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提花机,又称花机、花机子,是一种人力织造提花织物的机械,也是古代织造技术机械的最高成就。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原始织机的工具,这种原始织机叫踞机或腰机。距今已有六千多年,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始织布工具,它是现代织布机的始祖,至今仍可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见到。在河南安阳殷墟大司空村的殷商王族墓葬中发现了几何图纹的提花织品“绮”;到了周代,已经能织造多色提花的锦,表明中国的原始织机到周代已发展为提花机械。

提花机装有分别升降各根经纱的提花机构,可用于织造复杂的大花纹织物。从商代使用手工提花法,发展为多踪多蹑及束综两种提花机。多踪多蹑提花机出现于战国时期。通常采用蹑(脚踏板)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就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为织造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多踪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昭帝末年,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样的多踪多蹑提花机织造起来十分繁琐,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国时曹魏初年,扶风(今陕西兴平)的马钧以“旧绫机丧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将多踪多蹑提花机改革成十二绫蹑,采用束综提花的方法,既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这种提花机直到近代仍有使用。但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绒圈锦说明,汉初已使用束综提花机。到宋代,这种提花机已发展得相当完善,南宋楼璹《耕织图》、元薛景石《梓人遗制》及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乃服篇》均有记述。此时提花机的结构已相当完善,织造时一人高跨机顶专管提花,另一人司织,两人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手工操作。这种提花机自战国秦汉出现以来,直到18世纪末,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提花机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年“上海世博会”江苏馆还有陈列。

另外,在提花技术中最难掌握的要算结花本。花本是提花机上贮纹样信息的一套程序。《天工开物》中说:“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杪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就是说人们如果想把设计好的图案重现在织物上,得按图案使成千上万根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结线有次序地横穿排列,作成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花本是古代纺织工匠的一项重要贡献,对现代电脑发展中程序控制与存储技术的发明有启示作用。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