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的历史 吴克敬 有光明的地方,就有人类文明。数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懂得使用自然之火来御寒、烧烤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灯具承载火烛,书写文明史。从粗糙的石灯到青铜灯,陶瓷灯到今天的电灯,灯的历史,烙印着深刻的时代气息,也是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 回溯历史,灯与火是分不开的。有了火就有了灯。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用树枝烧起一堆火照明。这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灯。在当时,火把就算是最先进了。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以油脂为燃料的油灯。先用野兽的脑盖骨,蚌壳或石槽做灯盏,后来又出现了用陶瓷和金属做成瓷灯,铜灯,铁灯,每盏灯内都有灯芯,以便充分燃烧,少生黑烟。为了使油灯不冒烟,人们发明了装有灯罩的灯。再后,人们发明了用凝固油脂做成的蜡烛,使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到了18世纪,人们对油灯进行改进,把油灯的油池升高,用一条输油管使灯头与油池连接。因供油充足,灯焰旺盛,明亮。年,人们制造了煤油灯,不久又出现了煤气灯。19世纪初,人们发现了电。此后,灯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的灯,是从豆演变而来。豆的形状就是一个碗,而灯也就是个碗形的照明工具。后来碗底又多了个小小的尖锥,这个尖锥叫支钉,小小的支钉就成了豆与灯的分界线。战国时期,最早的蜡烛开始出现。可当时的蜡烛和现在的蜡烛不一样,外形并不是很规则,怎么支撑使其站立?聪明的古人在豆的底部做一个尖锥,把不规则的蜡烛插在这个尖锥上,蜡烛就能稳稳当当地站立了。支钉的出现正式拉开了灯具的历史,自此,灯具历史完成了从豆到灯的转变。 战国灯大多由金属或陶土制成,犹以青铜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灯。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则非常少见,但其造型之精美又实属罕见。我们能够看见的,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多枝灯(又称树形灯)实物较为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人物形象。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 秦代铸造的灯也是极其华丽的。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三个灯柱,可同时点燃三支烛。到汉、魏时,灯的种类越来越多,有铜灯、铁灯、陶灯等。后来,以纱葛或纸为笼,点烛其中,称之灯笼。《南史?宋武帝纪》有“壁上挂葛灯笼”的记载,用细篦作骨,糊以油纸。唐、宋时,灯作盛行,每当元宵灯节,奇巧纷呈,竞相争妍。故有“东风夜放花千树”,“火树银花不夜天”诗句。早在年前的梁代,已有走马灯。在《荆楚岁时纪》中提到:“灯以火运”,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转不休。 汉代是大一统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达到了一个里程碑般的高度。在造灯艺术上就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其中人物造型的灯就很注重刻画生活细节。匈奴人造型灯记载的是当时汉朝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发生战争之后,汉朝俘虏的匈奴人被当作官员的家奴。妇人灯以戴着高帽的妇女为造型,体现了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并不低。挂釉的塔形灯则说明了陶器开始演变为瓷器,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年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长信宫灯”,是最为典型的一个代表,在中国的灯具史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这种灯是供宫廷贵族使用的青铜灯,灯的火苗上方带有连着烟管的烟罩,灯烟可以经由罩和管排入蓄水的灯身里达到“取光藏烟”的环保效果。这种灯在汉代末期因战乱而绝迹,以后历代宫廷均没有享受到这一“创新成果”,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唐代还出现节能省油灯,不能不说是由一个伟大的创新。俗话常说:“某人不是省油的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些人比较厉害,刻薄。这句话的产生,映证了“省油的灯”的美好。唐朝中晚期时,四川成都附近的邛窑烧制的省油灯就很有意义。我在宛平的一位老友那里就见过这种宝贝,碗形的模样,有夹层,上层和豆一样,像个小碗,下层是空心的,里面可以用来装水。这是因为当时用的是油料燃灯,而油料遇热后会挥发,所以唐朝工匠们采用灯具腹内蓄水来降低灯油温度,减少油料的挥发。有人做过测试,发现省油灯的确能够节省灯油25%至30%,小小的奇思妙想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在全国各地的考古中,自唐以后,历朝历代都有省油灯出土。 宋代陶瓷技艺达的发展,出现了各种青瓷灯、白瓷灯等。陶瓷灯的大量生产,让寻常百姓普遍的享受到了灯光的绚丽。以至元、明、清,灯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的用具。 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科技发展迅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不断增多,电灯也进入了古老的国度,逐渐取代了以蜡点灯的时代。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民间古灯,逐渐成为一种见证历史的古玩而为人们所热爱。薛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有心的人,他积十数年的潜心搜寻,收藏了上千件中国古灯,此前就曾结集出版过一本精美的图书,此次,他把后来搜寻收藏的一些古灯,添加进来,要重新出版展览,嘱我写一段话,我是他的朋友,并还是他古灯收藏的支持者,他不嘱托我,我也是要写这篇文章的。 灯的历史,如人的历史一样丰富漫长,一样灿烂有趣。年3月3日西安曲江吴克敬,年生,陕西扶风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历任《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副总编,西安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年当选为西安市作协主席。在工作之余创作小说、散文、随笔余万字,作品见诸多家文学期刊和报纸。曾荣获庄重文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等奖项。年10月,中篇小说《手铐上的蓝花花》(载《延安文学》年第6期)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联盟单位:西安思源文化交流中心感谢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