乡愁馆),突出三实(实物、实迹、实事),留住记忆,讴歌幸福”的总体构想规划设计,坚持因陋就简、节俭简洁、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共划分为四个展区。 一区乡村记忆博物馆,主要记述和反映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时代变迁,农村生产生活变化,不同时代民风民俗,打造成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基地。二区牛家村史馆,主要反映牛家村的沧桑巨变,展示牛家村涌现出的模范人物、新乡贤及历年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历届人大代表以及和牛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县镇村三级干部的更迭,领导关怀和荣誉展示等,使其成为激励牛家人民群众砥砺奋进的力量。三区家风家训馆,主要按照家庭家风家教的重要论述精神,释义家风,讲述家风起源及家风乃国之根本、家之灵魂,布展时注重展示名人家风家训,展现百姓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家教,目的是传承优良家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区乡愁馆,主要收集展现人们记忆中的家信家书老照片,重现过去的一些生活场景,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记忆博物馆里,陈列的农具记述和反映了农村生产生活的变化。牛家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旨在充分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展示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难忘记忆,反映牛家人民奋斗创业的光辉历程,激发广大群众尊重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优良家风,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常存荣誉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该馆将做为全街道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 张月林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我们更加深受鼓舞,充满激情和干劲儿!牛家村地处扶风县城新区,区位特殊,我们将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既有成果上,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战略的牛家篇章。 杨云冰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