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法门寺佛指舍利,是释迦牟尼入灭后遗世的一节指骨,至今时历二千五百年,它的存在是个奇迹。佛门传说,释迦牟尼涅盘时,身生三昧真火,烧此无量功德积聚之身,七日始尽,留下八斛四斗晶莹光泽坚固不坏的舍利,让众生供养,种下得道因缘。二百年后,称霸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把舍利分载于八万四千个宝函,由僧众分送世界各地。

四寺藏佛指法门寺仅存

据《法苑珠林》载,在中国的舍利塔一度有十九所之多,但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些分布神州各地的舍利塔几乎已被破坏殆尽。安放有佛指的唐朝四大名寺,其中代州五台山塔和终南山五台寺的佛指舍利,皆毁于唐武宗朝代的“会昌法难”,普光寺则在清康熙年间塌陷于洪泽湖,佛指舍利由兹沉埋湖底,不知所终。

年湮岁远,佛经文献有关舍利的记载,在现代人看来,渐已成为神话传说一类。然而,一九八七年,在法门寺地宫重新发现了传世佛指舍利,与唐朝道宣法师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所描写的极为一致:“佛指长寸二分,内孔方正,外楞亦尔,下平上圆。内外光净,以指纳孔,恰得受指。”这一消息瞬即震动全球佛教界。一千一百年前史书所载的历史,像神迹似地猝然现于眼前,考古学者惊呆了,法师、教徒更是激动得差点哭了出来。

第1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后室的八重宝函中,舍利高40.3毫米,上宽17.55毫米,下宽20.1毫米,上内径13.75毫米,下内径16.5毫米,重16.2克。八重宝函上分别錾刻有佛教故事和花纹装饰。外1重是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函外雕刻有释迦牟尼说法图,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及礼佛图等极为精美的画面,系唐代木雕中罕见佳品。内7重由外及里的)的顺序是:第2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第3重,素面盝顶银宝函;第4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第5重,纯金6臂观音盝顶宝函;第6重,金筐宝铀真珠装金宝函;第7重,金筐宝铀珍珠装珷玞石宝函;第8重,宝珠顶单檐4门纯金塔。金塔塔基上树立一银柱,佛指舍利套在上面,上复塔体。外7重函背有绞链,函前有司前,并都加银锁钥。八重宝函均用丝织品包装或绑结。

第2枚佛指舍利。安置于中室白石灵帐中。帐身内有丝绸包裹的铁函1枚,铁函启盖后,函内有丝绸包裹的鎏金双凤宝盖纹银棺,银棺用黄、红两色的“泥土”紧紧地围定于函中。开启棺盖,佛指舍利置于棺内织金锦的棺衬中。此枚佛指舍利长41毫米,大径19毫米,小径18毫米。

第3枚佛指舍利。秘藏于后室下的龛中的铁函内,铁函外裹织金锦,铁函内依次为:鎏金45尊造像盝顶银宝函,函上錾刻“奉为皇帝敬造释迦牟尼真身宝函”字样,银函内有银包角檀香木宝函;木函内是嵌宝石水晶椁子,内置壶门座玉棺,椁盖上镶嵌着黄、蓝宝石各1,体积硕大,炫彩耀目;玉棺内置此枚佛指舍利。

第4枚佛指舍利。安放在前室的四铺菩萨阿育王塔中,塔内有宝刹单檐铜精舍1所。精舍宝刹高耸,三阶四门八窗,斗拱俱全,勾焕灿烂,门列力士,柱饰金狮,阶犀精巧,气象庄严,雄伟壮观,是唐代建筑的精美模型。精舍内罗面绢里夹袱包裹中是鎏金嘉陵频伽纹壶门银棺,内放此枚佛指舍利。舍利长37.4毫米,小径19毫米,大径23.5毫米。

4枚佛指舍利形制大体相同。“长一寸二分,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隐迹,色白如玉少青,细密而泽,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文并不彻”。唯第3枚形体不同,骨质感强。据《志文》碑载,第3枚藏于秘宫,称“金骨”,系佛的真身舍利,亦称“灵骨”。其它3枚为“影骨”。佛教界认为,影骨也是圣骨,亦是佛的真身舍利。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