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版面预览:

3月25日,贵阳东山,最低气温仅4.5℃,虽然天气较冷,贵阳市气象局内的地面观测场、气象台和影视中心却热火朝天。贵阳晚报联合贵阳市气象局开展的以“观云识天”为主题的气象日主题活动中,42名晚报小记者实地观察、听取专家的讲解,了解气象科技,有的小记者还体验了一回气象节目的主播。

小记者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做记录

体验感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为直观感受天气预报的录制过程,12名小记者率先进入到了气象影视中心。主播陈力心告诉小记者们,在这里,每天要为全市的各个区分别录制天气,为贵阳电视台一至四台录制,还要为直播贵阳录制,加起来就要录12档。这里所做的工作是将每天仪器监测到的数据经分析、编辑以后进行播报,算是气象局的最后一环。

  

“太阳公公好久都没有露出笑脸,春雨一直下个不停。今天白天阴天转小雨,明天白天多云转阵雨。大家出门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哟。”北京实验二小贵阳分校的小记者练露露落落大方站到镜头前,稳稳当当地读出提词器上的字。

  

“别看就两句话,可把我紧张坏了。电视中的主持人看起来都不紧张,是怎么做到的呢?”练露露问。主播陈力心回答道:“虽然不用将内容背下来,每档录制时间也就短短的一两分钟,但在录制前,调试灯光、设备,熟悉流程,从容、面带微笑的进行播报,不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是很难做好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跟着气象预报员哥哥学做一名小小天气预报员

活动现场——

参观观测场学气象科技

气象站分为三种,分别叫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其中小记者所处的正是位于东经°44′,北纬26°35′,海拔高度为.8米的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相较于另外两种站,基准站级别最高,观测项目最多,在我省只有5个。”来到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最高处的平台上,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站长李光强先后向小记者们介绍了温度计、湿度计、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地温传感器、地温表、雨量传感器等等设备,并讲解工作原理和用途。

  

北师大附小的小记者石雨凡在听李站长介绍了时时记录数据的温度传感器后,又有序地排队近距离的观察了湿度传感器。她告诉记者,她以为温度传感器像一根温度计,没想到它里面是个卷筒,指针在纸上划着刻度。

 

“这两个铁笼子是用来干嘛的?”北师大贵阳附小的小记者蔡璐西好奇的问。

  

“把这个罩在温度计上,用来防冰雹的。”李光强答。

羡慕进入录制间体验的小小天气预报

气象科普——

观云识天气孩子感兴趣

在集中观看完有关气象的科普短片后,贵阳气象台的工程师周博扬又通过“观云识天”的主题宣传片,向小记者科普气象常识,孩子们很是感兴趣。

  

据周博扬介绍,在大气科学领域,云可帮助驱动水循环和整个气候系统。云分许多种,其中积雨云会下雨、打雷和闪电;积云像棉花糖一样,一朵一朵的,它不会下雨;层云带来的天气是绵绵细雨;卷积云很高;出现钩卷云,预示着未来几天会有少量降雨。

  

她同时表示,自古以来,人们就尝试着依靠观看云层天象来预判天气走势,并总结出一些相关谚语代代流传。时至今日,在许多地方日观天象,夜查星斗的习惯仍然得以保留。

  

随后她点开当天即时“高空分析图”,让小记者们直观的感受风云变幻所带来的天气变化。

  

在中国古代,谁最早提到了“观云识天”这个概念?在新闻发布会环节,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万科分校三年级(11)班的祝婧涵提问,周博扬解释说,“观云识天”是大众长期积累并且代代流传出来的经验,至于是谁最先提出的观点,无法考证。

看到实时同步录制的天气预报视频

小知识

天气预报为何也有不准的时候?

  

高级工程师乔琪表示,预报分为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是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需要不断的修正。至于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一是从气象业务角度上看,判断预报准不准有相应的站点比例要求,在一个大区域的多个观测点中,如果有一定比例的站点达到要求,在气象业务上就算是准确预报。

  

二是从接收上看,使用天气预报的人对预报内容和预报时效理解有误差。目前的预报是以24小时为预报间隔时段,即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或者当日8时到次日8时,且预报的是在此时间段可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天气。

  

三是在气温下降的时候,气象台会从冷空气开始影响贵州时预报到影响结束时,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人对气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目前,贵阳市乃至贵州全省正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而今年贵阳市政府将投入万元建设“智慧气象”,目的就是让气象预报越来越准、气象服务更加体贴,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石奎本报记者孙维娜/文)

