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在线
我曾经跟着父亲先后逛过菊村(现召公镇所在地)农历二月八、三月三、四月八、七月二十、九月初六、十月初四、十一月初六、腊月十二古会;也逛过杏林农历八月八古会,还逛过扶风县城腊月初八跨县区城隍庙烧纸会;最远逛的是法门镇七里桥农历二月二十一古集会。那时逛古会,没有超市、商店,只有商贩摊点。较大的镇点如天度、法门、召公、县城、绛帐镇等有两三家商店,人们少吃缺穿,把逛古会作为一饱眼福的精神享受,一碗羊肉泡开茬只要1.5角钱,后涨到二角、二角五分;一碗醪糟汤只值5分钱还有一个鸡蛋,后涨到1角钱;一牙西瓜1分至2分钱,最贵时没超过5分。有些受过苦、节俭的农民走到摊点前,只问价不下手,嘴拌的叭嗒响,囊中羞涩难消费。十岁左右的我,跟着父亲逛古会主要有两点动机:一是逛热闹,看大戏;二是为口福,争吃食。再难,父亲都要抠出钱来,给我买一碗羊肉泡或猪头肉。回家时还要给祖母捎一份;我最爱吃的那籽麻胶糖,非缠着父亲买几块拿回去给姐弟妹妹吃。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买吃食消费方面比其他农民大方的多。老人家把东西买好后,就带我步行十多里,甚至二三十里往回赶,有时候真是两头见黑,回家很晚。
我记得每逢父亲、叔父赶大集、逛古会、走远路,如去武功、乾县、哑柏、绛帐等地,母亲和叔母就半夜起床给他们准备好干粮锅盔,做好辣红面条。饭饱茶足后,父亲、叔父就赶早集去古会置买东西,有时的确两头见夜,才能返回;有时实在是晚了,还要在当地住宿一夜,第二天早早起床,往家里赶路。受的那些累,吃的那些苦,如今年轻人想都不敢想。
光阴荏苒,时代变迁。如今实现了“敢叫日月换新天”,“换了人间”啊!买卖东西要赶集上会的时代已经成了故事。在平时,农村人家中过红白事待客,买东西足不出村,一个电话商家你要啥他送啥;本村商店日用杂货、农药化肥、各类良种,农忙扫帚、家具、蔬菜瓜果付食、布匹衣料、礼品奶类、食糖食盐、烟酒商品,要啥有啥。会做生意的农民把羊肉泡豆花泡送上了门。城镇街道、县城市场、超市商场、家具城、各类饮食瓜果蔬菜副食、生活工作用品等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亚于大都市北京、上海、西安、宝鸡····在这里,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新鲜货物、名牌产品、特色水果、饮食烟酒在县城、镇点都可以买到。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当我给儿孙忆往昔逛古会的经历时,他们没有把这些陈年往事当成故事去听,仅作为他们饭后茶余闲聊时的笑话去议论。如今年轻人和少年儿童平时紧张工作,认真上课学习,每逢节假日,逛的是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玩的是现代版的4G、5G;看的是立体影院三维电影;穿的是时装,赶的是时尚;唯有一点,一些晚辈缺乏了长辈人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在你们追赶时代潮流的同时,敬请保持清醒的头脑,好好享受生活,奋力拼搏前行,团结一心,去圆革命先烈和长辈们尚未实现的中华民族复兴梦、中国富强梦和我们每个人都期盼的幸福生活梦。(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者简介:薛立兴,男,陕西省扶风县人。生于年3月14日,大学文化,公务员(现已退休)。自幼酷爱文学,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写作。曾在《人民日报》、《乡镇论坛》杂志等全国及省市、港澳台报刊发表文学新闻等作品上千余篇,获奖上百次。被聘为全国散文学会会员、省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杂文散文协会会员、市县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曾兼任《陕农报》扶风记者站站长,现任扶风县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数百篇作品收录《人民日报》、《中国农机化杂志》、《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宝鸡日报》等多家报刊年度汇集;他的作品也收入《扶风作家散文选集》、《扶风文艺》期刊系列丛书,在当地享有盛名。通联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