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不很突出,虽然有光武中兴,但是先辈的光环实在是太大,导致后人都不怎么注意到汉光武帝刘秀这个低调的皇帝 千百年来帝王都是多情的种,哪一个帝王没有个三妻四妾,对女子也是见一个爱一个,像刘秀这样钟情又专一的皇帝可真是少见,不仅如此,刘秀还对自己的结发妻子阴丽华好得不得了,在外人看来就是伉俪情深。刘秀本人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他的妻子阴丽华是个人人交口称赞的贤妻良母,这样一对夫妻又过着美满的生活,真是羡煞旁人啊。 低调内敛的没落皇族 在家是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在朝是位忧国忧民的君王,身兼数职的刘秀,在每一个角色下都尽力做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不管是以古代还是在现代的标准来看,刘秀都绝对是个好男人。汉光武帝刘秀此人在两汉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而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光武帝本人同功臣共始终的行为也被后代史家所称颂,可以说,汉朝从崩溃到中兴,光武帝功莫大焉。颜值高、功绩高的好男人刘秀,似乎没有他的祖先甚至是历代的一些明君名将们出名,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起刘秀会有很多人还不熟悉,但说起刘邦大家都知道,那么刘邦和刘秀有没有关系?当然是有的,而且刘秀与刘邦的关系非同一般。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来头不小的刘秀虽然有着尊贵的皇室血统,但到了他这一代,已经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了。由于出身与普通人无异,也就造就了刘秀亲民又接地气的性格,他和气、善良,做事谨慎又周全,常常和他身边的人打成一片,不分彼此。这或许为刘秀日后能够获得群众的拥护打下了基础。 没落贵族出身的刘氏家族,虽然没有了尊贵的地位,但是家庭还算富足,从小衣食无忧,家里还有几个兄弟,与心高气傲把自己带当做贵族的哥哥姐姐们不同,刘秀这个孩子更明白自己的处境,他清楚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因而他比姊妹们更脚踏实地一些。 公元8年,王莽建立了自己的新王朝。不管是刘氏家族还是天下百姓都痛心疾首,新王朝的建立意味着新一轮的厮杀,天下又要面临一场浩劫,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的的局面。刘氏家族作为皇族后代自然受到影响,家里的贵族特权没有了,就沦落到跟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刘秀一家也跟着遭了殃,这时候,刘秀的父亲已经去世,他跟他的两个哥哥寄居在叔叔刘良家里。 当一个大家庭陷入窘迫的生活当中,人人都在悲天悯人时,刘秀却异常乐观和积极,他并不觉得又什么不一样,哥哥们却整天喊着要匡扶汉室,在这种环境下,刘秀也生发出想要做大事的想法,于是,在他心中有了一个远大的计划。 在刘秀二十岁那年,他决定去长安游学,几年闯荡游历过后,刘秀再回家乡时,已然是位翩翩少年了。偶然一次机会见到了貌美如花的阴丽华,立时惊为天人。无名无位、囊中羞涩的寒士刘秀自然觉得她高不可攀。也仅仅就发出豪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而已,年轻时的刘秀志向不过如此。世事难料,日后刘秀果然娶到大美人阴丽华,抱得美人归,此是后话。 群雄逐鹿中的后起之秀 大哥刘縯则与他完全不同,性格刚毅、胸藏韬略、不喜务农,喜好结交豪杰,皇族意识非常明显,经常嘲笑弟弟刘秀只知埋头治理家业,没有大的抱负,面对哥哥的揶揄,刘秀一笑置之。造化弄人,谁知最后取得天下却是貌似平庸的刘秀。 没落贵族出身的刘氏家族,没有了尊贵的地位,刘秀家庭还算富足,从小衣食无忧,但仍旧跟着哥哥一起起义,被毛浙东称赞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王莽政权自建立以来,就受到众多力量的反对,起义军在新成立的几年里不断涌现,而刘縯也加入了这场浩大的洪流中,刘秀就跟着哥哥一起起义,很快就集结了一股大的势力。刘秀兄弟所在的义军诸将拥立另一位西汉宗室刘玄为帝,建立更始政权,其实这个位子本是刘縯的,从能力和才干来看刘縯更适合,但是由于平日散漫惯了的农民怕刘縯的严苛、不讲情面,于是私下串联将平庸听话的刘玄抬上了皇位。此时的刘秀也只是一个很低调的偏将军,不显山不露水。 更始政权建立后,刘秀一战成名,其威名不径而走,却从不夸耀战功为人相当低调,刘秀的威望一日高似一日,由于刘氏两兄弟的威名越来越大,为了不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刘玄杀掉了刘縯,经历此事后的刘秀知道不能再跟着刘玄这个昏君了,于是更始元年(23年)破虏将军刘秀奉刘玄之命去扫平北方群雄后,再没有回来。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在河北站稳脚跟的刘秀在手下将领的拥戴下,于鄗城以南千秋亭宣告称皇帝位。国号沿用汉,史称东汉,又叫后汉。改元建武,亦称光武。刘秀是为彪炳青史的光武帝。后下令迁都洛阳,随后开展了一系列东征西讨,目的是削平四方,击灭拥兵自重的各股割据势力。光武的直接军事指挥和遥控军事指挥才能不仅是在两汉二十多位皇帝中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其他开国马上皇帝中也是上乘的,和以武功著称的唐宗宋祖相比丝毫不逊色。 东汉建立后,光武一反汉高强硬的做法,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始终坚持保全首领的做法。在历史上,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等等,共患难易,享富贵难。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成立自己的帝国之后,就开始残杀功臣。汉光武帝刘秀,是难得与开国功臣相处得非常融洽的皇帝。 此外,刘秀为人比较厚道、勤劳,这和刘邦的游手好闲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后来看到光武本人他虽是封建王朝的君王,但他的为政方针和用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家、垂范后世。即使在开国皇帝中,光武其实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这样一位好皇帝,又是好老公的刘秀为什么在历史上不怎么出名,推测由于是王莽时代造反的势力少,王莽政权很快就覆灭战争较少,历史上对汉光武帝一段时间的演义也不多,再一点就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不很突出,虽然有光武中兴,但是先辈的光环实在是太大,导致后人都不怎么注意到汉光武帝,还有就是刘秀本人也是个很低调的皇帝,也是从古至今学历最高的皇帝,他本人觉得名利什么的都不是特别重要,只要天下安定就可以了。 刘秀被毛泽东评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实在是实至名归。 名人介绍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亦称建武盛世。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刘秀是历史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原文翻译及赏析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 1、临淄:县者。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西北。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随刘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2、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代指皇帝。这里指汉光武帝刘秀。 3、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占领齐国首都临淄。 4、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武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时光武帝车驾亲自劳军,事在建武五年冬。 5、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6、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7、勍敌: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8、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9、卫尉:官名。即郦商,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刘邦曾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10、张步等二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11、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曾自请北收上谷兵(王莽时、耿父为上谷太守)、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向东消灭张步、平定齐地。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用事实说话,恰当地运用史实和现实相联系,评人论事,阐明观点。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 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 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光武帝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凝炼,如对历史事件,寥寥数笔精炼概括,既不铺张展开,也不妄加评论,省却大量篇幅,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因此,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