(本报记者王弘扬/图)

第一次走进天气预报的录制间

小记者作品

乍暖还寒说气象

晚报小记者贺子航

实验二小三(4)班

昨天还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刚感觉到夏天的味道,今天却温度骤降10度,我只得又穿上了羽绒服。为什么三月的天气好像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又是怎样预测天气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小记者团来到了位于贵阳市东山扶风路的贵阳市气象局。

  

为什么气象站要建在东山呢?因为这里比较高,海拔有.8米。在国家基准气候站里,我见到了温度计、湿度计、湿度传感器、地湿表、雨量传感器等多种仪器,要测量出准确的气候少一个仪器都不行,需要它们相互配合。

  

录制前,一位小记者正面对衣装镜整理着装

气象站的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一堂“云”的课程,看过各种云的图片和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什么是“积云”有些“积云”看起来像棉花。还有“积雨云”这种云浓而厚是由“积云”变来,出现这样的云就会下很大雨,及冰雹同时还伴有大风。还有“勾勾云”看见天空出现“勾勾云”说明风象已经改变,风向改变气温会降低,云的水气饱合就会下雨。以后我自己就会观云识天气了。在气象局里我们有的小记者还当了一回气象播报员,挺神气的,非常上镜哈!

编辑贺晓瑚:

小记者结合当前的天气情况来写这次活动,很是切合主题,也很是吸引读者的眼球,忍不住要跟随小记者的思路去看看。如果结尾能对此进行呼应,借专家的说法来解释一下当前的天气,那就更棒了。

我眼中的气象局

晚报小记者张恩睿

北师大贵阳附小二(3)班

奶奶喜欢看《百姓   

活动当天,我坐44路公交车来到位于贵阳市东山扶风路附近的贵阳市气象局。贵阳市气象局的站号是,位于东经°44’,北纬26°35’,海拔高度是.8米。贵阳市气象局建于年11月1日,0年11月1日迁到现在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风很大,因为在山上,所以很冷,但是我们内心热情似火。

 

我们的第一站体验了天气预报的录制过程,当了一回小小预报员,心里既紧张又激动。然后叔叔阿姨带我们去了观测台,里面有好多箱子。看了温度计,风塔,湿度计,雨量传感器等等好多好多仪器,了解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依据”。这些仪器上面会有好多数据,虽然有讲解,但是我还是不太懂。

看完这些仪器之后,有一位周阿姨很热心地利用图片教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云,然后根据各种各样的云来识别天气。周阿姨还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好多好多奇怪的问题,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我感觉周阿姨真厉害,什么都知道。

录制一段属于晚报小记者的天气预报

编辑贺晓瑚:

小记者采访非常认真,对贵阳市气象局的站号、经纬度、海拔高度、修建时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描写,简直就是一篇贵阳市气象局的科普文章,非常实用。

参观中国气象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

有趣的气象之旅

晚报小记者李牧谦

华麟小学三(4)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下水淋淋”。这些谚语都是关于什么知识的呢?是天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气象之旅吧!

  

这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随小记者团来到了贵阳市气象台,我们先来到这次活动的第一站——气象广播站。老师让我们通过抽签来决定谁来播天气预报的广播,我们人数众多,可是我很幸运,抽签的时候抽到了我。我讲台词的时候并不紧张,因为台词也不算太难。等我们被抽中的12个小朋友全都体验完播音后,我们来到了气象观测台。

  

学习一堂气象知识课

在这里,我看见了许多测量天气的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它是用一个百叶箱装着的,里面是两个管子,一个在上面,一个在下面。上面的管子是测量湿度的,下面的是测量温度的。除了温度传感器外还有许多其他设备:干器温度表、雨量传感器等。

  

然后,我们来到了本次活动的最后一个地点,这里像一个会议厅,等我们都就坐后,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些云的照片,每放一张照片,老师都会给我们讲解。有积雨云,它能下雨、下冰雹、制造打雷闪电;有积云,和积雨云差不多,只是积云不会下雨;有卷积云,它比较高;还有一种云叫勾卷云,前面所说的“天上勾勾云,地下水淋淋”的勾勾云就是它。老师还告诉了我们一天之中最低温度是在凌晨五点,最高温度是在下午。

  

我们还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小记者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是多少?老师都耐心地做了解答。发布会结束后,我们就结束了这次有趣的气象之旅。

编辑贺孝瑚:

小记者以一些天气俗语开头,很好地引入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详细描写了这次活动,中间对引入的天气俗语进行了解释,前有所呼,后有所应。

探索天气密码

晚报小记者薛淇文

甲秀小学二年级

  

3月25日,我们小记者团参观了位于东山的贵阳市气象局。

  

首先,我们来到了天气预报录制的工作室,有12位幸运的小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怎么报天气预报。他们实在是太幸运了,看得我心痒痒的,小记者团的老师好像知道我的小心思一样,最后让我们所有的小记者集体感受了一下,好激动呀!

