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杨凌蘸水面

文/刘省平

  陕西民俗“八大怪”中有一怪是“面条像裤带”,说的是陕西人吃的面条长、宽、厚。其实,陕西的面条品类很多,就其外型而言,有长的,也有短的(如揪面片);有宽的,也有细的(如西府臊子面);有厚的,也有薄的(如炉齿面)。百人百性,爱吃哪一种,因人因时而异。但为什么要说“面条像裤带”呢?这个说法固然有失偏颇,却是反应了大多数陕西人吃面的喜好。在陕西的诸多种面食中,符合“长、宽、厚”这三大特点的有好几样,比如:蘸水面、软面、扯面,但最具代表性的要属蘸水面了。蘸水面最属杨凌的正宗,故人常称道“杨凌蘸水面”。

  杨凌蘸水面的最早发源,应该是在扶风,追根朔源起来,这话就长了。

  在扶风县城东南四十五里三畤原上(今杨凌五泉镇王上村)还有一座隆起地表的大土丘——泰陵,这是隋文帝杨坚和其独孤皇后的合葬墓冢。清宋世荤纂修的《扶风县志》和谭绍裘编撰的《扶风县乡土志》上均有文字记载。墓碑上的“隋文帝泰陵”字迹为清代陕西巡抚毕沅书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隋文帝姓杨,所以人们俗称其陵为“杨陵”。

  据宋世荤纂修《扶风县志》记载:在清代,扶风县的西大寨一带作为官军驻地,已发展成商贾云集的一方大镇,治所在西大寨村(寨子里)。杨陵作为地名,真正初见于官方文诰是在清雍正七年(年)。杨陵作为镇名,在清《扶风县乡土志》中关于三畤原的记述中有所提及,说它当时隶属武功县。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饥荒,杨凌镇灾厄尤甚,十室而九空……尽管如此,民国时期的杨陵镇,茶房、酒肆、染布房、粮食集、戏园子、马戏团等,应有尽有,且三、六、九日逢集,大年初四过古会,犹不失小城镇之繁华。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筹备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委员会”,并公推国名党元老于右任为首任校长。任公率员到处勘察,最终选定杨陵镇以东二公里外的张家岗一带为校址。很快,陇海铁路也通至宝鸡。因为这里修建了一所高等学府,遂又建了一座四等小火车站——武功车站,慢慢配套建起旅馆、食堂、商店等设施,久而久之,火车站前形成了一条街道(老火车站至西农立交桥北段,俗称“站上”)。年,武功县人民政府在这火车站前这条小街上设镇,仍沿袭旧名“杨陵镇”。两年后,武功县政府将杜寨管区、李台管区合并过来,设立杨陵人民公社。时间长了,原杨陵镇(即西大寨)的称谓便在人们口语中淡化,杨陵镇正式从西大寨村迁徙下来,人们陆续在火车站前的那条小街上安家落户。年4月,武功县再次在此地设立杨陵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陵镇上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裂变为“农科院”“水保所”“农校”等八大涉农单位,“农科城”之谓享誉全中国。年,杨陵作为独立县级行政建制,归由宝鸡市管辖;年,划归咸阳市管辖。年,省上在此设立了杨陵区人民政府,政权升格、建设同增,一座小城市的规模逐渐形成。年,杨凌示范区设立。省上领导为取腾飞之意,遂将“杨陵”改为“杨凌”。由此,杨陵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变新。年,国务院批复杨凌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原来的一个普通小镇,逐步实现了华丽转身,规模日益扩大。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杨凌示范区的马路修宽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批批涉农企业纷纷入驻,每年秋冬之际,还举办一次“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数十万人过来……其实,关于“杨陵”的更名,坊间另有传闻:话说,上面过来一位大领导,在这里视察之后,地方上的头儿让题字,结果这位大领导不小心将“杨陵”写成“杨凌”。不久,“杨陵”就变成了“杨凌”。仅一字之差,发音相同,但意思和意味则完全不同了。但是,火车票上依然打的是“杨陵”。

  蘸水面,就是发源于这样一个小地方。但不要小瞧了这个地方,这里曾是神农氏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中华农耕文明时代由此开启。但蘸水面是起源于何时,现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信的是,历史应该不会短,且源于民间。

  从过去的“杨陵”到如今的“杨凌”,不知有多少代人是吃着蘸水面长大的呢!

  我是扶风县绛帐镇人,老家距杨凌十四五公里。小时候,一到夏天,隔三差五就能吃到母亲亲手做的蘸水面。在老家一带,家家户户的女人都会做蘸水面。过去,我们一般都是在夏天才做蘸水面,面条长、宽、厚,出锅后捞在盛了凉水面盆里,再夹一些煮熟的青菜。吃的时候,另外调一锅汤,辣子要汪,醋要出头,佐以油泼蒜泥,再配一些炒好的蔬菜,色、香、味一应俱全,令人馋涎欲滴!吃的时候,汤要先舀在碗里再往进捞面,一次捞上一两根即可,捞多了汤味就寡淡了。夏天吃蘸水面,图得就是个爽快!一般情况下,大人能吃六七根,十几岁的孩子也能吃三四根。

  走在杨凌及周边城镇的街道上,到处能见到蘸水面馆,生意都很红火。其实,在外面饭馆里卖的杨凌蘸水面,和我们自家里做的略有不同:面条更厚实一些,汤汁更浓香一些,盛面的盆子里加的是热水——正是因为是热水,面条是热的,所以就成了一年四季皆能吃的面食。蘸水面好吃,做起来却不容易。要用上好的关中优质小麦磨成面粉,用淡盐水和面,揉採好以后,在面盆饧里大约半小时,反复揉採,擀一根根成粗条状,刷上一层清油,再饧上一半小时;然后,双手扯住面条两头在案板上使劲甩击。一根面条扯开来约五六尺长,形似裤带,故而别称“裤带面”。有人把杨凌蘸水面的特点概括为二十个字:“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可谓道尽了蘸水面的精髓。杨凌虽然地方不大,卖蘸水面的饭馆却多不胜数。随便进一家去吃,味道都不错!老火车站斜对面有一家,已经营了二十年了,店面不大,我曾和家人、朋友吃过几回,顾客很多,大家都说好吃。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我曾去吃,蘸水面里下了整棵整棵的荠儿菜,平添了几分野趣。

这十几年来,杨凌蘸水面已经走出了“农科城”,打进了省城西安,如今已经几乎遍布关中。尤其在西安,几乎每个大街小巷都能见到杨凌蘸水面馆;有些杨凌蘸水面馆很会经营,还调了多种口味的汤汁:西红柿鸡蛋的、麻辣的……以此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可以说,在关中地区,不管穷富,不论男女,很多人都好吃杨凌蘸水面。

  杨凌蘸水面面条厚实、筋道、光溜,汤汁味道浓香;蘸过面条的清汤直接可以用勺子舀了喝,方便,所以成了很多面食餐饮经营者争相经营的品种。据我所知,有不少“杨凌蘸水面”的经营者和面工师傅其实并非杨凌人,但他们都知道杨凌蘸水面好卖。这是好事啊!杨凌蘸水面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多人能得以享此口福了。

  年2月24日于西安

投稿

投稿请发到admin

ffbxw.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早期什么症状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