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华文作家”既可免费订阅本刊 散文: 家乡的臊子面 陈军强 虽说现在人们随时可以吃上想吃的食品,可每遇什么节日,我总会想起就要吃那满村飘香的臊子面了,眼前也会闪现出人们聚餐竞食的热闹场景:一碗碗红油浮面,汤味酸辣,臊子鲜香,面条细长且厚薄均匀,吃起来筋韧爽口,老幼皆喜。那馋着的口水就会不由自主的津出,这似乎已成为我多年的情结。 说起我对臊子面的情感,除过有本土人的本性外,还有点小小的历史渊源。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的农村是凭挣工分分钱分粮的。我们一大家二十多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挣工分的劳动力只有四五个,是当时村里出了名的短款户,年终不但分不到钱,还得倒给村里补交钱,分到的粮食就更少了。即便分到家的粮食也不敢放开吃,一部分要还前面借吃的帐,剩下的还得精打细算的接济着吃。只有逢年过节时,我们才能勉强吃到几顿像样的臊子面。 让我今生无法忘却臊子面的是一次讨饭时发生的事。那是七十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我也就六七岁的年龄,与堂哥跟着二伯挑着两小桶村里分的菜籽油,去离我们家二十多里地外的一个富裕村子换粮食,为过年做准备。从早晨转到中午饭时才换完,负重的我们又累又渴又饿,只好在那个村里的一户人家门前歇息,打算讨点水喝。此时正是村里人吃中午饭的时间,几个端着碗在门前边吃饭边聊天边玩耍的大人和小孩,可能是看我们像讨饭吃的乞丐,便很快围了过来看热闹。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也没心思多想,只是眼巴巴的盯着他们手里的饭碗。可气的是一个和我一般大小的男孩,竟然有意识把白白的长面条高高的挑起来在我面前晃悠炫耀,虽然我很生气被羞辱,但毕竟长期没有吃过白面条了,在饥饿与美食前却一下子味觉大开,满嘴的口水一口接一口的咽下,那种难耐之情真是难受。好在我们歇息的这家大人很善良,把他们正吃着的臊子面给我们一人端了一碗。可能是我饿急了,记得当时一口吃下去香得我几乎要叫起来,觉得那应该是我长那么大吃的最好吃的饭。虽然面条不是很多,淡淡的汤上面漂着不多的红萝卜、黄花菜、葱花、肉臊子和油辣子,我没有吃饱,但我已经十分感激了。从此,臊子面在我心里就是世上最美味的饭了,而我也落下了吃得再饱看见别人吃饭就口感生津的毛病。 后来,随着我家庭的逐渐富裕,吃臊子面成为我的最爱,平时至少三天得吃一次。工作后,即便在外出差吃的再好,也要满大街寻臊子面吃。记得年在北京参加会议,当时住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每天自助餐很丰盛,却唯独没有我喜欢吃的面条。忍了三天后,我便去街上寻找陕西面吃未果,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牛肉拉面馆,结果因为盐太咸就没了胃口。好在后来寻到了北京的亲戚家,那个嫂子给我做了一顿正经的家乡臊子面,才让我过了个面瘾。二十多年过去了,不是吹牛,这些年我在外吃别人臊子面的同时,自己还摸索出了做好它的经验,吃过的亲友没有说不好的。 臊子面是我们陕西关中地区的传统品牌特色面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的老家就在关中西府扶风与岐山县的交界处,是臊子面的发源地之一。说起臊子面的闻名,两县在全国各地开的品牌面馆不少,生意都很不错。家乡人也一直有着关于两地臊子面那家更好吃的争论。其实,要我说都好吃,它们是竞相媲美的,只是各有千秋与特色。我很赞同社会文化人士对两地臊子面特色区域的定位:以岐山的益店镇和扶风的城关镇为界,往西方向的岐山、凤翔、宝鸡等地臊子面汤里放辣子,而往东方向的扶风、武功、长安等地臊子面汤里不放辣子。有辣子的以岐山臊子面最有名,不放辣子的要数扶风臊子面最好吃。 按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乡俗九不同”,这两县相邻,但臊子面做法却大同小异。岐山的面搭汤以红萝卜、绿蒜苔或蒜苗、黄鸡蛋花、黑木耳与白面条为主,具有“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大特点。而扶风面搭汤的除过辣子外,其它色香味均有,另外还突出葱花的清香特点。据说不放辣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说是扶风臊子面最大特点是口味淡,鲜味突出,为了一个“鲜”字,最好的汤是用鸡汤或用猪肉骨头汤,做臊子面时通常先要杀个鸡,或煮肉熬汤。为了保鲜,不放辣子,怕隔味;二说是扶风的法门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天南海北的达官贵胄前来烧香祭拜游玩的多。客人来了要吃饭,得照顾到他们口味各异,所以,不仅扶风人不放辣子,连以东方向的邻县人也不放辣子至今;三说是为照顾老人孩子,口味清淡,不宜吃辣子。 无论怎么说,臊子面是我家乡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人们对它是十分喜爱的。就像一些因此发生的事,既让人不可思议却又很正常。比如,大家参加红白事必吃臊子面,但吃的时候,有些人总是一边抱怨着吃回锅的口水汤不卫生,一边却催促着让服务员端饭快点多点,反正吃不饱不放筷子不离桌,一般人吃个十几碗很平常,一次小规模的待客吃上百儿八十斤面也很正常。即便是高档次的宴会,最后一个压轴的食品,也大多是一口香臊子面。 我爱吃也能做好臊子面的秘笈是:继承传统的优点,宜辣则辣,宜淡则淡,让大家在溢香生津的美味中享受。 作者简介:陈军强,男,陕西省扶风县广播电视台。多年来,在省市以上各媒体刊发各类作品千余篇,多篇获全国和省、市奖。出版有作品集《明天更美好》等。 征稿 《作家前线》《华文作家》《文学冲锋》《新作品》《文学圣殿》五刊是名家作品的驿站,更是平民作者的家园。发表传播高品质、高品位、高品性和值得品读、品味、品审的纯文学作品。 坚持维护纯文学高洁的形象。 小说散文诗歌都可以,诗歌不限行,散文不限字数。小说三万字内。来稿必须原创首发,一律拒绝在任何媒体发过的二手稿三手稿及多手稿。 不薄名家,更厚待新人。对新人新作放宽质量要求。 宁要质量次一点的新作,不要质量高的旧稿。 只要不触及政治敏感话题,不触及宗教敏感话题,不触及色情暴力,不宣扬邪恶思潮,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你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稿费由读者打赏提供,有的文章打赏高,稿费是国家级报刊的三、四倍,有的文章没有打赏,那咱就抱个鸭蛋回家。当然,两头突出的是小部分,大多数作者还是可以拿到省市级报刊的稿费标准。读者打赏,作者和平台对半开。打赏低于10元的留平台使用。事先声明。 我们冲锋在文学前线,信奉的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五刊统一投稿邮箱:xingang .北京中医白癜风专科医院如何防止白癜风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