  

接着,我们在基准气候站李站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它是目前基准站级别最高,观测项目最多的观测场,在我省也只有5个这样的观测场。

  

通过这堂生动的参观课,让我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也知道了什么是“观云识天”。

字母中,一段有意义的小记者天气预报

编辑贺孝瑚:

我们这名小记者没能成为幸运的12人,无法体验当气象预报员的快乐,但我们的小记者并没有在意,能感受一下就非常开心啦!多参加活动,下次说不定你就是幸运儿,成为第一个体验的小记者。

探访气象局

 晚报小记者蔡璐西

北师大贵阳附小四(2)班

  

上周六,我们小记者团参观了位于贵阳市东山的贵阳市气象局。

  

这里的仪器五花八门,有许多的百叶箱,在百叶箱里,有自动温度计、湿度计等。它们是用来监测温度和湿度的,在这种阴凉通风的条件下,数据更准确。而测地表温度的方法却是将不同的地表测试仪放在不同深度的土层里监测。雨量器有夏季和冬季之分,夏季用的比较小,冬季用的比较大,可以预防被冻住。

  

蒸发器像个水塘,有个池子的水都是温热的……喔!太专业了,我还有好多不明白的,给我们做介绍的叔叔说,这些仪器对天气预报起作重要作用。有了科学的天气预报,我们不必担心“风云莫测”了!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观看了有关气象的科普短片,了解了晴天、多云、阴天的差异,对“观云识天”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次探访气象局,对我来说真是收获满满!同时也让我明白,气象预报真不是小事,没有那么简单!

在贵阳市气象台观测实时天气数据

编辑贺孝瑚:

小西同学已经是我们小记者活动的常客,写稿子也是驾轻就熟,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了这次参观气象局的活动,其中重点描写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我眼中的云朵

晚报小记者汪子涵

实验二小二(7)班

“观云识天”是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星期六,我和42名晚报小记者一同去贵阳市气象局探索气象的奥秘。我们参观了气象站,观看了科普短片,我还有幸亲自体验了一把如何播报天气预报。整个活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周博扬老师讲解的,怎样看云识别天气。

老师告诉我们,云分为10个基本的属。例如,我最喜欢的云—“积云”,他看上去像朵朵棉花糖,每当出现积云的时候,我就可以见到太阳公公的笑脸,快乐地去郊外玩耍。最令人魂飞胆颤的是“积雨云”,因为积雨云经常伴随着倾盆大雨,所以看到积雨云时,小朋友们要赶紧回家,否则就会成为落汤鸡。贵阳经常出现的是“层云”,它就像是给天空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面纱,一来就赖着不走,仿佛考试考了一个大鸭蛋似的,让人心情非常的郁闷。

向气象工作人员提问

观云识天,是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俗话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临”。虽然现在有了天气预报,但是观云识天还是非常有用的。

编辑贺孝瑚:

小记者把重点放在观云识天上面,这是很多孩子都感兴趣的内容。这名小记者结合自己对天气的感受,描写了各种天气下的情形和心理感受,很生动,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真的非常棒!

天气不再是谜

晚报小记者祝婧涵

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万科分校三(11)班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算出三天后长江会起大雾,于是上演草船借箭,把在周瑜面前吹下的“牛”变成了现实。见此情景,当时的周瑜一定是目瞪口呆吧。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时代,诸葛亮是如何知道天气变化的呢?现在,这不再是谜,我们的气象局专家就可以给出答案。

  

3月25日,我们小记者来到贵阳市东山附近的贵阳市气象站参观,参观时我了解到,气象站也有“大神”和“小仙”的区别,它们分别叫基准站、基本站和一般站。而贵阳市东山的气象局是一个基准站,这可是气象站中的“大神”了。在我们贵州,这样的基准站一共只有5个。在这里,我们认识了温度计、温度传感器、湿度计、湿度传感器、地温表、雨量传感器等专业设备。了解到了它们的用途。这些可是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太神奇了!

