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口之家,竟有一半人残疾。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家,这么一位盲人,用残缺的肢体勇敢的承担了起来。从外债累累到创办公司,从家庭富裕到奉献社会,一步一个脚印。15年间,投资多万元安排和带动了名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 盲杖探出人生路 5月24日,记者转辗来到陕西眉县汤峪镇钟吕坪村一个叫拐湾的自然组。村民李玉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在外面闹腾最大的就数盲人李广军了。现在花了60万元在镇上盖了两层商业楼,专门搞餐饮、庆典。来到镇上,找到所说的商业楼,有户人家正在置办满月酒席,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在人群中,记者一眼就发现一位40多岁,带墨镜的青年,上前打过招呼说明来意,于是,我的思绪便随着他的讲述走进一个盲人的光明世界。 从记事起,父亲李俊耳聋,母亲刘格秀双目失明,兄妹6个。全家10多亩地全压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15岁那年,看着父亲一天天弯曲的背影,懂事的李广军决然放弃学业和父亲一起共同扛起家庭的重担。年,22岁的李广军结束了维系不到两年的痛苦婚姻。不幸的婚姻使李广军欲哭无泪,侧辗难眠,本来就患有先天性弱视的他一夜之间双目失明。听着窗外点点滴滴的雨声,摸着父亲一双布满茧子的粗手,李广军整日以泪洗面。难道自己一生将在黑暗中渡过!难道让失明的痛楚折磨自己一生?想想残疾的父母和自己黯淡的人生,李广军悄悄准备一瓶安眠药欲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被姐姐发现后把他从死亡线上夺了回来。正当他孤独无助,陷入绝境之时,村里一位老先生告诉他:“上苍有好生之德,从不偏谁向谁,非常公平。它对人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又打开另一扇窗户。在给人以惩罚的同时,又要给人以出路。生理缺陷不可怕,怕的就是不敢面对。”同时,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把笛子交给他,让他在苦闷心烦的时候用音乐舒缓一下自己的心情,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年,邻村有两次婚姻不幸的李会萍带着一双儿女走进李广军的家。李会萍的娘舅又不幸去世,留下一个重度肢残的孤儿王波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难。也许是同病相怜,妻子和广军共同商议将王波领养。一个9口之家,4个残疾,2个孤儿紧靠10亩薄地根本难以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 穷则思变。虽说家里欠下外债两万多元,但一家人在一起却其乐融融,笑声打破了沉寂多年的院子。李广军冷静分析了当地的农村市场,大胆提出做大棚租赁生意。听说搞大棚租赁,亲友没有几个站在他一边的。说东奔西跑,装车下车,搭棚卸架,清点餐具,这都是健康人做的事,你一个瞎子能干得了吗?还不如学门手艺安安分分混口饭吃。然而,李广军认准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常言道:”知子莫如父。”好在有父亲理解,妻子的支持,李广军创业的信心十足。贤惠的妻子从娘家借来几千元,领着他买回了20套桌凳和锅碗瓢盆等餐饮,开始了艰难创业。 有市场就有竞争。在李广军方圆十里就有六、七家搞大棚租赁,竞争十分激烈。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李广军说,只要肯学就会念出好经。最后将“舍得、让利、诚信、宽厚”八个字,做为自己经营准则。别人租赁,谁家过事谁家拉送,而李广军只要一个电话,按时送去负责安装,从不让主人家插手。价格除过较低以外,在结账时总是慷慨退让。对特困家庭,象征性收取很少一点租金。由于管理方法灵活,服务周到,以帮人为乐,受到大家的欢迎和信赖。之后,李广军每隔两年都要对租赁设备彻底进行一次更新,基本上实现了租赁项目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规模化和效益化。 心情好的时候,李广军就会拿上笛子,坐在村南崖边的石头上,吹着《好汉歌》等自己喜爱的歌曲。悠扬的笛声穿过田楞,趟过小河传的很远很远…… 忽然,一个创办盲人音乐文化艺术团的念头灵光一闪。这个想法像在平静的湖面抛下一枚石头,立即产生阵阵涟漪。有人说,一个瞎子想在音乐艺术上有所成就那是天方夜谭,办什么演艺公司,真是不自量力,异想天开。闲言碎语未能挡住他开拓的脚步,李广军说,我的命运我做主,我的智能我清楚,我有一种灵感,直觉地告诉我:我一定能成功!于是,李广军顶着压力买回电子琴。看不见键盘、不识歌谱,一切凭感觉揣摩。他把听到的音乐,凭感觉翻成曲谱,记忆在大脑中。起初,往往把“1”弹成“2”或“3”,把黑键弹成白键。每天把自己关在房子苦练七、八个小时,指头磨破了,咬咬牙继续练习。 “天道酬勤”。经过3个月“魔鬼”训练,一曲《小白杨》终于在这位盲人的触摸下能熟练地演奏了。乐器有别,乐理一致,一通则百通。有了演奏电子琴的坚实基础,他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学习掌握了架子鼓、唢呐等乐器的演奏技能,把自己锻造成了一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演奏者。年8月20日,李广军代表眉县2万多名残疾人参加了“宝鸡市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器乐演奏大赛”。当他从市残联领导手中接过“最佳演奏奖”证书时,李广军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地泪水,“我行,我成功了,我一样能和健康人一样在舞台上演出了”。 李广军出名了,无论走到那里人们都对这位“盲人演奏家”肃然起敬。他感到创办演出团的最佳时机已经具备,很快,成立了“宝鸡市康铭演艺公司”。固定演职人员30余人,音响、电子琴、爵士鼓、灯光、舞台道具等设施一应俱全。他采取“分散训练,集中演出,强强联合,机动便利”的经营方法,在眉县、周至、岐山、扶风等地巡回演出秦腔、歌舞、杂技、相声、小品、魔术等节目,深受父老乡亲喜爱。接着,又投资30余万元,在太白山旅游区新建了“残疾人手工艺展销厅”,为全县多名有手工特长的残疾人搭建了创业平台。与此同时,又委托别人教孤儿王波学习车辆驾驶,灯光,音响调试,电脑视频制作等生存技能,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拿出15万为孤儿李宁康新盖房屋,让他快乐生活。去年,又与残疾人王保利合资余万元,在金渠镇枣林村创办了“南湖渔歌园”,将创业触角延伸到现代休闲观光农业,解决了18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适应社会生存能力,李广军除自主创业外还练就了一条超强的生存技能。为记路,用耳朵仔细分辨周围的声音,在心里默默记数。只要别人引领往返两次的路程,下次就能非常准确告诉司机那里该直行,那里该上坡,那里该转弯。从别人手中接过的钞票,李广军用手一摸就知道数额的多少分毫不差。如果故意在百元面钞中加一张50元或者问题币时,他会一一取出来,从无差池。手机里的多个电话号码,只要报出人名,能准确无误背出。记者现场做了测试,结果令人震惊。 几年来,李广军先后投资多万元安排和带动了眉县名残疾人就业和自主创业。他本人先后被评为“宝鸡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宝鸡市残疾人创业之星”、宝鸡市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宝鸡市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等光荣称号。 人不怕身残,只怕脑残、志残。脑残,就是植物人;志残,就是自暴自弃,一事无成。残疾人只要立定志向,坚强不屈,他们同样可以干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大事来。李广军活出了一个残疾人的尊严,做出了令残疾人自豪事,实现一个盲人的价值和光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