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传播扶风文化、传递本地资讯、联络乡情乡谊。

◎来源|居敬斋主的博客,本文原标题:待客今昔。

作者简介|刘新科,男,年11月生,陕西扶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史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届理事、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客座教授、陕西省比较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曾参加多项重要科研的撰写工作。

我们中国人自古都很好客,春秋时代孔子就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战国时,财大气粗、野心勃勃的孟尚君等人,门下更是养着“客人”无数……然而中国人绝不停留在“乐”的情感表现上,是很注重“乐”之后的待客的行动表现。

感谢命运给了我从农村到城市的生命历程,久居都市都快40年了。在我无数次做客和待客的体验中,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待客之道,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与设宴招待,与“吃喝”二字分不开。我觉得,这似乎与我们这个民族历朝历代和族内个体,老缺吃少穿的苦难经历和“民以食为天”的祖训、生物本能有关。小时候在关中农村老家,有客人远道而来,叩开家门,一路进来,那是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事体。客人一来,父母会马上会终止既定的循环往复的家常饭菜,总会想方设法做些好吃的,让我们陪着客人美美地吃它一顿。以后参加工作,在单位上班,有时也被下派到农村做“驻队干部“,被派到群众家里边吃“派饭”,那更叫人感动:早上是油饼、鸡蛋,中午是臊子面,晚上是凉粉、面筋……即是家境再贫寒,也要给客人改善一下。搞得人实在不好意思,只好在群众会上表态,让乡亲们别太客气,你平时吃啥,就给我们吃啥吧。可见当时、当地民风之醇厚、热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远没有今天这么富足,群众普遍的温饱问题未解决。平日里,父母为全家人一日三餐,忙忙碌碌,费尽了心思;那客人一来就更忙了。客人在堂屋坐定后,母亲必然把父亲叫到灶间,唉声叹气地讨论好大一会。当时的家境,不是父母不好客,而是家中实在没有什么新奇之食物待客。得罪一个客人,让客人失望地回家,以致今后不再踏进家门,那该是多么不幸而又令人尴尬的事情呵……然而,这一切,在我们家,绝不会让客人看出来的。客人没坐一会儿,母亲就会端出一碗当时稀罕的白面条或一碗荷包鸡蛋之类的点心来,生怕辱没了这“好客”的门风。在老家的农村里,没有端杯开水出来待客的传统。客人真的渴了,母亲便会沏壶茶,先让客人饮用。即是过路的生人口渴了,也要领到厨房,从水缸中舀一瓢水让其喝喝的(哪像现在,防生人,如同防贼一般)因为那是从山崖下、小溪里流出来的,包容了这方水土的一切情感,再说,“人好水也甜”嘛!但凡客人吃点心或喝凉水的间隙,家中还有腊肉,父亲就会扬起竹竿,从屋梁上撑下来。逢上荒年,什么好吃的也没有时,还得东家、西家,借面、借鸡蛋,不管怎样,总会让客人有顿好吃的。其实,那时所谓好吃的不过是在青菜、萝卜之外,多出一碗肉或鸡蛋而已。有时没有那么多肉来炒一碗,就把肉或鸡蛋单独埋进客人的饭碗底下。不管是摆在桌子中间还是埋进客人的碗底,总是既要让客人吃好,又要吃得心安理得。后来我进城工作,并且也成为了一家之主,再后来竟成了“教授、博导”之类的所谓高级知识分子。我照样盼望家中来客,这当然不是像儿时那样,为盼一顿好吃的。因为人毕竟不是草原上牧放的马群,特别是在这都市的“钢筋水泥的森林”里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亲友关系,也越来越淡化;人们更渴望交流,更可望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只是这时待客,绝不是桌子中间一碗肉所能表述的啦。客人一来,得马上奔走菜场,然后回来,同妻一道,昏天黑地忙乎好半天。尽管搜肠刮肚摆弄出一大桌菜,端起酒杯敬酒时,还是诚惶诚恐的,唯恐让客人不满意,嫌我们不大方,太小气,少礼数。这可是当今都市满脑子“自我”,把城乡差距分得一清二楚的“白领丽人”和青年男女们,怎么也无法理解的地方!是不是某地方的民风或某家的家风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我有些糊涂。去年,我和妻子突发奇想,请了几个大学的老同学来家吃饭。本想大家聚聚,互相熟悉熟悉,交流交流人生感受。谁知我家请客不久,几个同学都轮流请起来了,并且一家比一家办得丰盛。大家都很累,可谁也不愿落后。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敢请人来家中做客,自然也不愿到人家家中做客了,即使有朋友从远方赶来,干脆请客人上饭馆,让大家在服务小姐的微笑中都成为客人。吃的饭菜丰富多了,说的话客气多了,看的风景美丽多了,听的歌声动人多了,端起酒杯与客人相碰,但扪心自问,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菜没吃几样,酒没喝几杯,得思索着点歌、说话,巧妙回绝服务员们名目繁多的带价服务,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与邻席暗比菜的数目、酒的级别,仿佛吃饭的我们不是主人,饭店酒家的服务小姐们、歌手们、经理们、大厨们才是主人,如此吃喝下去,还有什么快乐可言,以往的美好回忆,似乎也随之化为了泡影。记得前不久,一位仍在乡下种田的老同学到家中看我。由于是下雨天,没法上菜市场买菜,而老同学又坚持不愿上饭馆吃饭,让我和妻子十分为难,有朋自远方来,竟然乐不起来了。那位老同学大概也看出点什么,他嘴里嘟哝着:“咦,老同学相见,咋就连饭也舍不得煮给我吃,如今这城里人啦……”他这一本正经的嘟囔,让大家都乐了,妻子便翻箱倒柜,亮家底后,给每人煮了一海碗鸡蛋面,我和老同学以面下酒,说了很多话,喝了很多酒,过得十分快活……

归来吧!久别的人情、亲情……

■刘新科教授其他文章: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刘新科:过去的扶风

◎深度|刘新科:故乡扶风县的民间风俗习惯

扶风圈子,在外扶风人的交流平台!

赞赏

长按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最佳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