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景淹没的扶风 文/陈军强 摄影/雪原 迎来了春,走过了夏,来到了秋,风景中的扶风依然美丽。 风景,顾名思义就是在自然与人文景观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无穷无尽的美和诗情画意、有千古佳颂和让你陶醉的场景。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无风景。我是扶风人,扶风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但我的眼里却是满满地无限风景! 摄影/雪原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工作、生活、享受在风景中。佛语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是说风景的世界里,有人喜欢满目绿荫的盎然春意,有人热爱万紫千红的灿烂夏花,有人欣赏硕果累累的飘逸秋叶,有人向往冰天雪地的皑皑冬雪!有人喜欢去远方游山玩水,有人却珍惜眼前的一方美景。这或许就是万事唯心所生,一切唯心所造,心在哪儿,哪儿就是风景。 摄影/雪原 我很庆幸,我居住的城市是被当做景点来建设的。晨曦下、阳光中、风雨里、喧嚣的人来车往间,每天上班、锻炼、逛街,我都会惬意于行走在街道路旁林荫下的风景线上,那飘着的花香、树香、草香令人心旷神怡,让我不经意间享受着那一路的快乐与愉悦。 有人说不到扶风就不知佛文化的神秘莫测、周文化的博大精深、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游览了扶风之后,这样的感觉就会瞬间溢满情怀。 是啊,在许多外地人的印象里,扶风有个闻名世界被誉为“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经典”的佛教圣地法门寺,拥有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却不知扶风的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优美,是一个淹没在人文与自然风景中的风水宝地。在这里,扶风绝不是仅有法门寺,除了法门寺佛文化的神奇,还有周文化的厚重、唐文化的灿烂、民俗文化的异彩纷呈。在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遗址处,景点星罗棋布,这一优势在全国的县区中是不多见的。 摄影/ffbxw 你相信吗?从北到南,从东向西,扶风的每一座城、每一个镇、每一村组,就是一处风景,一处风景记录着一段情。 位于县域北部的法门镇因法门寺而名,在这个国家5A级的文化景区里,这里历代皇家寺院的灿烂辉煌与传奇演绎、佛指舍利的举世罕见与弥足珍贵、 合什舍利塔的构思奇巧与气势恢弘,晨钟暮鼓里僧人的诵经念佛与善言善举,每年都让全世界千百万善男信女虔诚的来这里拜谒; 24平方公里的周原遗址是周的发祥地,因丰富的文物遗存,众多的出土文物,极高的考古价值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周原博物馆收藏着遗址中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巧夺天工的青铜器,弥足珍贵的甲骨文,玲珑剔透的玉器,周人的原始陶器、用具、建筑材料等珍贵文物, 享有"钟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的美誉,是中华文化的根、华夏文化的源;以生态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民俗村、生态园里,风景与美食相伴,传统与现代融合,让人们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温馨和别样风采。 北部乔山脚下的天度镇,因周天子曾在这里渡河去祭神而得名。境内国家级AAA景区贵妃故里野河山生态旅游景区,风光无限,让人留恋忘返。 摄影/胡玉奇 神奇的人文景点,厚重的历史积淀,记录着大唐第一美女杨玉环的情爱与杨家的兴衰。 摄影/胡玉奇 西周文化遗址封神台、烽火台、三霄娘娘修炼成仙的道场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等遍布其中,18万亩槐花林更是堪称全国之最;建于隋唐的法门寺下院九眼凤泉寺和法门寺众僧圆寂塔院,日渐与法门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摄影/扶风方正 始建于南北朝时代的古刹华严寺,至今已有年岁月,仿唐建筑飞檐斗角,雕栋画梁,蔚为壮观,是扶风历史最悠久的寺院。 摄影/ffbxw 县城东北方向的召公镇,自古就有“鸡鸣一声听三县”之美誉。西周时召公驻此讲学,栽种菊花,秋风飘香,游人不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召公(原名菊村)镇因此得名,《诗经》里也留下了召公甘棠遗爱的千古佳句。深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农耕自然条件,造就了这方热土今日果业大镇、畜牧强镇、商贸名镇、生态新镇的新名片。 扶风的东大门杏林镇,相传宋代医家石泰住此地为人医病不收费,痊愈者栽杏树为报,春暖花开时,杏花遍开,苑如彩霞,杏林霞彩成为扶风一景,久之杏林地名因此而得。杏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 摄影/ffbxw 西汉名将马援、马超的故乡就在这里,现存的马超岭遗址、马援射弓处遗址依然风韵犹在。 摄影/扶风方正 位于城关的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文化遗迹遍布,城在绿中,水在园中、房在林中、人在花中,景色宜人,是理想的宜居之地。 摄影/雪原 你看,傲然挺立在县城新区市中心的“周风”大鼎,昂扬大气,雄浑洒脱。