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http://m.39.net/news/a_5218115.html 人民支前捷报频传 ——重温宝鸡人民群众支前的英雄壮举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 年7月14日,宝鸡解放。面对十几万解放宝鸡的部队需要大量物资支援的实际,刚刚诞生五天的市人民政府就发出“宝鸡市人民政府命令”,征集各区年度应负担公粮,预借公粮,支援前线。 随着对支前工作的层层动员,支前委员会、征粮委员会、筹粮委员会应运而生,粮秣组、担架运输组、慰问组迅速成立。宝鸡人民群众把粮草主动送到部队,日夜不停为部队磨面,年轻人抬担架送伤员,全力支持部队继续战斗,扫清残余势力,解放全中国! 霎时间,渭河两岸涌起一股波澜壮阔的支前大潮,汇聚成人民战争的海洋,支援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 ▲凤翔人民群众赶着牛车支援前线。(资料图) 动员一切力量 全力支前 7月底的金陵河市区段,两岸花红柳绿,亭台楼榭旁不少市民散步休闲。站在金陵河市区北首岭段的河岸上,《金台地名志》主编、金台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林志贤说:“为前线磨面的水磨应该就在这附近,水磨很慢,群众热情都很高。那时物资匮乏啊,多磨一点,前线的战士就能多吃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宝鸡解放后,解放军数十万人马在宝鸡地区休整,支前任务十分繁重。为做好支前工作,当时的宝鸡地委、宝鸡分区专员公署多次召开市县委书记和市县长会议,安排支前工作,要求动员一切力量,充足地供给部队粮草,保证解放军的需要。市、县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区、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 宝鸡市的支前任务最为繁重。扶眉战役后,解放军第十八兵团驻防在益门镇到甘肃东河口一线,加上驻扎在市区的其他部队,宝鸡市需供给部队大量粮食。市军管会要求各级政府、干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支援解放军。市政府在下辖的6个区成立了支前委员会,在乡、街设立了支前小组,组织磨坊日夜不停磨面,金陵河、清姜河上的水磨连续运转,福新、大新面粉厂加大马力,复工生产。各级干部带领群众用大车、手推车将数千吨面粉运往在秦岭山中作战的部队驻地。交通、邮电等部门积极抢修桥梁、公路,修复军用专线,保证支前物资的快速运送和部队的通信联络畅通。 ▲麟游县九成宫镇城关村麟溪桥,当年麟游县支前大队集结出发地。 远征两千里 光荣完成支前任务 刘义民是麟游县九成宫镇城关村人,他的父亲是中共麟游支部(年2月成立)第一任书记。年麟游解放时,刘义民14岁。今年6月22日,笔者采访时,他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我妈做的鞋底、粘好的鞋帮帮散出去,做好了鞋都再拿到我家来,一起送给解放军!” “麟游的支前大队就是从麟溪桥这个地方集结出发的,当时,欢送的好几百人,列队两边,敲锣打鼓,气氛热烈得很!”麟游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王存建把笔者带到现在仍在使用的麟溪桥,向笔者介绍。据《麟游县志》记载,年6月,中共麟游县委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县支前委员会,组成群众、驮骡支前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到四川德阳。 到7月中旬,全县群众供给人民解放军面粉斤、小麦斤,饲料斤、草料斤,木柴斤。9月底出发。县委、县政府组织了由名民工、头驮畜及副担架组成的支前队伍,编成两个大队,每个大队除设1名大队长外,还有文书2人。 一路艰辛,翻越秦岭。支前大队历时3个月走到德阳,驻防的解放军接收了支前物资,赠送给支前大队一面锦旗,上书“远征两千里光荣完成支前任务”。第二天,支前大队就踏上返回麟游的征程。麟游人民的“支前”受到上级的嘉奖表扬。 历史档案 见证支前壮举 金台区档案馆馆藏大量珍贵档案,林志贤借出几本。一张张发黄的纸张上,“动员车辆牲畜人力表”“支前统计表”“军鞋分配统计表”字迹清晰明了,内容翔实,真实记载了解放初期金台区拥军支前情况。 年7月21日,刚刚诞生五天的宝鸡市人民政府发出“农字第一号”“宝鸡市人民政府命令”,征集各区年度应负担公粮。还有一张年9月14日填写的“宝鸡市十里铺区第五乡年度借粮统计表”,及其他档案资料,都成为宝鸡解放初期市区政府预借公粮、供应前线的历史见证。 档案资料显示,年8月13日至9月19日,十里铺区支前共出动车辆48辆、担架副、人员87人、牲畜36头,为解放军部队运送粮食、柴草、饲料。 解放军长途跋涉、行军打仗,军鞋成为重要的军需物资。解放初期,解放军的军鞋供应仍然采取分配民间、集中征集的办法。年9月14日填写的“宝鸡市十里铺区第五乡军鞋分配统计表”上记载着全乡劳力个,共做军鞋双。 档案资料显示,直到年底,市政府还强调:“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支援前线,仍然是今冬明春的重要任务,决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继续努力,保证做好战勤建设。” ▲金台区档案馆馆藏支前历史档案资料 为解放大西北大西南作出重要贡献 据《中国共产党宝鸡历史》记载和陈仓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宝鸡解放后,宝鸡县委和县政府根据益门镇、虢镇和固川等地驻有两个兵团、支前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各级支前组织,县上还动员数千名青年组成支前大队。支前大队随军到达四川、甘肃、青海等地,还获得了部队奖励的骡马匹、锦旗18面、长枪50支、子弹发。 凤翔解放后,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在凤翔休整。凤翔县政府在县支前委员会增设了粮秣组、担架运输组、慰问组,县上成立了大西北支前大队和南下支前大队,随军西进南下,总人数1多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派出大批干部下到乡村,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开座谈会等方式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踊跃支前。城乡妇女日夜不停地为战士赶做军鞋、鞋垫。千阳县、陇县都成立了支前委员会,筹集物资,组织担架队随军西进南下,支援解放大西北、大西南。 ▲金台区档案馆馆藏支前历史档案资料 《中国共产党宝鸡历史》记载,在宝鸡解放后的三个多月里,宝鸡市及各县政府积极为部队筹集粮食、物资和饲草等,保证部队需要。宝鸡地区先后供给部队面粉11.5万斤、小麦40万石、饲草万斤、柴万斤以上、军鞋35万双,出动担架副、民工名、大车辆、驮骡头,为全面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感言 无名英雄令人敬仰 马庆昆 家里仅有一个劳动力,也要去支前;缸里还剩一把粮,送给亲人解放军;借来一方布,连夜做军鞋… 在采访宝鸡人民支前事迹的过程中,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让人感动。这些支前群众生活贫苦,在国家有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们不为名、不图利,慷慨付出自己的财物、精力,甚至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求国家早点全部解放,大家早日过上不愁吃、不愁穿、自己当家做主的安稳日子。70多年过去了,他们只留下了一个相同的名字:支前群众。 在麟游县、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区等地采访时,当地党委党史研究室、档案馆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认真,带笔者寻访支前知情人,让人感受到他们对支前群众的敬仰,以及想让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的迫切心情。 采访中,当初支前群众的后代,对先辈支前的壮举很少提起,更不炫耀,都默默无闻,过着平淡而又幸福的生活。 宝鸡能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与宝鸡人民群众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的拥军传统分不开,群众以支持国防建设为荣的理念根深蒂固。 让我们记住这些无名英雄,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为新时代宝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马庆昆傅嘉玥) 编辑:王秀芳 审核:海欣 终审:韩正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