  

每天的“新闻联播”后是“天气预报”。我以为播音员只需要背稿子就可以轻松完成几分钟的工作。今天,当我成为天气播音员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可不轻松。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气象监测设备

当我独自站到了屏幕前,所有的灯光都投向我,大家的目光也聚集在我身上。兴奋的同时又有些紧张。感觉自己成为了真正的播音员,优雅又冷静;又仿佛自己到了外太空,可以俯看整个地球的风云变幻。伶牙俐齿的我竟然有些说不出话来。嘿嘿!别笑话我哦。

  

原来,短短几分钟的天气播报,背后却需要做那么多的复杂的工作。

  

天气的谜团在心中慢慢解开,它并非神秘不可预测。它也有属于自己的规律,需要人们更多的观察和积累。“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就是人们长期的经验积累。

编辑贺孝瑚:

关于气象故事,最著名的当属诸葛亮草船借箭,我们的小记者以此为由头入手,引入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非常的巧妙。我们的小记者在引入这个故事时,还不忘调侃一下诸葛亮和周瑜,“把吹下的‘牛’变成现实。”很是俏皮、可爱。

我是天气预报员

晚报小记者居芳宇

甲秀小学二(9)班

  

3月25日下午,我来到了贵阳市气象局“观云识天”。刚来到气象局门口,风好大,好冷啊!冻得我直打啰嗦!抬头一看,好长的坡啊!我带着好奇的心冲向山顶看个明白,原来就是些杆子上面有些标签和一些箱子,什么也看不明白。

  

这时,老师叫分组排队,第一站进入影视厅,我很好奇,非常想知道这间房子是干什么用的?进去听了里面的叔叔讲解以后,才知道这就是播天气预报的地方。我们在里面玩了一个游戏,是这样玩的;大家一起说停,被点到的人可以进播音室,没有点到的人就只有在外面看咯。

  

游戏开始了,我的小心肝加快速度,好想被点到,结果,咔嚓,我被点到了,好激动啊!被叫进去了,老师要求要面带笑容,声音大。当我背上“小蜜蜂”的时候,我很自豪!当我面对高科技机器时,我昂首挺胸,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装模作样,过了一把当电视天气预报员的瘾!

  

体验做一名小小气象预报员

开始播报了:“大家好,我是小小天气预报员居芳宇;太阳公公一直没有露出笑脸,春雨一直哗啦啦的下个不停;今天白天晴转小雨,明天多云转阵雨;请大家注意添衣保暖哦!”

  

快乐的时光太短暂了,我该离开播音室的时间到了,虽然我很不愿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参加这次活动,了解到很多神奇的东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才会学到新的知识,快乐的这一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

编辑贺孝瑚:

我们的小记者很特别,她选择了如何在游戏中被选中进入播音室、然后过了一把天气预报员的瘾这一环节来重点描写,也写得很是有趣,特别是一个“装模作样”,显得童心十足。

我是小小气象员

晚报小记者申宸昊东

云岩小学三(3)班

  

3月25日下午14:00点,我们乘车来到位于东山顶上的贵阳市气象局,参加《贵阳晚报》举行的“看云识天气,我是小小气象员”的气象日主题活动。

  

“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电视上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吗?你们想不想亲身经历呀?”,随后,领队老师用公平的“秒数选取法”选出了包括我在内的十二名小记者,领着我们进入录影棚去过了一把“小小气象播报员”的瘾。老师安排我第7个上去体验,我站在台下心里七上八下的:“我上去会不会说不好?速度怎样才能掌握好?”正在发愁时,工作人员通知我准备录音了。我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昊东,别慌!你一定行的!我大步走到录像机前,面对前方。随着电脑上出现的一组文字,我的录音开始了。我按照工作人员先前教的方法,面带微笑大声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朗读电脑上的文字。“好!”老师向我点点头。“哦耶!过关啦!”我高兴极了,“第一次参加这种录音活动,竟然一次就过关,我真棒!”随着最后一个小记者体验完毕,我们离开了录影棚。

  

今天我真高兴,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但认识了一些气象观测仪器,还了解了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过程,更让我过了一次“播音瘾”。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地表温度是如何测出的

编辑贺孝瑚:

能被选中成为小小气象员,肯定是非常幸运的。小记者重点描写了他在录影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给自己打气、克服紧张心理、顺利通过的过程,很精彩。

编辑:陈勇

贵阳晚报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治白癜风南昌哪家医院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