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骨迎风 周与秦虽然兴盛于长安,但却发源于宝鸡,在宝鸡留下了大量的痕迹,同时宝鸡又处于秦岭谷道的出口,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宝鸡的名胜古迹与文物遗存不在许多古都之下,值得一游。 请输入标题bcdf 该内容为腾讯独家合作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文史宴“名城巡礼”征文大奖赛,诚邀各位读者参加! 名城巡礼(应读者要求调整至2月底截稿) 河南的朋友们相当给力,期盼每省都不缺席: 直辖市:天津1天津2重庆 黑龙江:哈尔滨阿城 吉林: 辽宁:抚顺朝阳 新疆:伊犁 内蒙古:呼和浩特 甘肃:兰州武威酒泉 宁夏: 青海: 西藏: 山西:太原大同长治 陕西:西安 河北:邯郸承德 河南:郑州洛阳安阳开封邓州滑县 山东:青岛 安徽:安庆歙县 江苏:南京苏州 湖北:宜昌 湖南:长沙湘潭 江西:上饶 四川:达州 云南:大理 贵州:海龙屯 浙江:台州 福建:南平 广西:合浦 广东:汕头河源 海南: 台湾: 日本:奈良 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著名的故事,光听着一个个地名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凤鸣之岐山、愿者上钩之磻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董卓的“万岁坞”、秋风五丈原、与杭州西湖并称的凤翔东湖等等,年末笔者到宝鸡游玩五日,时间虽短却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市。 炎帝故里,周室龙兴 1 每个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作为三皇五帝之一的神农炎帝,按文献记载即诞生在宝鸡的姜水(一说渭滨区的清江河,一说为岐山县的岐水,但均在宝鸡境内)。关于神农氏和炎帝的关系争议颇多,一般认为炎帝为上古姜姓部落首领的尊称,别号神农氏,传九世。 一般我们所说的神农尝百草、产农具、种五谷、立市场、做乐器的应为第一代炎帝(名石年,推测多为后人附会),而末代的炎帝榆罔则于阪泉之战败给了黄帝,而后二者联合,又于逐鹿大败蚩尤的九黎部落。 而宝鸡常羊山的炎帝陵,据说埋葬的即为第一代炎帝,每年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并且也有很多人来这里寻根问祖。 炎帝陵 笔者于年拍摄于宝鸡常羊山 公元前12世纪末至前11世纪初,周人首领古公亶父(周武王发追谥为周太王)带领族人迁至岐山脚下定居,营建岐邑,再传两代至周文王昌,访姜太公于渭水之滨的磻溪,始有年之周朝。 虽然文王武王迁都丰镐,但是岐山的周原地区一直是周人祭祀和大型国事活动的圣地,从风水学角度讲岐山就是周朝的龙脉所在。传说周公晚年在周原做周礼,而周礼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礼仪制度的基石,即使是今天也一直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 西周时期在宝鸡境内主要有虢国、申国、散国、矢国、弓鱼国等,以及犬戎、陆浑戎等戎狄部落。公元前年即周幽王二年,三川竭,岐山崩,太史伯阳父预测国亡不过十年。到公元前年,幽王的老丈人申侯联合了犬戎灭了西周,刚好十年周幽王国破身死,西周可以说是亡在了一帮宝鸡人的手里。 独霸西戎,秦国故都 2 周平王东迁后,宝鸡地区的虢国、申国等国随其他诸侯国东迁,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始为诸侯(在此之前秦只能算是周的附庸),并被赐岐山以西的土地。这时候秦国的势力还很弱小,虽然被赐予广袤的土地,但是都需要秦人自己从戎狄手中夺过来。 至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在位时,发生了一件祥瑞事件,亦是宝鸡名称的由来。据《晋太康地志》记载: 秦文公时,陈仓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杀之,拍捶其首。‘媪’亦语曰: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陈仓北阪,为石。秦祠之。 秦文公得其雌者,秦国遂渐渐称霸,传四代至穆公为春秋五霸之一。至于雄者,传说飞到了南阳,八百年后被光武帝刘秀所得。 陈宝祠在后世被诸多帝王祭祀,在民间也有非常高的地位,可惜在上世纪30年代,陇海铁路修建时北迁其址,年毁于一场大火。 被焚毁前的陈宝祠 公元前年秦徳公迁都雍城(今宝鸡凤翔),直到战国初年的公元前年秦献公(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之父)将国都东迁,秦国国都在雍城年。雍城作为秦国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寝及宗庙设在此地,许多重要祀典还在雍举行。 秦王政早年,其母赵姬为躲人耳目,以身体不适为由与长信侯嫪毐到雍城离宫居住。公元前年,嬴政至雍城行冠礼,嫪毐发动政变攻雍城的蕲年宫,是为嫪毐之乱。 秦岭谷口,京畿重地 3 公元前年,汉王刘邦东出爆发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兵出陈仓道,大败章邯,夺得关中三秦故地。 