上书中华传统的大篆“仁义礼智信”,就是扶风人千百年来“扶助京师,以行风化”的精神浓缩,也是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由此通往东南西北的四条大街,连缀着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与家园,宽阔的佛光大道,让寄托着精神追求的人们踏上祈福的旅程; 关中风情园、西府古镇、鼎盛西府、国风三千坊、东大门牌楼、市民中心广场、百合广场等地标型建筑,使得城市魅力无限。 摄影/ffbxw 风情万种的关中风情园是陕西省目前最大的仿明清建筑群之一,这里浓缩了关中的民风民俗,再现着关中的民事民情。人们来这里体验关中民风民情的淳朴厚道,品尝西府地方名吃的正宗美味,感受关中民俗文化的永久魅力; 西府古镇是凝固的历史,这里的四合小院,经典永恒,汉唐建筑,古色古香。高大雄伟的红漆大门里,重现了汉代扶风“班、马、耿、窦”四大家族的雄风,成为透视汉唐西府风情的窗口。 县博物馆融庙宇古建与文物陈列于一体,收藏着近万件历代和近代文物,以西周青铜器称最而享誉海内外。 建于明洪武三年的城隍庙,金碧辉煌的大殿,精细华美的砖雕、巧夺天工的木雕、彩画,无不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气息; 建于年的温家大院,是一所典型的关中古民居,院内布局严谨,设计精巧,精雕细刻,构筑精美,建筑风格赋予了关中民居独有的艺术风姿,是扶风文化的一朵奇葩,更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老区城南的飞凤山,奇峰孤寺,翠绿相接,山岭东西舒展,状如翱翔之凤。韦水琅琅,如凤引颈而鸣,岸边榆柳成林,桃李成荫,菜畦纵横,如在画中,使“飞凤拱秀”成为扶风永恒的风景; 摄影/韩武成 山下的七星河国家湿地公园,更是一幅色彩斑斓、意蕴万千、让人浮想联翩的富丽画卷。蓝天白云之下,艳阳和风之中,空气清新的园内林木繁茂、曲桥蜿蜒、河水澄碧、鱼儿跳跃,百鸟鸣唱、万点荷红,情趣浓郁,原生态与禅意的结合,因地而变、步移景异,一年四季有景可观; 摄影/雪原 县城东南方向的宝鸡峡枢纽工程湋水倒虹则奇丽壮伟,犹如天上倒挂的彩虹,令人惊叹和赞美。那横跨湋河的身姿,像两条奔腾的巨龙自天而降,一头从南塬上俯冲下来,又一口气飞跃上北塬顶端,吞进的河水从它们的嘴里喷射而出,震人心魄。工程的建设与功绩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摄影/扶风方正 信邑、白家窑水库更如镶嵌在古老美水河上的两颗璀璨明珠,浇灌着一方富裕,滋润着一方和谐。 摄影/ffbxw 段家镇位于县城中南部,境内有名扬海内外的宗教圣地大明寺与千年古刹青龙庙。大明寺是隋炀帝杨广为纪念其父隋文帝的功业,保佑江山永固、福荫子孙万代而创建,距今余载,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建于唐初的青龙庙与东汉史学家班固墓隔河相望,庙悬山峰顶端,四面古柏环抱,郁郁葱葱,势如星辰倒映,俯视西崖,似如身临华山西峰之壮观。庙内供奉着“索姑圣母”,为唐初太宗李世民封誉。 摄影/扶风方正 午井镇位于县城西南方向,以北宋淳化年间理学家张载在贤山寺讲学,提倡井田而得名。贤山寺建于北宋,因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张载隐此读书讲学,故名贤山。 摄影/ffbxw 这里道路蹊径幽奇,峰峦迂回俊秀,眺望终南渭水,远山掩映,近水如带,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映古刹,葱郁古树,殿宇亭台,筛映光辉,曲回迂折,暗洞通明,“贤山晚照”成为扶风八景之一; 摄影/ffbxw 高望寺塬上一带,每逢霁雨初晴时,可见一缕一缕的云岚,结成片片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烟霞色彩,缭绕天空,遮避秦岭山腰,秀丽奇绝的景色被誉为扶风八景之“高望晴岚”。 县城最南部的绛帐镇,因东汉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马融设绛色纱帐教学传薪而得名,人文荟萃、经济繁庶,自古为关中西府工、商业重镇。 摄影/雪原 一年三季,渭河岸边“十里花海”里那片片的开花乔木、灌木花卉、芦苇纱帐,把两岸装扮得如人间仙境,花之海洋; 现代化特色农业的发展,走出了畜牧名镇、苗木大镇之路,使渭河沿河经济苗木基地已具规模; 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连霍高速、法汤高速,与渭惠渠南北二渠和滔滔渭河在这里交汇,壮观的几何圆弧形连接路犹如绽放的花朵,折射着美丽与富贵; 巍然屹立的新传薪楼下,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绛帐工业园,已形成了以食品、化工、纺织、机电、建材、商贸为主的产业集群,开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绛帐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三秦大地上。 摄影/雪原 您看到了吗?这就是淹没在风景中的扶风,虽然这仅仅是大美扶风的一部分,但扶风的决策者们已经描绘出了全域旅游的宏伟蓝图,要让扶风成为养心、养身、养老的福地。未来的扶风将重点打造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农业观光旅游三大板块。风景中的游客,也将会在旅游中快乐的体验扶风独有的佛文化、周礼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 摄影/雪原 人生的旅途总是忙忙碌碌,别忘了歇歇脚;身边的风景如此美丽,别忘了去欣赏。细细品尝美丽,还是请到扶风来,一个被风景淹没的佳境,一个一生不能不到的地方,一个养心、养身、养老的福地。 四季轮回,风景中的扶风会越来越迷人! 年9月15日中秋节于扶风 (注:除申明作者的图片,其余图片均来自网络) 点这里发布扶风生活信息! 陈军强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