关中通汉中的几条道路中,陈仓道和褒斜道是最平坦好走的,其他几条则山险路窄,而陈仓道和褒斜道都出口分别是今天的宝鸡市区和眉县,所以宝鸡成了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年,武都爆发大地震,地震持续了八个月。地震把陕甘边境的变得面目全非,最终古汉水分为了嘉陵江和沔水(汉江上游),这也导致关中、汉中、蜀地之间只能通过陆路往来,间接造成了蜀道艰险难行,这一点可以详见大司马的《九寨沟这类地震,是连韩信和诸葛亮都会为之祈福的|文史宴》一文。 西汉建立以后宝鸡地区属于三辅之一右扶风,用今天的话讲也就是首都市民,三辅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扶风即“扶助京师,以行风化”之意,扶风治所虽然多次迁址,但是扶风这个地名总算是流传下来了直到现在。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第二次和最后一次主战场都在宝鸡,演义中的上方谷、史实上的五丈原等地名均在岐山县与眉县的渭水附近。 秦岭孔道 在古代真是天险 隋唐宫阙,凤翔雄镇 4 公元年隋文帝在今宝鸡地区兴建仁寿宫作为避暑的离宫,公元年宫中出现白色麒麟,该地遂更名为麟游,即今麟游县得名由来。唐太宗贞观五年进行修复扩建,更名九成宫。翌年太宗令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是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年夏,唐高宗在此地避暑,连日大雨山洪暴发,九成宫被淹守卫逃窜,薛仁贵登宫墙大呼才惊醒睡梦中的高宗。据记载这场洪水死者三千余人,凭借这场救驾之功薛仁贵也赢得了高宗的信赖。 公元年,即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唐肃宗李亨驻跸凤翔,同年收复长安、洛阳,取“凤鸣于岐,翔于雍”的祥瑞之意升为西京,与京兆、河南(洛阳)、太原、成都共为五京,这也是宝鸡地区又名“西府”的原因。 唐朝后期节度使尾大不掉,凤翔节度使因离京师太近经常左右朝政,出现过很多著名的人物如:朱泚、李晟、李愬、令狐绹、郑畋等等。 唐朝最后一任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经常耀兵长安杀宰相挟天子,直到建立了五代十一国中的岐国,疆域一度达到了五十余州,也是宝鸡地区最后一次成为国都。 而李茂贞更是在生前得到了无比荣耀的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官职,为避讳此官职一直空置),到了后唐时候,李茂贞被李存勖封为唐王,其陵墓现在成了宝鸡的一个知名景点——大唐秦王陵(感觉这个名称就是为了蹭李世民热度,为了诳不懂历史游客腰包的)。 中间偏左粉色的部分即为岐国 关中没落,走势堪忧 5 周秦汉唐的历史中,宝鸡都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与毗邻京城地理位置重要有关。唐朝以后关中地区因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关中平原已的土地无力养活有庞大人口的国都军民,加之河洛附近的漕运较关中更为便利,作为全国性政权定都西安就渐渐不再适宜,因此宝鸡的地位也开始衰落。 宋代以后,全国性政权大多定都北京和南京,南北向交通更加繁荣起来,东西向节点的城市也有所衰落,但是宝鸡因险要的地理位置时常会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 南宋成立初年,金兀术的西路军南下取川,宋将吴玠吴璘兄弟先后于和尚塬(今宝鸡市南)、仙人关大败金军,使得金军放弃彻底放弃了入川的计划,也让吴玠凭借这中兴十三处战功中的两处世代镇守四川,成为了南宋的西部屏障。 宋朝以降,宝鸡地区的中心一直是凤翔,作为凤翔府级别依然高于其他普通的县。元朝和明朝的开国战争中,名将木华黎、徐达先后攻下凤翔府。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于陕北,张献忠、李自成等也多转战于此地。清朝宝鸡地区虽然没有多少著名的历史故事,但是随着西部战事的频繁,这一地区也留下了一些知名人物的足迹。发配伊犁的林则徐和收复新疆凯旋的左宗棠,都曾到凤翔东湖游玩,并且种下了柳树,在今天凤翔东湖公园内依然可以寻得。 年陇海铁路开始动工,至年全线建成,加上年宝成铁路正式通车,宝鸡市区成了我国“三横五纵”铁路网中的重要一环。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凤翔县作为宝鸡地区的千年政治中心彻底让位于宝鸡市区,也可以说宝鸡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上世纪作为世界闻名的观音山展线,一度让入川的游客大饱三层铁路重叠的眼福,甚至到了21世纪还诞生了次的这种网红绿皮火车。 “三横五纵”铁路网示意图 然而城市的发展历程有着太多偶然因素,因铁路繁荣的宝鸡市区也许会因为铁路而失去优势。且不说秦岭地区受地形限制一直为单线铁路,车速缓慢并且在暴雨和地震中时常中断,周边一条又一条的高速铁路不断的开工建设也将会分走宝鸡的一大块蛋糕。 上世纪进川、进疆、进宁夏都离不开的这座西北枢纽,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宝鸡的名字。然而随着各大省会之间高铁的建设,南有处在秦陇川渝四大省会铁路交点的广元,北有西平铁路、天平铁路交汇的平凉,宝鸡大有被南北夹击枢纽地位不保的可能。 上图中红色线为已开通多年的铁路线路 橙色线路为正在建设和近年已通或准备开通的高铁线路 此图摘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